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2020”地震救援

大型综合实战演练特别报道(六)

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以练为战,以战促训,积极参与了“蓝色之光-2020”地震救援大型综合实战演练,切实做好演练过程中应急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黄明书记“组成网、随人走,不中断、联得上,看得见、听得清,能图传、能分析”的指示要求,全力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建立机动高效的通信基础编成

组建支队“轻骑兵”保障队。配备由东风猛士图传车、奔驰方舱指挥车编成的移动指挥中心,搭载卫星通信、音视频图传等通信模块。配备1辆器材运输车,搭载轻卫星便携站、无人机、便携式指挥箱等通信器材,实现一般灾害快速响应、快速投放、快速通信。实现大型灾害事故途中通信、现场会、视频指挥。组建通信保障分队,各级分队配备不少于2名通信保障人员,使用卫星电话、公网集群对讲机、4G单兵、高清布控球等通信器材,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灾害事故现场态势,实现音视频信息快速采集、时时传输。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搭建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支撑

织密卫星网,以卫星通信为保底手段,综合运用亚洲9号、铱星、天通一号、海事等卫星,通过“静中通”、卫星便携站和不同运营商的卫星电话,解决音视频网络信号覆盖盲区问题;织密“无线网”,打通4G网络与应急指挥网融合通道,配备便携式指挥箱,建立基于4G的应急通信保障模式,提高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减少了延时和阻塞;建立覆盖全市的公网对讲系统和“350M”数字通信系统,采用公专融合的方式,提高语音传输可靠性。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利用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与高精尖装备

消防数字化预案平台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预案平台,用以实现灭火救援预案的信息采集、管理、审核、统计和实战应用的综合性大数据平台,可直观反映建筑周边水源信息、建筑立体结构、消防设施分布、救援力量部署等灭火救援相关要素。同时此次演练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可清晰地看到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搭载五目倾斜摄像头,利用卫星地面站,可规划飞行路线,可对灾害现场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绘制三维全景图,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直观、全面的灾害救援现场信息。数字化预案和察打一体无人机为灭火救援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完善各方联动的通信保障模式

与移动、联通公司建立保障机制,实现遂行出动、全程保障,确保现场应急通信畅通;完善运维保障机制。成立运维保障小组,采取“驻场+24小时服务”模式,对指挥调度系统、通信指挥车等软硬件进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各项通信系统全天候、无故障运行,实现从“被动运维向主动运维、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的转变,提升了应急通信安全防范能力。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在灾情面前,畅通的通信网络就是所有人的特殊“生命线”。正是因为认清楚了这一点,通信保障组的组员们时刻绷紧保障通信的弦,一刻都不敢放松。即使是演练,组员们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从演练中积累实战经验,提前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才能真正保障“生命线”的不间断畅通。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指战员集结途中以及现场联系时通信的不间断畅通,信息、命令的及时传达……通信保障不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岗位,却是时刻守护百姓安全“背后的英雄”。




审核/贺新新

供稿/信通处

摄影/李晋丰


蓝色之光 | 搭建特殊的“生命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