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劇難逆襲成爆款 觀眾等不及“好戲在後頭”

為何大劇難逆襲成爆款 觀眾等不及“好戲在後頭”

《如懿傳》 海報

為何大劇難逆襲成爆款 觀眾等不及“好戲在後頭”

《天盛長歌》海報

《如懿傳》開播觀眾吐槽不斷,《天盛長歌》慘淡得讓人著急,播出前各方看好的大劇想要成為爆款的夢想目測沒有可能實現了,周迅和陳坤彷彿成了“患難之交”。在快節奏的時代,想成為爆款必須要滿足什麼條件?分析發現,快節奏、強情節、強情感是這兩年電視劇市場的流行模式。

爆款劇為何難出?

市場: 口碑和流量分裂現象明顯

不僅是前期投入和播出效果反差大的《天盛長歌》,整個國產劇市場在《延禧攻略》開播以前都處於低迷狀態,那麼現在什麼樣的戲既能收穫好口碑,又能成為數據漂亮的爆款呢?我們從收視率、網絡播放量和評分等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總結。

從收視來看,至今為止2018年度收視率第一的劇集是靳東、江疏影的《戀愛先生》,它雖然成功俘獲了媽媽們的心,但評分還未到及格線。

從評分來看,目前評分最高的是《忽而今夏》,2萬多人打出了8.2分的平均分,《鎮魂》《北京女子圖鑑》《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等平臺網劇,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不過它們的網絡播放量不高,未能突破圈層限制,沒有成為全民爆款。

從網絡播放量來看,《戀愛先生》《扶搖》《延禧攻略》《談判官》《歸去來》《獵毒人》《烈火如歌》《溫暖的弦》《香蜜沉沉燼如霜》《一千零一夜》等十部劇居前十,但是評分及格的只有《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烈火如歌》等三部。所以,總的來說,在《延禧攻略》之前,2018年還沒有出現口碑和流量雙爆的國產劇。

其實,不只是今年的電視劇市場出現了流量和口碑分裂的現象,去年幾部大熱的劇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臺網聯動劇口碑一般,《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刑偵題材收穫高口碑,但觀眾入戲門檻更高,所以在播放數據上並沒有得到相應體現。

因此我們發現,快節奏、強情節、強情感是這兩年國內電視劇市場的流行模式。創作者越堅持個人的創作訴求,作品的風險就越高。在激烈的競爭中,像於正這樣深諳觀眾心理的製片人就更有可能勝出。從這個角度看,市場對好作品的認可範圍,確實越來越窄了。

爆款潛質分析

《天盛長歌》 陳坤再急也難逆襲

從前期宣傳來看,有陳坤、倪妮這等電影卡司領銜的大製作《天盛長歌》怎麼看都應該是個爆款,如今,收視數據上卻有些慘淡,上線15天、23集的累計播放量只有6.3億,收視率在0.3左右徘徊,總共70集的體量,讓人很擔心它的熱度如何維持,急得陳坤直接在微博上為自己的“小糊劇”吆喝。

但是,在口碑評分上,它還是獲得了近4萬人打出平均分7.6分的成績,算是不錯的回報,特別是服道化受到肯定。《天盛長歌》取景於唐城,即陳凱歌電影《妖貓傳》的拍攝地點,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畫面之精美、道具細節之用心,使這部劇的每一幀截下來都可以當壁紙,採用2.35:1的電影標準畫幅比,拍攝過程中全部採用同期收聲,這些視聽享受都是難得的。

可是,為何播出至今,這樣的精良製作還沒有博得觀眾歡心?

首先,改編幅度大,費力不討好。《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網絡小說《凰權·弈天下》,也是曾經的大熱IP。在影視化過程中,原來以女主為主線的瑪麗蘇改成了大男主戲或者說雙主戲,愛情故事升級成宮廷權謀戲,想看感情戲的觀眾看不到陳坤和倪妮的CP,而想看權謀戲的觀眾,尤其是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看到故事沒有具體歷史背景,代入感就更弱了。

其次,改編之後多條故事線並行,導致敘事節奏慢,又是每天2集,不足以調動觀眾熱情,有人剛進入狀態就戛然而止,漸漸就失去了耐心。有人假設《天盛長歌》採取每週會員提前看x集的播出方式,先讓觀眾進入狀態,接受劇情設定,然後再將故事娓娓道來,估計播出效果會好一些。

