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叠金明灭,且向花间觅深情——温庭筠词品鉴

闲来把诗词诵读,少年时代背过太多,大部分没忘。重读这些诗词,仿佛旧友重逢,竟然生出无限缱绻绮思,随着生活阅历增加,对诗词领悟也更深入。现在应该叫品诗词,这些诗词文字好比葡萄酒,一口入喉,不仅唇齿留香,且尾净余长,后劲十足,醺然沉醉。先说花间词,我一直认为唐词意境,格调都比宋词高,而且很含蓄,我最看重这三点。能够具备这三点的诗词都可以画成一幅画,真的是诗中有画。只是题材不够广阔,风格相对单一,婉约为主。我也一直认为婉约之宗不该是李清照而应该是唐代的某某。我读诗词不爱看注解和译文,喜欢自己感悟。

花间第一词是温八叉,人称花间鼻祖,花间集收录了这虾子50首词。温词富丽精工,很有洛阳牡丹画风,浓妆艳抹但矜贵如猫,天生一种贵胄气质,诚为国色天香也。想象不出长得像钟馗一般的男人竟然写得出这么漂亮的文字,真是牛粪营养好,养出了牡丹花。

来看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就是一幅仕女晨妆图,室内景象。语言一点也不艰深晦涩,无需逐句翻译。女子晨起,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照在山水画屏风上。她开始梳理瀑布般的秀发,一缕黑发拂过雪白的脸庞,这里一个度字,动词用得很灵动,动感十足。接着一个懒字写出女子娇慵神态,这里其实打下一个伏笔,因为读到这,你心里会问,为什么懒画眉,为什么梳洗迟?因为她贪恋昨夜的梦了,这是我们的想象,所以这两句内涵丰富,只设问,答案,自己想,有无数可能。

女子照镜子,前后两个镜,从前后看,一是看自己是否梳理打扮妥当,插在头发上的花和面容交相辉映,令人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句子。然后女子一低头看到自己崭新的罗衣上绣着一双双飞翔的鹧鸪。这里出现鹧鸪,这个意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鹧鸪是一种鸟,南方常见,尤其四川,它叫声凄清,听起来好像是:行不得也哥哥。这种鸟常雌雄结伴双飞,古诗词用来寓夫唱妇随,男欢女爱。而词中却是女子懒梳洗,打扮迟,整个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为毛?她有心事呀。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身边,所以她没心思梳妆打扮,甚至迟睡不起,想梦里温存。以上句子都是客观描写,说到双双金鹧鸪处,戛然而止,没有点破女子心情。但双双鹧鸪已经把女子的离情别绪含蓄透露出来了,好像一幅画,留白一大片。这个结句也呼应了前面“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原来如此,因为她心有所思,孤单寂寞。但是整首词没有一个字直接写了女子心情,也没有出现忧愁字样。当你读到双双金鹧鸪,你就仿佛看到一双妩媚幽怨的眼睛,鹧鸪双飞,顾影自怜。

温氏的闺怨词自然是第一流,他笔下女子典雅美丽,含着轻愁薄怨。他笔力深婉,下笔轻灵,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读他的词,我会不由自主想到鱼玄机,那个美丽多情,才华洋溢的女子。鱼是温的学生,也崇拜爱慕自己老师,但是温很自卑,不敢 接招,装傻。这并不代表他不爱,或许他把爱深藏在心底,抒发在笔下。当提笔时,她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正因为如此,温对笔下的女子,不同于其他艳情词,他给予了尊重和怜惜,没有一点轻薄之意。

来看令一首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残梦迷。

温喜欢用比和兴的手法开头,很多唐代诗词都喜欢这样,在写景中暗含抒情,抒情聚焦在一个字上,要么愁,要么怨,要么思,通过有代表性的意向含蓄地表达出,中间很多弯弯绕,很有曲径探幽的味道。唐代,词在探索形成时期,大都以小令和中调居多,字数有限,所以只能这样情景交融,遣词造句就像兵家用兵,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达到空灵蕴藉的表达效果。

这个词意思也好理解,同样写女子的相思,微带着忧愁。明月,柳丝,芳草,马嘶组成送别图,

画罗,香烛,落花,啼鹃,梦醒,构别后相思图,两幅画相得益彰,层层深入。温词的每一首词起句和结句很出彩,尤其结句,读之,感觉突然插上一双翅膀,整首词一下灵动起来,翩然飞翾在纸上,你一下心有灵犀,明白它要表达什么。

更漏子是最负盛名的作品: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被称为写离情的名篇,凄婉动人。上片截取了几个典型画面,人物出场,六个镜头,蒙太奇一般快闪而过,下片写景,一个镜头,雨打梧桐滴空阶,并且将画面放大放大,焦距拉长,定格,反复播放,让你听,听听那雨声,那不是滴在叶上,不是滴在阶上,分明是叶上心头两处滴。让人想起聂胜琼的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边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温词更凝炼,经典。李易安的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当是脱胎于此吧。

回头再读温氏,越是觉得这位先生写的文字跟拍微电影一样了。是了,古诗词画面感很强,尤其词,长短句交错,一句一个镜头。原来古人那么早就懂微电影艺术了,我们今天拍微电影是在玩古人剩下的。

温的酒泉子: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香歇,柳花狂。

这首仍然写女子相思。上片描写人物,温写人物,从来都不是全貌,起句惹字立刻带入相思。罗带飘飘,沾着香气。这个香又是相思的相的谐音,犹系别时红豆,更加明白显示出相思的意思了。对此残春,珠泪满襟,金缕鞋已穿旧,(归人还在远方)好不令人断肠。一句一个镜头,极美。下片女子触景生情,见双燕归来,在雕梁间呢喃,这句暗含燕归人不归之意,燕子双飞,爱侣情浓,而自己却形单影只。伤感中又想起去年相见,就在此时,绿阴浓,芳香歇,柳花狂,这三个三字句,用三个意向说的一个意思:春归念远,触绪纷至沓来,愁思无极。

温词造语精工,尤其是在派遣动词和形容词方面,非常娴熟精当,有傅粉施朱的作用,又是个爱偷胭脂吃的男人。

下面这首词定西蕃,也写相思,尤其含蓄: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明月三五,琐窗中。

温的三字句和五字句炼得相当好,尤其三字句,一句就是一幅画。这词也好理解,上片写景,燕归时节,草绿花红,隔着窗帘看,为毛,因为怕见春天,引起春愁无限。下片写女子头上装饰,很富丽明艳,如一枝花,但自开自谢无人赏。独自在雕花的窗前,望着一轮明月照四方。最后一句写望月思人。通篇没有一个字写情绪,所以很含蓄婉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春秋笔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