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聽說老門東的杜鵑花,開得如火如荼,我們於2020-04-23下午,來到了老門東。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老門東,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以東,故稱“門東”,是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修繕的老門東,現在基本完工了。現在老門東,東西走向的範圍是從武定門中華門。南北走向的範圍是從長樂路以南到明城牆以北。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2020年秦淮燈會,因新冠疫情沒能按時亮燈。疫情緩解後,聽說晚上還是亮燈的。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走進老門東的正門牌坊,有一幅對聯:市井裡巷盡染六朝煙水氣,布衣將相共寫千古大文章。這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老門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往日曆史。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老門東自古就是江南商賈雲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據說,明朝富可敵國的沈萬三,晚清南京首富擁有九十九間半的蔣百萬、中國唯一的女狀元傅善祥等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都在這裡居住過。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這裡更多的曾是南京傳統民居聚集地。門東一帶早在三國時期,此處就有民居聚落出現。明朝中華門與內秦淮河沿線成為城市的經濟中心,這裡成為重要的商貿和手工業的集散地,呈現一派繁華的景象。清末以後,老門東、老門西等老城南地區逐漸成為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區域,集中體現了南京老城南傳統民居的風貌。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我出生在南京,在南京長大的。68年隨知青插隊大潮,離開了南京,落戶農村9年,在外地工作和上學5年,於14年後,又回到了南京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南京,一直在南京生活至今。我目睹了南京的變化。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我旅遊去過國內的不少地方,也曾到過國外的近40個國家旅遊過,轉來轉去,心裡感覺還是南京好。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南京有我的童年記憶。我小時候,父母都工作,就請了一位保姆,我媽叫她杜媽。那時我們家住城南。杜媽是因為寂寞出來打工的,對我特別疼愛,每天飯後,就扛著我,去看戲,遇到賣熱苞蘆的和熱老菱的總要給我買一些。有一次我生麻疹,杜馬硬是不讓母親把我送到醫院,一個人在家精心照料我,麻疹居然痊癒了。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這組雕塑,是我們的童年記憶。我曾穿過大襟的衣服,記得街頭馬頭牌冰棒的吆喝聲,中秋節的糖芋苗,男孩子滾鐵環,女孩子跳皮筋……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老門東的民國遺風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老門東的建築風格,就是南京的老式建築風格“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走街串巷,可見鼠年花燈,可愛的鼠寶寶正在給人們送新春祝福。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陽春四月,櫻花謝了,紅紅的櫻桃掛在牆邊的樹上。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青磚鋪地,白牆黛瓦,古色古香。“碗、筷、碟……”帶有兒化音的南京的方言,縈繞在耳邊,中學時入迷的剪紙,至今記憶猶新。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青磚黛瓦花格窗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一朵美麗的薔薇花,溫馨了一條小巷。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碩大的傘型花燈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磚路,老式院落,花格窗。徜徉在巷裡,陶醉在薔薇的芬芳之中,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往日的時光。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這裡有古都的印記,有明朝和清朝的縮影,有民國的時光……這裡就是以前南京的樣子。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兩扇青磚牆,一扇花格窗,一個燈籠,好像在向我訴說流逝的歲月,告訴我,這座城市曾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與滄桑。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一株老藤,一簇紫花,在輕輕講述曾經的悠悠往事。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穿過小巷,我登上了城牆。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從城牆上看去,老門東的黛瓦粉牆,從東到西連成一片。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我一直走到了中華門。從中華門的城牆上,再看老門東,黛瓦粉牆,房挨房,屋靠屋,一直延續到武定門。

市井裡巷的煙水氣-南京老門東一瞥

老門東一瞥,令人懷戀,令人震撼,令人感慨:

六朝如夢淮水邊,市井裡巷呈眼前。

白髮青絲七十載,古都舊貌換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