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孩子都想要的愛,父母做到這兩點很關鍵!

寇明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薩提亞模式諮詢師、多家知名教育機構特聘講師、多家報紙雜誌答疑欄目專家,講座受益家長多達十萬餘人次。

99%的孩子都想要的愛,父母做到這兩點很關鍵!

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明明很愛孩子,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給了孩子,在物質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可孩子為什麼還總說不愛他們呢?有時孩子做得不對,進行批評的時候,孩子就委屈地大哭,家長開始困惑,難道做錯了不應該批評嗎?

很多家長在經歷過自己小時候物質匱乏的年代,今天就不斷地在物質上給予和滿足孩子,補償自己小時候未曾得到的一切。在今天訊息化的時代,孩子遠遠不是需要物質的滿足就可以了,他們更需要在精神層面的心靈滋養。

孩子需要怎樣的心靈滋養呢?

他們需要被愛。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合理適度地愛一定是有方法和界線的。比如我們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本來孩子會穿衣服,會背書包,父母都替他做好做完了,這會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時間久了,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沒有父母的時候他只好等待,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勢,他根本自己不去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總有一天離開父母開創新的生活時,往往在面對新的挑戰和環境,孩子的挫折感較強,那時再沒有父母直接幫忙,要依靠自己面對,有的孩子很迷茫和無助。與其讓孩子以後難受,不如現在放手讓孩子嘗試、試探性地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比如掃地、收拾房間、洗自己的衣服以及學會簡單的做飯方法等,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是一種信任,孩子會因為自己長了本領而萬分喜悅和開心。這是人的本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區域,總是擁有成就感的。

當孩子做得好時,父母及時恰當地肯定欣賞孩子;當孩子失敗沒有做好的時候,父母陪伴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每一個快樂抑或挫敗的時光,都有父母深深的陪伴,一起體驗各種感受,孩子的心會收到他在父母眼中的重要,他們生命的光彩會自然迸發出來,勇敢地做自己,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深厚的愛,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錯了難道不批評嗎?怎麼說孩子願意聽?

當孩子做錯的時候,當然需要父母的提醒,否則孩子不辨是非還會繼續錯下去,一次次碰壁倍感挫折。

父母怎樣說孩子願意聽?本質上父母說話的態度對孩子至關重要。

1、父母需要關注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錯一件事情時,無法容忍,馬上大發雷霆。家長的態度包括生氣時猙獰的面孔,語調的高聲質問,語氣的急促,那種態度上的不接納和粗暴,加之本身比孩子高大很多的身軀駐立在孩子面前,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在家長的態度中孩子感受到做錯一件事情,犯下了天大的錯誤不可原諒,以後孩子做事會小心翼翼,前怕狼後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嘗試,生怕出了什麼差錯再惹怒家長遭受處罰或不待見。

2.孩子犯錯幫助孩子從中學習,這是契機。

人類就是在錯誤中成長和發展的。有哲人說過,不犯錯那是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父母可以利用個契機,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欠缺的方面。此時正是彌補這些缺點的時機。

同樣,家長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如果溫和,孩子會感受到被深深的接納和包容,父母的寬容會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也樂意聽父母講解下次怎麼做更好的方法。比如孩子總丟東西,今天丟紅領巾,明天丟水杯,家長千萬次地重複看好自己東西,孩子並不知道怎樣做。不如溫和地詢問孩子:有什麼辦法我們可以管好自己的東西呢?水杯放在哪裡不會落在別處?紅領巾怎樣系在脖子上不會鬆掉?

如果一味地將重點放在批評孩子本身,孩子就會處在情緒裡而無暇顧及和思考改變現狀,這樣破壞了親子關係,又威脅到了孩子的安全感,也不利於孩子進一步學習成長。

智慧地父母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告訴孩子錯在哪裡,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智慧父母引導孩子的有效方法。

父母做到了這些,孩子才會從心底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