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居民槓桿率“逼近紅線”?

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時候,百姓生活開始明顯好轉,國人們握在手裡的資金也開始越來越多。不過,與我國經濟一同增長的,卻是我國家庭的負債率。

據數據可知,我國的居民槓桿率從1996年開始,便一直呈現著上升趨勢。在1996年的時候,我國居民負債率才3%。到了2003年,這個數據就上漲到了18%。

按理說,隨著國家的不斷髮展,國人生活的好轉,負債率應該降低才對,為什麼我國家庭負債率卻在一年一年飆升呢?我們繼續看一組數據:第一個階段是上文提到的1996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我國家庭負債有一個明顯的上漲。


是什麼原因讓居民槓桿率“逼近紅線”?


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2003年2007年中,我國家庭負債率開始在18%左右波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第三個階段,是在2008年2016年,在這段時間內,我國家庭負債率再一次呈現出快速的上漲趨勢,而居民槓桿率也從18%左右上漲到了45%。

到了2017年,我國居民負債率已經達到了48.97%。值得一說的是,直至如今,我國的居民槓桿率仍然偏高。

分部門來看,居民部門一直都是槓桿率上升的主要驅動力。據數據顯示,到了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的槓桿率為55.8%,相較於2018年末的52.1%又上漲了3.7個百分點。

我國家庭的負債率高嗎?這一數據不僅高,而且增速還很快,值得我們關注!

和美國、日本等這些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家庭的債務增速是很高的。據悉,美國居民的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用了整整40年的時間,但是中國僅僅用了10年不到。

由此可見,我國居民槓桿率是多麼應該引起重視了吧?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我國居民的負債率如此之高?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普遍趨好。從前,人們沒錢的時候,總是害怕“負債”,所以有了錢便存起來。但是,在人民生活向好之後,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歡貸款消費,甚至開始沉迷於長期負債。

而且,不同於歐美國家的一點是,我國居民住房貸款的金額佔了家庭債務的絕大比例。

據公開數據可知,截止到2020年3月份,我國住戶貸款約達到了56.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0.3%。其中,11.8萬億屬於經營性貸款。44.7萬億屬於消費性貸款,而這裡面有30萬億左右都是屬於房貸,剩下的消費貸款屬於信用卡、車貸等。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大約為317.9萬元。其中,家庭資產主要以實物為主,住房就佔了將近7成,而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高至96%。

房地產吸收了大量居民財富,同時還有不少前赴後繼貸款湧入這一行的人。高房價已經過度透支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也壓制了居民的消費潛力。

年輕人揹負著“卡債”,中年人揹負著“房貸”、“車貸”,還有教育、醫療......這讓中國家庭的消費能力,就這樣被慢慢“掏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