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如果把经营人生类比为经营企业,那么人生的前台和后台分别会是什么呢?

人生的前台是社会需求的认知,就像企业前台感知用户需求一样;人生的后台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就像企业后台用产品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一样。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个人都要经营好自己的前台和后台。

面对互联网的下半场,巨头们除了纷纷开始转型2B业务外,“中台战略”的概念也逐渐凸显。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中台战略”的作用无非以下3种:

  • 更好地协调前台与后台协作
  • 规模化解决前台共性需求
  • 最小成本整合开发利用后台资源

对应企业的“中台战略”,人生的“中台战略”又应该是怎样的呢?这点也值得我们每个自己的“CEO”思考一下。

人生需要“中台战略”的原因有一下3条:

  • 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而我们无法改变这种趋势
  • 内部自我适应变化太慢,而我们改变自己成本太大
  • 前台变化的需求与后台固化的能力需要协调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在环境变化不大,自身能力够用的情况下,人生前后台协作顺畅,协作本身不是问题。环境变化太大,自身能力不够用时,前后台协作问题凸显,此时,专门关注前后台协作的“中台”构建便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作为协调外部变化与内部能力的人生“中台战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以下3点可以参考。

  • 首先,这个“中台”应该是一个汇聚处。

“中台”可以将感知到的变化和已有的能力整合在一起,最简单的汇聚方式就是写作,感知到什么就记录下什么,以后台写作能力固化前台感知体验。其他汇聚,比如演讲,感知到社会偏好转向互动多于传教时,演讲时增加互动环节。这种汇聚需要一个行动载体,可以产生一个固化作品。

  • 其次,这个“中台”应该是中转站。

顾名思义,中转站是中和转化的意思,要催化前后台的资源的化学反应,融合出新的惊喜。比如,写作时推演出新的认知,演讲互动时认识了新的朋友。

  • 最后,这个“中台”应该是边界点。

人生有涯,“中台”的一边应该是待探索的无尽宝藏,一边应该是已探索已打磨的战斗武器。每次探索,随着“中台”的移动,边界点都随之移动,过往不恋、未来不惧。比如,从写文章到写书,从演讲到咨询,都是“中台”边界的跨界。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中台”是汇聚处、中转站和边界点,作为自己的CEO,我们如何才能打造出这样的“中台”呢?以下4种能力必不可少。

  • 分析提炼能力。

信息爆炸,现象纷杂,不仅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消费主义的不断洗脑下,内部自我认知也容易被干扰。这时候,分析提炼能力是梳理前台需求和后台能力的基础。如果你既不知道什么有价值,也不知道自己强项在哪,何谈两者结合的“中台”呢?

  • 匹配融合能力。

在分析提炼基础上,列出前台价值清单与后台能力清单,一一匹配,找到最佳融合点,明确决策方案。

  • 行动检验能力。

匹配融合的决策方案需要找到最小的实践单元,这个实践单元要频率足够高、成本足够低,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可靠的实验验证。

  • 包容留白能力。

“中台”是汇聚处和中转站,以上3点主要完成汇聚和中转的作用。“中台”同时还是边界点,边界点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未知空间,要包容异质的甚至是敌对的观点和事实,因为随着边界迁移,说不定异质和敌对也会转化为同质和友好。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中台”的相关能力早已存在,现在提出“中台”这个概念,创造一个新名词,为的是以命名方式整合出一套系统的有边界的工具套装。

系统的问题需要系统的工具套装,作为新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台”需要做到自动化和专业化,

也即“分析→匹配→检验→留白→分析”的自动专业闭环。

对于个人来说,“中台”的打造,是半职业化和半爱好,比兼职专业,比全职开放。可以说,个人的“中台”,就是系统化的、目的明确的、效果突出的“斜杠探索”。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不考虑前后台关系的斜杠是浪费生命,兼顾前后台协作的斜杠就是我们的人生“中台战略”。


斜杠的基本法:人生“中台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