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之飢餓與營養

《貧窮的本質》是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的作品。

本書的談到的第一個關於貧窮的問題就是飢餓。可能我們有一些人會認為,貧窮的人可能就是那種食不果腹,餓的面黃肌瘦的人。其實,現在有很多國際慈善組織,援助機構,一般這種絕對的食物匱乏現象是比較少見。人們缺少的是營養全面的意識。作者研究發現窮人和富人其實在日常食物的花費上相差不大,可能有些富人在飲食上的花費比窮人更少。但是,富人更加註重營養全面與均衡,會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窮人在飲食上會更加傾向於口味好的食物,而不會去考慮一些營養搭配的問題。有時候慈善組織或者是救援機構給窮人一筆錢,窮人就會去買一些他們愛吃的,對於營養搭配沒有更多的考慮。其實當營養攝入的更加全面時,我們就會有更強壯的體魄,更充沛的精力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特別是在中國,現在物質整體來講是很充沛。我們不存在吃不飽的情況,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吃好了嗎?

什麼是吃好了,重點就是飲食全面,營養均衡。

如何做到營養全面一定要記住一點,每餐有葷有素

因為中國特有的歷史原因,爺爺奶奶那輩因飢餓去世的都有不少,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又遇上大饑荒,我們上兩輩的人很多時候在食物上沒有過多的選擇。所以爺爺奶奶輩很多人會覺得吃飽就是好的,有葷就不錯了,葷菜就是好菜。和爺爺奶奶們吃飯,總是會給我們夾肉,讓我們多吃葷菜。其實,年紀稍微大一些的父母輩,小時候也是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在有些父母的觀念中,也會覺得要多吃肉,吃肉長高,吃肉有力氣。現在我們每頓飯都不缺肉,也不能缺肉。想想我們在平時吃飯的時候是不是覺得蔬菜可有可無呢?我們常常在外面吃飯,唯一的一道蔬菜可能是餐廳送的一盤炒時蔬。日常吃飯菜也是葷菜多餘蔬菜。其實,正確的飲食習慣是,每頓是不能缺葷菜,但是每餐也不能缺蔬菜,而且疏菜的量要多於葷菜。

身邊有個小朋友手指關節長了一個小骨瘤,醫生說小孩子太小,不建議現在就做手術,等孩子長大了再看。幾個月過去了,突然發現這個小孩子手上的那個小腫瘤慢慢的變小了,很驚訝。他和我們講最近她媽媽每天都煮紅薯葉給他吃。原來這個小孩子,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吃蔬菜,現在每天吃蔬菜,營養全面了,抵抗能力強了,這個小腫瘤自然而然就消了。

抵制住誘惑,多吃原味食物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同時我們這代人是肥胖率最高的一代人,而且肥胖率越來越低齡化。肥胖的人最主要的是因為飲食不均衡,糖類脂肪類的食物攝入量過多,沒有全部的代謝出去,囤積在體內,導致肥胖。現在市面上有各種誘人口味的零食。我們吃東西更多的是講究一個口味,這個合自己的胃口就多吃一點,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一般味道好的食品,都是一些重口味的高熱量的食品,這些食品在加工的過程中加入了過多的添加劑,食物原本的營養在各種精加工中去除的大半。同時西式快餐在中國的流行,也是導致我們肥胖的一個原因,比如大眾喜愛的炸雞,可樂,炸薯條,蛋糕。年輕人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吃東西不能太任性,要以原味食物為主。

如何檢驗營養是不是全面,參考一下人體所需要的七大必須營養。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

這其中的水往往會被人忽視,我們這代人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喝水,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喝水不再是喝純淨水,而是各種奶茶果汁等飲料。特別是最近幾年奶茶店非常的流行,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奶茶店的影子,而且非常的受青少年的歡迎。奶茶果汁裡面其實含有非常多的糖,雖然有些喝起來不那麼甜,但是確實是含有很高的糖分,一般喝一杯一天就夠了。還有可樂,現在號稱是快樂肥宅水,大家在喝的時候一定控制量,長膘容易,甩膘難。我們需要的是喝純淨水,勤喝水,而不是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口渴了再喝水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就很缺水了。


我們有時也會認為吃的好就是吃到了山珍海味,各種補品。真正的吃的好是營養均衡適量。每天記得多喝幾杯純淨水,吃多些五穀類,吃多些瓜菜類及水果類,吃適量奶品類,肉,魚,蛋及豆類。吃最少鹽、油、糖類。


《貧窮的本質》之飢餓與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