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智能設備會帶來語音新聞的未來?

智能語音設備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來普及。無論是亞馬遜Echo、谷歌之家、還還是蘋果Homepod,都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研究預測,到2022年,55%的美國家庭將使用智能語音設備。人們接收新聞內容的習慣也在發生變化,通過語音設備接收音頻內容,正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一個重要來源。

路透社:智能設備會帶來語音新聞的未來?

不過,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ISJ)的一份研究報告說,雖然智能語音設備非常流行,但人們在語音設備上收聽新聞的情況並不理想。用戶對音樂和天氣功能的使用,遠遠超過對新聞的使用。音頻內容要適應新的語音智能時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這份報告叫《語音的未來和對新聞廣播的啟示》。它研究了目前谷歌、亞馬遜、和蘋果,這幾大平臺的語音用戶的消費現狀和習慣;也分析了BBC、NP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紐約時報等媒體,在智能語音內容上的探索和嘗試。

報告說,因為技術和內容的侷限,目前新聞媒體在語音上的嘗試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第一種,新聞簡訊。亞馬遜、谷歌、蘋果這三個平臺巨頭,都創建了語音新聞簡訊的形式。亞馬遜把它叫做“閃電簡訊”,谷歌叫它“敘事新聞”,蘋果叫它“音頻新聞簡訊”。每個平臺對簡訊的時長限制不同,但一般不超過10分鐘。

第二種,現場直播和播客。

這也是現有的新聞廣播頻道,常見的語音節目形式。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設備,直接說出節目的名字來訪問它們。

第三種,問答類音頻。比如,“週末羅馬的氣溫是多少?”、“曼聯最新得分是多少?”、“特朗普多大歲數?”不過,這類問題,大多都是由智能系統直接回答,而不是由新聞機構來提供答案。

第四種,互動體驗。不同的新聞媒體也會用語音形式嘗試一些互動試驗,比如,探索烹飪食譜、虛擬旅行、心理小測試等。

總體來看,對平臺來說,它們鼓勵新聞媒體制作語音內容,不管主題是宏大的還是細分的,只有一個核心訴求,就是要快速提供新聞信息。但對新聞媒體來說,它們想提供更多有深度、有價值的內容。不過它們也承認,用戶的使用情況沒有達到它們的預期。

美國和英國的數據調查都顯示,智能語音設備的用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熱情和習慣,使用音頻新聞簡訊這個功能。每天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會使用它,大多數用戶在一個月內根本沒有使用新聞功能。

路透社:智能設備會帶來語音新聞的未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研究人員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默認設置、廣播品牌都會影響用戶的選擇。

像BBC、NPR這樣的大牌廣播公司,在和平臺合作時會受到重視,被設置為默認電臺。因為平臺相信,用戶已經對這些廣播品牌有了信任基礎。而且,它們也不用付出太多額外成本,為平臺提供定期的音頻新聞。

數據顯示,用戶幾乎不會主動改變這些默認設置。儘管有選項設置,可以添加更多的媒體名單來收取新聞簡訊,但用戶很少使用它,尤其是英國的用戶。所以,在英國,BBC以64%的新聞使用量總是排到最前面。

和英國相比,更多的美國用戶更換或增加了媒體品牌。研究人員說,這可能和美國的新聞更加兩極分化有關係。

不過調查也顯示,那些不更換默認設置的用戶,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怎樣通過谷歌、亞馬遜或蘋果的應用程序,來更改這些選項。這也意味著,智能設備的人性化設計還有空間。

第二個原因,語音環境下,新聞消息的呈現形式有待升級。

報告發現,在音頻節目的使用中,最具有新聞功能的一個欄目是“最新消息”,但它並不是很受歡迎。原因可能是,新聞的內容,主要來自廣播或報紙,它們的語氣和長度都不太適合智能語音設備。

這導致了用戶產生一些抱怨,比如,1.消息時間過長。典型的音頻消息持續時間約為5分鐘,但很多人想要更短的內容。2.消息並不是“最新的”。像有些新聞和體育資訊有時已經過時了幾個小時或幾天了。3.一些媒體仍然使用電腦合成的聲音,許多用戶覺得這些聲音很難聽。4.不同的媒體發佈了同一個消息,用戶聽到的內容往往是重複的。5.有些新聞消息中還有突兀的廣告。6.在收聽時,沒有機會跳過內容或自己選擇新聞故事。

報告還採訪了實際的用戶作為例子。一位紐約的用戶在亞馬遜 Echo設備上,選擇《紐約時報》的音頻節目“每日新聞”。這檔節目的內容設置是,每次深入探討一個主題。但這位用戶說,“不要給我超過一分鐘的東西。當人們要求提供某件事的最新消息時,他們是在要求提供一份摘要。”

老牌的《紐約時報》也不得不結合用戶反饋,做出了調整,它在某些地區推出了一種新的、更加“本土化”的簡報,取代了原來的“每日新聞”。

路透社:智能設備會帶來語音新聞的未來?

那麼,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和平臺還可以做些什麼?報告給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首先,對於廣播公司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應該藉助智能設備,讓內容更容易獲取。美國國家廣播電臺透露,它們現在有將近20%的在線廣播的收聽,來自智能語音設備。所以,廣播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基礎設施和音頻技術的優勢,用更低的成本,更個性化的方式,來吸引用戶在智能設備上收聽新聞。

比如,高頻地向用戶提供碎片化的談話性內容。以BBC為例,它們會把一段45分鐘的對睡眠專家進行的電臺採訪,剪輯切割,轉換成一段段語音問答的內容。在智能設備上,供用戶祖選擇使用。

其次,可以嘗試把音頻新聞個性化和定製化。比如,允許用戶聽音頻時,可以一鍵“跳過”不喜歡的報道,也可以隨時“跳入”一個深度報道。

更多的新聞媒體也期待未來能有一個大型平臺,推出一些個性化的聚合新聞服務。比如,用戶可以從多個內容提供商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後,經過智能組合,形成一個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新聞簡報”。

此外,無論是大眾或小眾產品,都需要匹配消費者的使用場景。本地媒體可以考慮圍繞事件、旅行、天氣或新聞,進行簡短但有用的互動,全國性的媒體可以在某一個細分垂直領域做出好內容,或者利用這些設備的社交屬性來創建一些活動或遊戲。

最後,從技術層面來講,在語音設備上,用戶對語音搜索和回答引擎的需求會加大。未來語音技術的發展,會推動語音設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比如,各種創新的語音內容,會嵌入到設備中,隨時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總之,人們願意相信,語音會改變未來互聯網世界的交互方式。但是,要把語音技術、智能語音設備、平臺的聚合能力、語音內容的創新能力、和用戶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語音新聞也許會有一個新的未來。

以上就是路透社新聞研究院關於智能語音消費和語音新聞發展的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