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许多家长应该遇到过孩子这样的状况,有时候孩子大哭大闹时会将小拳头挥向自己的父母。有时抱着孩子玩的开心时,莫名其妙的就会挥舞着小拳头打父母。我曾经也经历过,那种感受当妈的也的确心里很不舒服,感觉自己被疼爱的孩子当成了沙包。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大人的行为?大多是这三个原因,家长要反省了

1、孩子效仿家长的行为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时,经常使用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来解决问题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这种行为来对待父母,孩子会认为这是对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2、孩子无意识行为

孩子年纪小,他们的词汇量不足,思维不成熟,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试图用暴怒、恶毒的脏话,或是可怕的暴力行为,来发泄情感,并争取他所渴望的东西。

孩子并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只知道这样做有效果,可以满足他们的心愿。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3、孩子玩耍式打人

孩子并不知道打妈妈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他以为打妈妈是和妈妈亲近、玩耍、开玩笑的一种方式,我相信妈妈虽然被宝贝打了,只要不是太用力,依然是笑脸相迎,并没有表现出不开心或者疼痛,所以宝贝觉得这是在做游戏。

孩子会和什么家庭成员开打人的玩笑呢?大多数是妈妈,因为爸爸象征着权威、严肃,妈妈相对而言更加安全可靠。

4、家长的怂恿

有的爸妈教育孩子时,总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被人欺负,喜欢鼓励怂恿孩子。这种家庭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小孩子,可能会少了点耐性,脾气较为暴躁,遇事更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错误的观念注定了孩子的未来,必然会添上更多的坎坷,即便孩子哭鼻子的时候少了,但他们的个性未必真正的成熟。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孩子如果跟你“动手动脚”,家长该怎么办才好呢?

1、立马制止

一定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可以通过你严肃的态度,注视他的表情,推测出你的意思。倘若你不在乎、得过且过,甚至笑脸相迎,孩子肯定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下一次还会犯类似的错误。

2、言语规劝,指出错误的地方

家长的言语规劝,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只有孩子明白了这些,孩子才会在遇到同类事情时,避免采用之前的处事方式,不至于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3、让孩子知道被打的滋味

如果规劝和制止都没有用,家长就只能严厉批判孩子,让孩子尝试着接受这种行为带来的恶果。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感受一下被打的滋味,可以打一下孩子的手背或者屁股。使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受伤,体会到他人的痛苦,孩子就有可能因为自己是个“施暴者”而懊恼悔恨,孩子可能就不会随意打人了。

家长的态度是关键,不能过度,切勿完全“以暴制暴”,否则后果很严重,有可能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4、父母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控制情绪

孩子出现喜欢打人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有这样的行为,孩子通过模仿学到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出现问题时总是喜欢用揍孩子来处理问题,但孰不知当爸爸在打时其实在给孩子灌输用暴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思想,孩子有了这种心理当爸爸再教育时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孩子为什么会拿父母当“沙包”来打?背后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5、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小,情感的表达方式,并不多,方式也少,很多时候,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可以用脸谱化的方式,给宝宝演示喜怒哀乐等情绪。让孩子多一些情感的宣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