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夫庐山者,昔日之匡庐者也。商初有匡俗者,有佚名,尝隐于此。周天子闻,令取之,不得,皆云以仙解也。后人遂以“匡庐”名之。后为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称“庐山”,沿用至今。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其山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北枕长江,西依京九。襟江带湖,垒石叠峰,山高谷深,壁峭壑深,瀑布、溪涧、湖潭遍布,云缠雾绕,烟霞蒸腾。故以其雄、奇、险、秀而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戊戌年七月中,吾自沪入赣,过婺源,经景德,暮至九江,预宿濂溪之桔子客栈。

九江,旧谓之浔阳也。昔者白乐天曾有“浔阳江头夜送客”之句,故后人在其送别之地建“琵琶亭”以记之。欲往视之,然金乌渐薄,玉兔已升,更兼路遥地生,恐不及也。故于近宿处闲游,偶得一园,细观之,则南山公园也,乃国家之4A级景区。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园之入口处,有一牌坊门,高数丈,上书“南山公园”,过广场,即石阶,长10余段,阔约3丈,望之微眩,恐非志士不可蹴登也。上有一平台,边有一个凉亭,闲坐十数人,俱清凉装束,悠闲之意宛然。凉亭右有石径,中分为二,一则斜插云霄,一则下入无地。徐步前行,约百步之遥,有一大鼎立于广场,其后则一楼台高耸如云,登斯楼也,其累者,如前之阶同。极目四望,则满城皆现,绿树成荫,云霭沉沉,远观庐山似卧龙,江如匹练,恍恍兮若仙境。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翌日。晴。驱车于曲折蜿蜒中迤逦前行,虽道阻且长,然有风光旖旎,景色可人,倒也逸趣横生,兴意盎然。

峰回路转,前现一小径,狭可仅通车。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一阔地,土沙铺就,稍有凸凹。有一寺,山门昂然,其题曰:西琳寺。

肃然做恭敬态,悄然入内。其寺非同寻常,幽静异常。游客寥寥,初颇诧异女尼之步履轻缓,神态安详,气定神闲,而全无其他寺院之殷勤推销之事。后知此处乃一女尼寺庙,方恍然大悟。庭中古树苍松,殿堂亭榭,虽已年久破旧,但扫洒洁净,清凉无尘。寺后有一塔,中有佛号传出,香火亦不断。合掌念佛,绕塔三匝。塔后有一石壁,上有历代文人墨客之诗词墨宝,最突出之处,即东坡居士之做《题西林壁》也。此寺位于庐山脚下,极目远眺,山青青兮欲雨,云渺渺兮若风。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出寺向东,约一射之地,又有一寺庙,是为东林寺,其规模数倍于西琳寺。此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为中土佛教净土宗(或称莲宗)发源之地,亦为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做祖庭。

入山门,谒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观拜佛台、接引桥、大佛台,其间虹桥飞跨,衔山接路。更有亭台水榭,画廊精舍,流水潺潺,莲花馨香。香烟缭绕,愈显庄严肃穆。古木原石,黄发垂髫,高僧凡夫,皆如水乳交融,浑然忘我。仰视庐山则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古树参天处,似触手可及。

斋毕,过虎溪三笑处,看石桥流水,红鱼戏莲,不觉时光如漏,日已偏西。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势险,路狭,杂草丛生,野蔓滋长,于羊肠小路几迷路者数也。然终于几经山间盘旋,绕巨石,攀斜坡,躲枯树,穿林荫,至半山一平坦之地,方圆阔约数丈余,停车三五辆,间有游人七八。视之,则庐山西大门,所谓西门涧者是也,非余所欲往之三叠泉也。然据售票者曰,此处前行,即为三叠泉,亦可直至庐山顶牯岭镇,因地势险要,攀爬不易,故从此路入山者甚少。吾深以为然也。观眼前所见之景,较九十五元之票价,加之以网络评论之语,往来游客当不多也。

西门涧者,以天池山与铁船峰双阙对峙,壁立千仞,俨然若石门,故名之。明徐霞客曾由此涧入庐山,傍崖依松,登山峰顶,听天池万壑松涛,观石门涧悬瀑激流。

甫过进口闸机,即为一长铁索桥,数根铁索横亘于百米高空之峡谷中,铁索锈迹斑斑,上铺钢板,略有缝隙,时有涧风吹来,铁索微荡,铮铮作响,不由身心俱寒。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过桥即山阶也,皆青石铺就,宽约一米,微泛青苔,间有枯叶杂草。略有湿滑,盖因山高多云雾也。拾阶而上,则崎岖高下,时陡时缓,忽高忽低,曲折蜿蜒,忽而不见前后,忽而迷失上下,一侧临山,一侧为百丈深渊,幸有灌木丛生,遮天蔽日,仅有些许缝隙,可隐约可见涧底之白浪滔天。

正行间,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俨然有一水潭,碧水清洌,怪事嶙峋,水流激荡处,一股瀑布如织缎般下泄,砸在河底巨石之上,泡沫四溅,于阳光下色彩纷呈,煞是喜人。更有游客,兴起处,褪鞋袜,解罗裳,于潭水中嬉戏,更有摆POSE者,姿态各异,匪夷所思。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继续前行,依然是一路狭石径,一路流水淙淙,时而过小桥,时而攀巨岩,偶有空地,即为各景点也,大都竖一石碑或一巨木,上书“情人园”、“铁云垛”等不可累述,其景色虽异,但大致雷同,偶见绝美之色,亦是山水之中也。愚以为于风景中植入故事未尝不可,然须相得益彰,不可乱入,以大煞风景也。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庐山游记之非常篇

万丈高峰,斜插天边;一片苍茫,笼罩四野;行走于遮天蔽日的林荫之下,抬头不见天日,愈深入庐山,愈不见庐山,只见得乱石纵横,树木参天,路随溪转,山随人行;景色处处不同又处处相似,仿佛在走一条无尽的人生之路。不仅感慨古人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想象中若航拍此刻的自己,不知是何般模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之谓也。

景色虽美,路更险峻。愈前行,愈发艰难;汗湿青衫数重,终不见可停步之处,而赏景之心愈淡,然使毅然前行者,不可述也。盖美景绝伦,险处更胜,古人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意指赏美景之欲望无尽也。于筋疲力尽之时,方悟此道理。

吾等出行游玩之目的,即为赏美景,养身心,怡口目,缓精神也。若处处预设目的,劳心力而与平日何异?更兼心有余而力不逮者,为达目的而劳累不堪,则与初衷相悖矣。人之欲壑难填,游玩之途亦如是,兴致而来,兴尽而返,古人即有,何不效而仿之?若执迷而不悟,仅图到此一游而致其反者,岂不谬哉?返!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