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曾幾何時,野味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奢侈品,不僅是因為野味難抓捕,更多是人們都追求野味“味美、滋補”。他的奢侈,體現在不是平常人能夠消費,只有達官貴人才能點上餐桌,盡情享受,有時,有的品種需要提前預定,而且價格非常昂貴。


有了買賣,便有了殺害。因為有人捨得拿著錢去吃,就有人鋌而走險違法去捕殺,因為捕殺是犯法風險的事,再加上野生動物越捕越少,越少越難捕,所以賣出去的價格就高,這就形成了供應鏈的惡性循環。有錢人覺得吃野味是一種高檔有面兒的事,店主覺得這是一種利潤極高,能抓有錢人回頭消費,便悄悄售賣,而捕殺的人覺得這能帶來豐富的收入,便開始違法捕殺,這就是整個供應鏈。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然而,吃野味真的有這麼美味、滋補嗎?相關的專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其實野生動物身上的肉和其他家養的肉,所謂的美味,都是廚師烹調出來的;而所謂的野生動物營養更好也只是大家的自以為而已,並沒有所謂的科學根據。反而很多權威性的科學雜誌記載野生動物身上往往攜帶著很多種病毒和寄生蟲。病從口入,當你吃了攜帶病毒動物時,恰好這些病毒沒有被殺死,那這些就會寄宿在人類身上,吞噬著人的身體,你的病情就開始發作。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傳給駱駝,再由駱駝傳給人類。

2002年至2003年,SARS(非典)冠狀病毒疫情就是由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攜帶並傳染。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風靡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在野生動物中,尤其是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中,會引起疾病流行。這種病毒的可能宿主是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小羚羊、蝙蝠、小型齧齒類動物和鼩鼱。

此次導致全世界傳染的新冠病毒也是由蝙蝠所攜帶,一開始還以為是吃了攜帶該病毒的野味才被感染,到現在都還沒有確定此病毒是源自哪裡,但肯定是野生動物攜帶。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國家衛健委網站曾於2003年發佈文章解讀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該文章指出野生動物中有許多傳染病,由於平時人類與野生動物沒有接觸,一般不對人造成危害,一旦人類頻繁地與野生動物接觸,食用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就有可能傳給人類,而且這種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是新的屬種,人群普遍易染,這樣造成的傳染性就會很強,病死率也會很高。但還是會有很多人認為吃野味就是一種時尚,以吃野味為榮,冒著感染病毒和違法的風險都選擇吃。國家禁止吃,那他就悄悄吃,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許你能逃過法律一次兩次的懲罰,但總有一次,你會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報應。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希望通過這些慘痛的教訓,喜歡吃野味的人別再“享受”野味了。你們吃下的不是美味而是生命,更是各種病毒。當你抱著僥倖去“享受”野味時,你就已經走在了感染病毒和犯罪的路上。請對家人和社會負責,請愛惜自己的生病,同時,也保護好野生動物的生命。

請幫助我上頭條,讓更多的人放棄食用野生動物。

當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