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馬克龍道歉了,承認自己犯了錯!

4月13日晚間,黃金時段,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承認應對疫情準備不足,向國民道歉。

媒體指出,馬克龍的電視講話打破法國收視紀錄,有超過3500萬人收看

法國總人口6700萬左右,這意味著一大半法國人收看了這次史上規模最大的總統道歉。

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馬克龍電視講話打破記錄

根據記錄,上次馬克龍電視講話創下法國最高收視率記錄是在2018年"黃馬甲"運動危機時期,當時估計有2300萬人收看。

而法國第二高的電視收視率紀錄發生在2000年歐洲盃決賽法國對意大利之戰,當時有2140萬觀眾觀看。1998年世界盃決賽法國對巴西則吸引2060萬觀眾。

在這次疫情中,法國犯了西方國家都犯過的錯。馬克龍道歉確實應該,也有必要。

截至北京時間4月15日晚,法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達到143303人。

更可怕的是,法國衛生總署署長薩洛蒙表示,基於醫院等多項數據計算得出,法國5%到10%人口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

這意味著法國總人口6700萬人中,被感染人口可能達335萬人到670萬人。

馬克龍的電視講話一改先前的戰鬥用語,改用較謙和的語氣,承認法國面對疫情的準備不足,在應對危機上出現失誤,應向民眾道歉。"此時曝露出我們的缺陷和不足。正如世界其他國家,我們缺乏手套和洗手液,也未能向醫護髮放足夠的口罩。"

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疫情初期,馬克龍與醫護人員交談,竟無一人戴口罩

不得不說,馬克龍這次是蠻坦誠的,敢於冒著支持率下降的風險,直面自己錯誤,不逃避責任,體現了一名領導人的擔當,這也算是給法國民眾一個交代,令國際社會對其刮目相看。

重要的是,這一聲道歉可在一定程度上平復法國人民的憤怒和恐懼。法國人的憤怒,馬克龍是深有領教的。法國"黃馬甲"就是他的前車之鑑。要是民眾再次上街,那麼法國原本就極為嚴重的疫情,將再次大爆發,到時候疫情將更加不可收拾。

所以說,馬克龍道歉,高明!


馮德萊恩道歉了,歐盟對不起意大利!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16日召開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向意大利道歉,稱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初期,歐洲令意大利失望。

這是馮德萊恩這個月第二次給意大利道歉。就在4月2日,馮德萊恩在意大利《共和國報》發表公開信向意大利人說:"對不起,歐盟現在與你同在。"

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意大利疫情放緩之際, 馮德萊恩來道歉了

半個月前,她這樣寫道:"今日歐洲正在與意大利一起動員起來。 不幸地,這並非一直如此。""(我們)須認識到,在危機發生初期,在需要歐洲需共同認對之時,太多國家只想到自己國家的問題。"

16日,馮德萊恩再次說道,在意大利疫情初期需要援手的時候,很多援助措施未到位是事實,整個歐洲為此要向意大利致歉。但道歉只有在能改變人們行動的情況下才有意義。事實是,沒過多久大家就意識到,我們必須相互幫助以保護我們自己。

話倒是挺實在,點出了歐盟的問題所在——不團結!

面對來自歐盟的致歉,意大利外長回應稱:"馮德萊恩今天向意大利道歉,承認(歐盟)許多國家在疫情爆發初期,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並未出現。"

確實如此,在意大利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歐盟各國不僅是置身事外,德法等主要國家還立馬宣佈禁止個人保護裝備等醫療用品出口,將有關生產收歸政府管控等措施,此外各國各自為政,你封關我封關,好一幅"大難臨頭各自飛"景象。

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目前意大利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死亡病例出現放緩趨勢

雖然後來歐盟在申根區推行整體封關,各國之間也開始互相運送醫療物資,並疫情嚴重國家的危重病人。但是,歐盟各國之間的裂縫難以彌合,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嚴重國家早已心寒。

所以說,馮德萊恩的道歉,無奈!


特朗普道歉了,做夢吧!

美國現在是"雙料冠軍"。

不管是疫情確診人數,還是死亡人數,都是穩居世界第一。

能取得這樣不凡"成績",皆拜特朗普所賜。

美國疫情之所以搞得如此嚴重,這都源於特朗普的私心,在他看來任何事情都不能妨礙他的總統連任。

特朗普在美國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仍然樂觀地表示,"只要4月天氣稍微暖和,病毒就會奇蹟般地消失"。這就是他的大意和失誤,讓美國民眾吃了大虧。

因為疫情,這兩位都道歉了,特朗普還等啥?

要特朗普道歉,比登天難

後來疫情嚴重,為掩蓋自己的無能和錯誤,氣急敗壞的特朗普不僅不斷拿他國說事耍賴、拿世衛組織說事耍賴,甚至其前任奧巴馬政府都成了他推卸責任的"替罪羊"。

特朗普表示,美國抗疫物資和設備嚴重匱乏,是奧巴馬政府造成的,要民主黨負起責任。

在他的認知裡,他永遠沒錯,錯永遠在別人!

作為"甩鍋"屆的"扛把子",他能向美國民眾道歉嗎?

所以說,特朗普道歉,美國民眾還是洗洗睡,做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