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前幾天,我國頂級學府清華大學的官方微博,發佈了主題為

“學霸作息表”的一條推送。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以下是微博截圖。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其實,近年媒體上時不時地流出這個“學霸”、那個“成功人士”的各種時間作息表,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輸一個觀念——“看看吧,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你還有什麼資格睡大覺!”。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這個梗就算不看籃球的基本也都聽說過,很多人經常會用科比的這個例子來激勵自己。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但實際上科比在接受楊毅採訪時曾經告訴對方:他之所以能做到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訓練,是因為沒有比賽和訓練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然而,各類媒體仍然樂此不疲的向公眾展示著這些作息表。提醒著人們如何鞭笞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總是被這些作息表所涵蓋。某個優秀小學生的作息表、某個升學率很高的中學的作息表、名校學生的作息表、創業領袖的作息表、乃至是有了巨大成就的科學家的作息表...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隨手一搜,充斥耳目的成功作息表

驀然回首,一張張“作息表”儼然鋪滿了我們的人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整個社會把平凡看成一種罪過,甚至把每天睡8小時也當成一種罪過。“看看吧,比你優秀的人都爭分奪秒,你還有什麼資格比他多睡!”

“小學生沒有資格多睡,因為你要努力學習,考個好初中...

中學生沒有資格多睡,因為你要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

大學生也沒有資格多睡,因為清華學生比你聰明那麼多,人家都每天只睡五小時天天努力,你還玩個屁。

踏入社會了也沒有資格多休息,“常青藤”名校的畢業生也在享受996福報,你憑什麼955?

人到中年更沒資格多睡,上有老下有小,事業有成的人都...”

不知不覺間,這些作息表就像“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男/女朋友”、“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的雞湯說辭一樣,把當代年輕人的

焦慮進行量化、深化。

而無奈的是,販賣焦慮這事並不新鮮,以前就有人這麼幹,現在還有,以後仍然會有。

在年輕群體中盛行的“修仙文化”

在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下艱難求生的年輕人,往往都有著自己的解壓方式:其中受此類作息表影響的莫過於熬夜。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相比於“熬夜”這個詞彙,當下的年輕人更喜歡用“修仙”來形容自己徹夜不眠或很晚睡覺的行為。一部分是難得受自己掌控的時間,進行各項娛樂活動;一部分就是受此類作息表影響的工作到深夜。

事實上,極少部分人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睡眠時間異於常人,可以長時間的睡少於5小時並保持工作效率。對於其他部分人來說,睡眠時間的不足意味著工作產出的大量損失。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實際上,所謂8小時工作制(每週五天,一週共工作40小時)的設計,並非是資本家的仁慈,而是資本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設計。因為超過這個時長的工作/學習,會大幅降低人的工作產出/學習效果。

一些人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在缺少足夠和規律的睡眠的情況下,其對工作/學習產出的削弱效果更為嚴重。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每週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後,工作產出並不會增加

相比於睡眠足夠的人群,睡眠障礙、睡眠不足者的產出損失明顯更為嚴重。而且睡眠不足者會花費顯著更多(近三倍)的時間在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上。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相比於足夠的睡眠,睡眠時間越短者其產出損失越大

並且,睡眠不足者的認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決策、記憶和動機都有顯著的削弱並且,睡眠不足者的認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決策、記憶和動機都有顯著的削弱。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可見,鼓吹通過減少睡眠來增加學習(工作)時間進而提升效果,跟前兩天熱榜上的那個“量子波動速讀”是一丘之貉。(蒙著眼睛,快速翻書,可以複述書本的80%的荒謬理論)

在紛繁的信息中應戰焦慮

我們都知道:學習(工作)效果=學習(工作)效率*學習(工作)時間,這二者的差距無非是他們分別抓住了公式中兩個不同的變量做文章。對大部分人來說,提高效率和增加時間相比。每天只睡五小時相對更容易實現。

從清華學霸作息表,來看當今盛行的“修仙”文化

然而,一天努力19小時,從統計學意義上說,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就算做到了,產能可能不增反降。所以大家應該切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時間管理,而不是盲目的修仙。


作者 | 輕功水上漂


[1]Knutson, Kristen L., et al. "The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Sleep medicine reviews 11.3 (2007): 163-178.

[2]Durmer, Jeffrey S., and David F. Dinges. "Neuro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Seminars in neurology. Vol. 25. No. 01.Copyright© 2005 by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Inc., 333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01, USA., 2005.

[3]Rosekind, M. R., Gregory, K. B., Mallis, M.M., Brandt, S. L., Seal, B., & Lerner, D. (2010). The cost of poor sleep: workplace productivity loss and associated cost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2(1), 91-98.

[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857182/answer/863595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