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也会加班吗?浅谈中国古代的“夜直”制度

引子

夜班,多数人多是不愿意接受的。除开对身体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夜班颠倒黑白,使得整个人的作息规律和常人不一样,让生活少了不少乐趣。而“夜班”在古代也是一件“不讨喜”的差事。

“加夜班”在古代被称之为“夜直”,在古代,夜直是没有加班费、补助的,除却没有基本待遇,却多了一点接触上级的机会。

古代人们也会加班吗?浅谈中国古代的“夜直”制度


两汉时期的夜直制度

之所以提及两汉,而没有说到更早。只因为有记录夜直的史书,最早也就见于两汉。在《汉官仪》中记载:

尚书寺居建礼门内,尚书郎入直,官供青縑白绫被。

在此之前虽不见记载,但是夜直制度应当不晚于汉朝。思及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只怕夜直是随着官僚制度产生而存在,但不管怎么说,其起源绝不会晚于汉代。而在“文臣武将”分化之前,夜直制度,主要职责是防护守卫,也就是说此时夜直也被称之为“宿卫”,所以要进行“夜直”的一般都是武将之类的人物。在《后汉书》中记载:

光禄勋,卿一人,中两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

除却武将宿卫职责之外,文臣也需要“夜直”,而这种风气也是在汉代形成。两汉时期郎官群体经历了从近侍集团到官员储备集团的转化,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长吏多处于中郎、郎中”。郎官在两汉时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有着一定的决策能力。

正因为郎官的特殊地位,而郎官有背负着最原始的责任:夜直。所以郎官是有一定的办公地点,这和武官宿卫有着天壤之别。当然,这也是文官夜直真正形成的标志。

古代人们也会加班吗?浅谈中国古代的“夜直”制度


魏晋时期的夜直制度

若说两汉是夜直制度奠定的基础,那魏晋就是夜直制度的发展期。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过渡期,魏晋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开政治上的逐渐晚上,魏晋时期也是一个过渡期——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转变,正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夜直制度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发展。

此时,夜直不再局限于宿卫、留职等工作,就连各部门要职的属官也要留职;除开中央要进行夜直,地方也要进行夜直。

此时在皇宫中夜直的,也不是一般人。前文说到,夜直能让人多一分被赏识的机会,因为夜直皇宫的,一般都是皇上亲近的人。魏晋时期的夜直制度还有一个比较不同的点,那就是夜直制度随着皇权兴衰而变化。魏晋时期,承前启后。既是三国的再延伸,也是五代十国的祸乱起源。此时皇权并不稳定,因此夜直的官员一般都由皇帝亲自敲定。

若是皇权稳定,夜直官员或是朝中显贵、或是豪门新秀,此时夜直也就相当于皇帝和官员相互亲近。若是皇权不稳定,为安全起见,夜直官员一般都是没有实权的寒门子弟,这也是为了保证皇帝自身安全。

古代人们也会加班吗?浅谈中国古代的“夜直”制度


唐朝的夜直制度

唐朝,作为一次文明大合集,是我国文化、政治等方面高度发达的一个时代,夜直制度在此时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根据纪要,此时夜直制度已经有完整的体系。不仅规定了谁能夜直,谁不能夜直之外,还进行了系统划分。

在划分中:尚书左右丞、秘书监、九寺卿、少府监等,是不需要夜直的。而文官夜直在唐朝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而此时形成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就是需要夜直的对象之一。而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在姚崇之前,也是需要夜直的。

其实不难发现,夜直制度的发展,是根据皇权的转变不断发展的。从两汉时期,文臣武将夜直,多是服务于皇帝—武将宿卫皇上的安全,文臣处理皇帝未曾处理完的奏折。

古代人们也会加班吗?浅谈中国古代的“夜直”制度

而在魏晋时期,夜直对象多由皇帝直接任命,此时夜直制度几乎是全然服务于皇帝。而到了唐朝,夜直制度则成了一种具有规模的工作。

这种转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初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白天几乎能解决所有的工作。而到了唐朝,社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夜直就成了必然。就像现代,若是没有夜班,那社会的生产总值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古代的运转,几乎是靠朝廷中的万人来维持,所以夜直在此时就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