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玩玉,很多玉友喜欢先看和田玉的“松”“紧”,原石看松紧,成品更要看,它俨然成为了判断玉质的

重要指标,如果一块玉料看起来有点“松”,那么自然玉的价值也会受影响…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不过,您别看“松紧”这词挺简单,但在理解上也让很多新手犯了蒙。很多人觉得所谓松紧和密度有关,密度越高,料越“紧“。甚至也有朋友以松、紧作为判断籽料的依据,认为料松的就不是籽料。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那么以上说法对不对呢?究竟什么样的玉算松,什么算紧呢?今天我们不妨聊聊玉料的松紧问题。

啥是“松紧”?

关于玉料的松紧是一种相对宽泛、口语的说法,有人说是和密度有关,也有人说玉质的紧密度有关,其实都有点道理。

但绕来绕去、归根结底,其实大部分人说的都是这件事——结构。可以这样说,结构的 粗细 排列 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所谓的“松与紧”。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通常纤维交织结构越细致,排列越紧密有序,玉的品质就越好,质感就越浑厚越密实,肉眼看上去脂感更高。这也就是大伙所说的“紧“。

若是交织结构排列松散、间隙大,这种和田玉则会看上去则会很粗糙很水透,有点类似翡翠所谓的“水头足”,但在和田玉里却要不得,这也是我们大伙都在说的“松“。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打比方吧,大米粥熬的要看上去均匀、不稠不稀的才好,要是粥很散、水很多,那就是比例不对或者偷工减料了,卖相不好也不好喝。

如何看松紧?

其实很多玉料,我们也可以通过在自然光下或者垂直打灯下方式来观察,看上去颗粒感不强或者不明显的为好。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同样,要是肉眼能直接看出明显的结构。类似下图 稀饭纹,那几乎就可以判断,这块玉的结构好不到哪里去了…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肉眼可见结构

大部分情况下,在商店柜台的白炽灯下,肉眼看结构会有点困难。这时就要借助电筒侧光打灯来观察。

当然,结构是松是密 ,也需要我们通过里面的结构来综合考量。我们先拿几块籽料的平安牌看看。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这块籽料平安牌,白度虽然一般,但结构真的超细,打灯后几乎很难看到结构。结构可谓是非常的紧密了。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这块籽料的双龙纹祥云牌,肉眼看牌面无暇,油性俱佳,而打灯看依稀也能看到缜密而有序的结构。

对籽料而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云絮会略大些,白度又高结构又致密的很少,价格是很贵的。但对籽料而言,打光无结构的毕竟还是少数。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而有些青海料打光反而看不到结构,青海料其实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的,高白打光看不到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

通过以上的说法,其实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新疆籽料的地位总是如此之高,就是因为占了结构的优势。相对而言,籽料的结构要比俄料、青海料、韩料要细密,这也使得它的玉质感要更胜一筹。

不过这也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问题了,结构的“紧密“可以作为判断籽料的依据吗?换句话来说就是——

籽料一定“紧”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俗话说,籽料“十白九松“,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其实是有道理的。

首先这得从和田玉里阳起石的含量说起,玉石内阳起石过低就会导致其色白而密度低,质地不紧密,视觉上和触觉上都给人一种粗糙松散的感觉;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相反,如果阳起石含量高的话,其密度较大,拿在手里有明显的沉重感,此时要是其色泽和优质俱佳的话,更是一块难得的好玉了。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的青玉质地都会比一般的白玉细腻,那是因为青玉内阳起石的含量比白玉高很多,玉质内的晶体更加的均匀更加的细小。


如何看和田玉料的“松“和”紧”?籽料就一定紧吗?



青玉就是因为有了较多的阳起石,玉体凝结有序,晶体更细小、均匀,充填完全,玉体看起来确实比少阳起石的白玉来的细腻。因此,优质和田白玉大多是“闪青”的,而纯白的白玉会出现“十白九松”的情况。

总结起来就是,结构的“松紧“是判断玉质优劣的,而并非籽料身份。所以,如果您看到籽料里面有较松的料子,也不必奇怪了,这也算很正常的事情。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关于松和细的说法其实没有一定之规,和白度一样,白中没有最白,而细中也没有最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