即使《天盛長歌》存在上述問題,但不妨礙它是一部值得反覆揣摩的好劇,皇族之間的權力鬥爭和愛恨交織的宏大敘事,值得細細品味。寧弈(陳坤 飾)心思縝密,但有邪魅之氣,並非傳統的正面人物。鳳知微(倪妮 飾)剛強善謀、身世複雜,他們相遇相知,共同陷入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讓懸念保持到了最後,而他們的愛情在鬥爭中會經歷怎樣的變形和昇華,值得關注。隨著劇情進展,《天盛長歌》的關注度可能會上升,但是想逆襲成爆款難度很大。

爆款潛質分析

《如懿傳》 隨劇情進展可能走紅

肩負《甄嬛傳》續集的名聲、歷經長期的劇本打磨、大咖加持、製作精良,《如懿傳》的開局卻令人略感意外,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追看,劇情進展緩慢似乎是一大原因。

第一集青櫻格格(改名前的如懿)和弘曆皇子的“少男少女時代”被很多觀眾吐槽,到了第二集,青櫻格格和弘曆皇子告別“少男少女時代”,就有觀眾開始表示,預想中對《如懿傳》期待的感覺回來了幾分,甚至表示為什麼不把第一集直接拿掉,以第二集作為開頭。

之後,雖然兩位皇后的飾演者,陳沖和鄔君梅雖然貢獻了相當精彩的表演,但此時的如懿似乎不在主線劇情裡。第6到7集,故事又集中在玫答應與高貴妃爭執、高貴妃陷害海常在偷炭等戲份上,如懿作為主角,一直處於“被迫鬥爭”的半旁觀者位置。如此一來,前面幾集欠缺與女主角如懿相關的、衝突較強的戲份,並且故事底色壓抑沉悶,不少觀眾覺得“追不下去”。

有分析表示這是傳統大製作面臨的網絡時代觀眾審美的新難題。傳統臺播大劇通常需要有較多的歷史前情交待,才能帶動後期巨大的複雜情節和情感衝突,唯有這樣的細節鋪陳,才能突顯厚重感和張力。然而《如懿傳》因為播出渠道的變化,失去了固有的傳統電視臺受眾,對於純網絡受眾而言,現在的開頭就顯得太慢了些。

但幸運的是超級大劇《如懿傳》始終不缺關注度,在不更新的日子裡播放量也超過1億,顯示出比較強的後勁。

隨著劇情進展,劇中“宮鬥”氣氛日濃,後宮妃嬪之間明槍暗箭、危機四伏,如懿被貼身丫鬟阿箬陷害,導致儀貴人流產,這抹血色也在乾隆和如懿之間產生裂痕。此後,他們再也不會有青梅竹馬、你儂我儂的明亮歡快,這段感情終究經不起種種考驗,有的只是隨時間累積而成的殘酷和悲涼。

目前,《如懿傳》的口碑評分正在緩慢攀升,播放量突破12億次,看到劇情逐漸緊張起來,許多人好感度上升,並希望“加更”。所以隨著劇情進展,《如懿傳》還是有走紅的可能,但成爆款也很難。

觀察

觀眾沒有義務保持耐心

《延禧攻略》能讓人看得爽,女主角魏瓔珞一路開掛的歷程叫人過癮;《香蜜沉沉燼如霜》在高甜和高虐情節之間來回穿插切換,儘管低幼,但在節奏上避免了使觀眾感到平淡和審美疲勞。但《如懿傳》太過悲涼,一個“深宮高牆內棄婦”的主角故事,從頭到尾讓人看得一點都不爽,反而感受到的是壓抑和冷淡,大多數人面對手機那麼小的屏幕追看時,心情都不會好到哪裡去。《天盛長歌》的宮廷權謀也充滿肅殺、悲傷的氛圍,冷色調的處理也給人沉悶的感覺。

現在的許多觀眾,對於好戲在後頭,他們著實“等不及了”,他們需要的是“爽劇快播”。 事實上,《如懿傳》《天盛長歌》雖有瑕疵,仍值得細細琢磨品味和討論。這些劇對於人性的剖析、對於古代婚姻和愛情的討論,似乎更能暗合有生活閱歷的觀眾的心。

然而,作為一部大眾文藝作品,收穫了尷尬。所以創作者還是要多從自身找原因,還應該做得更好,不能只是單純地滿足於自己的藝術趣味,更不能以“好戲在後頭”為藉口號召觀眾多忍幾集。

真正好的作品應該是精煉簡潔、人物故事表演俱佳,前面夠抓人、後面不爛尾,每一集都經得起推敲。好的製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服化道、音樂配色構圖上,而是要全方位都稱得上優秀,否則就會不紅不火,觀眾也就沒有義務保持耐性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