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

「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

「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
「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
「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同市即将进入“两会时间”。关注“两会”,不仅是关注大同的未来,也是关注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将每个大同人的点滴愿望汇聚在一起,将百姓的所有关切传递,正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使命所在。今日起,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推出“大同·两会专访”专栏,代表委员将会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产业集群/培养戏曲人才/智慧养老/关爱残障儿童

完善医药产业集群

助力工业振兴

——访市人大代表陈丽琼

大同制药原料来源丰富,气候干爽,杂菌干扰极少,所需电力、蒸汽供应充足,有着得天独厚的制药条件。改革开放初期,大同就有利群制药厂、星火制药厂、一药厂、二药厂等诸多全国有名的药厂。历经70年的发展,大同市医药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工作坊,逐步进入现代化、大规模机器生产阶段,工业产值连年增长。

深耕医药行业多年的市人大代表、同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琼说:“我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现代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医药产业是大同市第三大支柱产业,行业集中度、集群效应、规模效益在全省持续保持龙头地位。特别是以医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第一医药工业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医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但是,我市医药产业还面临着集群效应发挥不足,协同作战能力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医药行业有深刻影响的政策,这些政策将重塑我国医药产业格局。”因此,作为市人大代表,陈丽琼建议我市应抓住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实施精准扶持,将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大同市的创新发展新高地。(记者 贾涛)

培养中青年戏曲人才

让晋剧在基层生根开花

——访市人大代表孙岚岚

“希望通过努力,让晋剧走出去,吸引更多中青年晋剧爱好者,把晋剧传承下去……”记者采访人大代表孙岚岚时,她正带领大同市晋剧院的演职人员排练晋剧《斩窦娥》。她说,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中青年戏曲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院团自身焕发出生机活力。

大同市晋剧院承担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任务,而传承和保护工作需要政府、院团、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人大代表孙岚岚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戏曲专业,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戏曲院校合作,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及人才培养基地,多途径培养中青年戏曲人才;同时要积极探索艺术院校与戏曲表演团体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中青年专业人员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鼓励戏曲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参与戏曲教育,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还要确保优秀人才待遇,把人才留下来。

“如何让中青年了解晋剧,喜欢晋剧,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人大代表孙岚岚说,只有这样晋剧才能传承下去。今年,大同市晋剧院将多渠道创作优秀剧目,参加大型艺术节、比赛、表演等,让晋剧走得更远,让晋剧家喻户晓。同时还将积极和艺术院校联系,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此外,还将继续走到基层,走向群众中去,让晋剧在基层生根开花。(记者 杨昱郁)

打造智慧生态养老服务基地

——访市政协委员富云霞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空巢化问题严重,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迫在眉睫。作为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刚刚结束集中休养的市政协委员、市五医院消化内科四病区护士长富云霞,就养老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建议以国家级综合康养产业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壮大康养产业、加快推进我市智慧生态养老服务基地建设。

富云霞坦言,如今我市养老产业存在养老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养老服务品质低、专业性不强,养老服务志愿者人数少等问题。为此要加快推进我市智慧生态养老服务基地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务园区。

富云霞建议,打造大同智慧生态养老服务基地,要将康养与旅游相结合,进行生态养老,促进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可以与市三医院、五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将检测数据发送给医院专家,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确定康养保健项目医保报销比例和结算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养老服务。 (记者 臧力卿)

“医教结合”

助力残障儿童科学成长

——访市政协委员高艳萍

市政协委员高艳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的同时,积极为履职尽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普系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每年约有3%-5%的儿童出现孤独症普系障碍症状,4.3%-5.8%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目前全国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已超1000万,且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

在调研过程中,高艳萍发现,这种疾病通常在患儿2-3岁时因语言发育迟缓被发现,但已错过效果最好的干预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危害。

为了减少甚至杜绝残障儿童的发生,高艳萍建议,采用“医教结合”的模式对残障儿童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医教结合”中的“医”就是利用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教”就是对学龄前期的特殊儿童,通过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综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其所进行的补偿与补救性教育。通过“医教结合”模式的早期开展,有效防止残障儿童残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同时充分发挥残障儿童的潜能,使其社会行为和情感得到良好发育,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身心残疾儿童及早融入主流社会。(记者 田雁)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制:刘双英

审核:邓琳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