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消費都是高房價惹的禍?還是本來就窮

從前段時間所謂消費降級、平多多走俏,到今年社會零售一直下滑,究竟大家怎麼了?都不敢消費。

國家統計局說了,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只有7.2%,扣除通脹因素,實際只有5.1%,創下了2003年以來的新低。從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率的貢獻看,2017年要佔到58.8%,去年則上升至70%,今年估計要降。

不敢消費都是高房價惹的禍?還是本來就窮

房地產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的支柱產業,居民的財富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居民的支出主要在房子、居民的希望主要在房子。因此,房子幾乎成為我們,尤其是80後、90後生活的全部。

這不,不知不覺房價又漲了一波。統計局數據:2019年1-4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累計銷售39141億元,同比增長8.1%;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930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5%。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收緊,而房價卻越調越高。購房家庭平均每月至少60%以上收入還房貸。

此消彼長,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日常支出不可避免受到房屋消費的碾壓,甚至影響了彩票的售賣。

2019年4月,全國彩票銷售數據公佈,跟前幾個月一樣,整體銷售數據是在下降的,從1月份開始,分別下降7%、9.8%、13%、13.7%,四月份下降是最大的。當然,這與彩票市場整頓關係最大,不過,有市場分析認為,近年來房地產成交火爆,尤其是2016年那波去庫存,帶動居民高槓杆,以至於對普通居民對消費形成擠壓效應。

到底我們負債有多高?

去年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由於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債務/GDP的測算槓桿率方式會低估中國家庭部門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測算,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超越美國。

原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曾經提供一個數據:從2010年至2017年,居民的儲蓄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佔比從25.4%下降到12.7%。意味著居民的現金流動性在逐步降低。

這兩組數據都是行業權威人士提供,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不敢消費都是高房價惹的禍?還是本來就窮

如果按照專業分析師的統計,可能更為直觀。按照中國2017年82.71萬億元的GDP和13.83億人口計算,人均負債率為223.06%。不含外債,人均負債為13.34萬元;包含外債,人均負債為14.14萬元。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凡是近幾年貸款買了房的人,都能感受到房貸支出佔比過高,對個人消費乃至結婚生子所帶來的資金上的壓力。尤其是在生二胎等問題上,房屋支出的壓力確實是每個家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難題。

數據表明,當居民債務與GDP比重超過60%時,居民債務擴張對經濟增長抑制作用將會顯現。目前我國已經接近這一水平,而部分地區甚至已經超過這個水平。而且,中國居民槓桿率(可支配收入口徑)已經反超美國,這對日常消費的確是一個巨大壓力!

從收入角度來看,從全國按收入來源分,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838元,增長8.7%,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0%;人均經營淨收入1486元,增長8.3%,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5%;人均財產淨收入721元,增長12.2%,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5%;

可見,收入增長的確略大於經濟和房貸的增長,不僅窮,還跟不上房價平均漲速,但是對於部分人而言,這些並無法有效影響家庭支出佔比,久而久之就會對消費產生剋制,儘可能降低消費支出比例。

擠壓效應幾何

在高槓杆的擠壓下,居民的消費必然被壓縮,可能會圍繞日常必需品來決定支出,比如衣食住行和醫療支出。如前所述的彩票作為非必需品,很容易被哪些支出壓力大的人群壓縮掉。

另外,過高比例的房貸支出佔比,可能也會帶來消費心理上的變化,使得居民消費意願大大降低,對於類似汽車、家電和旅遊這類消費而言,出手也肯定不如以前大方。

有意思的是,前幾天,身為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崔東樹發文表示,“車市消費極差,中國消費減速是房價惹的禍,同時疊加其他因素。但房地產對社會財富的侵蝕效應很嚴重。近幾年的債務高增長,這對居民購買力影響很大,對車市尤其是不利。”

作為汽車廠家的代表,崔秘書長的一番話不是空穴來風的謾罵,而是有一定根據的判斷。

數據顯示,從乘用車(轎車+SUV+MPV)銷量來看,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進入2019年銷量跌幅進一步擴大,今年1月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4%,2月因春節提前的原因同比下降高達19%,3月跌幅有所緩解但也下降12.1%,4月則擴大至16.9%。因此,1-4月乘用車累計銷量659.5萬輛,同比下降11.9%,直降近90萬輛。

不敢消費都是高房價惹的禍?還是本來就窮

從汽車行業內部來看,全國主要消費城市將在7月正式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臨近的5、6月會是汽車行業的動盪期。這段時間消費者持觀望的態度更甚,經銷商首要任務是加快清除國五車型庫存,出現嚴重的虧損賣車,進貨量也相對謹慎,導致廠家批發數大幅下降。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第一週期(1-10日)乘用車廠家零售銷量同比下跌24%,廠家批發銷量同比則大跌44%,下滑幅度很大。

即便如此,中國居民高槓杆的情況1-2年內無法根本改善,只能逐步等2016年前後這批加槓桿的家庭降低負債之後,再來引導她們往消費刺激經濟上面轉。

不敢消費都是高房價惹的禍?還是本來就窮

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增長的模式就會趨同,即消費驅動,道理很簡單:民以食為天。我國過去增長的模式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是投資拉動,二是出口導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偏低。

對此,我國很早就提出經濟轉型的目標就是要靠消費驅動。但是,過去我國經濟比較落後,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因此,通過投資和出口雙輪驅動也合乎邏輯: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流入;不斷上漲的地價維持土地財政的運營。如今,這兩種模式均難以為繼,中國經濟要轉向消費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