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全面倒向苏联,并开始实现它一向痛恨的法国殖民者的印支联邦计划,想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打造成一个联邦国家。在苏联的怂恿下,对我国也是忘恩负义,刀兵相向,不断在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面对我国的警告依然我行我素,毫不收敛。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越南当局驱逐华侨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1979年2月17日发起自卫反击战。当时我国派出许世友和杨得志两大虎将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东西两个方向直扑河内,以摧枯拉朽之势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老街、同登、凉山等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攻下越南北部最后一道防线凉山重镇后,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守,非常有利于中国坦克、装甲车直接推进到河内。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凉山下,越南降”的说法,而前线部队也做好了进攻河内的准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突然通过广播、报纸、前线宣读命令等多种方式宣布从前线撤军。这把当时的许世友给气得不得了,在许世友看来,攻打河内已成必然趋势,因为谅山被攻克后,饮马河内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许世友从前线回国的时候把前去迎接的人骂得连头都抬不起。而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时,也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矿山等,连电线杆子都没有留下一根完好的,使越南北部地区经济直接倒退几十年。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许世友

而当时之所以不攻打河内主要还是因为北方苏联给予的军事压力太大。自中苏交恶后,苏联在北方边境上陈兵百万,从蒙古高原到北京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势上又是居高临下,非常利于苏联机械化大军团推进。当时为了防备苏联的突袭,中国精锐部队基本上都部署在北方,为此还制造了不少防止苏联机械化部队的防御工事,比如人造土山、防坦克壕等,这些工事遗迹现在在内蒙还随处可见。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为防止苏联装甲部队推进修建的人工山

当时苏联和越南签有合约,合约中有规定当一方受到军事攻击时,另一方当给予军事帮助。在开战之前,当时的领导人判断苏联的军事重心在欧洲,全面进攻我国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发动一场边境局部战争策应越南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在对越南全面备战的同时,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进入一级战备,防备苏联的进攻。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黎笋

当我们发起攻击时,越南北部军队基本上都是边防部队和民兵,其精锐部队当时还在柬埔寨。当攻下凉山的时候,河内驻扎有作为预备队的越南人民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并且越南发布全国总动员令,越南政府号召全民皆兵,誓言抵抗到底,并且紧急从柬埔寨调回精锐部队进行协防。3月5日我们宣布撤军的时候,越军自柬埔寨与老挝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同时前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也将一触即发。为了避免陷入与越南精锐的纠缠和越南人民战争中,从而导致两线作战,在攻下凉山达到教训越南的目的后,中国就从越南撤兵了。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打下凉山后为何没有攻打河内?

装备精良的越军士兵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部队也受到了冲击,疏于军事训练,当时很多部队领导都还戴着帽子没有摘掉,所以当时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且军备也有很多不足。文革时期生产的炮弹、火箭弹有很多哑弹,大炮在作战时炸膛,这从后来中国将文革时期生产的几千万发火箭弹全部销毁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中国的对越南的战争准备也是不充分的,这从战后总结可以分析出来。昆明军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