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新冠疫苗將進入臨床試驗

簡單聊聊COVID-19疫苗,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消息,其中一個會在河南進行臨床試驗,另一個尚未公佈。


今天宣佈進入臨床研究的COVID-19疫苗有兩個,分別來自於北京和武漢(總部也在北京)的兩個(之前對外幾乎沒有放出一絲消息的)企業,都是採取了全病毒滅活工藝(滅活疫苗)而不是創新的如腺病毒重組疫苗或者核酸疫苗,並且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進入臨床研究,無疑是一個積極消息。

中國又一新冠疫苗將進入臨床試驗


那麼為什麼要說這是積極消息呢?簡單的和全新工藝疫苗進行比對,分幾個部分來說(基於疫苗研發和製備的信息以及WHO總部COIVD-19全球研究和創新論壇會議記錄的觀點):
①毒種問題解決:
對於傳統疫苗,之前我曾經提到過,如果想培養製作疫苗的“種子”,兩個最重要的東西必不可少,一個是合適的毒種,一個是合適的培養細胞,前者好比種子的品質,後者好比種植的土壤,目前來看兩個問題都已經解決。
②積極的動物試驗結果:
進入臨床代表著全病毒滅活疫苗在動物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結果,意味著全病毒滅活顆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而且理論上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之前美國的mRNA疫苗跳過了動物試驗,直接進入到人體試驗,安全性數據缺乏;重組腺病毒疫苗完成了動物試驗,但不瞭解除了S蛋白外其他抗原蛋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③臨床試驗獲批情況:
目前兩家企業信息略有差異,從公開消息來看,其中一家宣佈進入臨床,但未標明研究階段,另一家明確寫的是“Ⅰ/Ⅱ期”(不出意外兩家都是如此),也就是同時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不嚴謹的說是拉平了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節奏,有了更大的幾率研究成功。


④根據世衛組織之前會議紀要情況,一部分載體疫苗(非腺病毒載體)具備僅需單劑次(據目前消息來看,腺病毒載體疫苗也是採用單針程序)、理論安全性更高、製備快速的優勢,但全病毒滅活疫苗優勢在於工藝相對更成熟,一些觀點認為成功幾率更高。
⑤證明了我國強大的研發能力:
目前全球有數十個候選疫苗,加上今天獲批的兩個疫苗,目前的消息是5個疫苗進入到臨床,其中3個在中國,採用的是更穩妥的載體技術和滅活工藝,並且還有3種工藝疫苗尚未宣佈臨床信息,而國外僅有美國選擇超前的mRNA疫苗或DNA疫苗,相對來說比較激進,而且選擇了跳躍式的研究方案,缺少足夠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數據。
⑥表達了我國協助全球抗擊疫情的積極立場:
無論病毒來源是哪,我國都是務實派而不是推卸責任派,更不是嘴炮擔當。為了防控全球疫情擴大,我們用了可謂是“極端”的方式對抗住了這個極端的病毒,但即便國內疫情獲得很好的控制,也並沒有停下疫苗和藥品研發的步伐,這無疑是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責任和擔當,也向全球展現了“中國速度”(由於目前疫苗並未成功,因此還不能說是“中國技術”)和責任擔當!
最後想說的是,很欣慰的看到今天的新聞非常務實,既沒有貿然宣佈“研究成功”,又沒有過多的渲染氣氛,而是客觀的進行報道,由此也可以看出經過之前的浮躁後的沉澱,我們也開始進入到了務實的階段,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臨床研究中穩紮穩打,拿出一份能夠讓中國人驕傲的成績單,並且真正的宣告【成功】!

無論任何工藝的疫苗,從個人角度,我的態度都不是很積極,但是隻要有更多不同工藝的疫苗進入到臨床,我們成功的幾率就更多一些,冷靜的期待吧。
願天下無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