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人生在世,願你修煉智慧。

——茲心


細數眾多中國古典小說,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非《三言兩拍》莫屬了。


它被稱作是“八卦中的八卦,傳奇中的傳奇”。然而他又不單單是一部故事集,其中暗藏了無數的人生智慧。


馮夢龍稱自己“不寫情詞不寫詩,言世喻警寄心知”。


從種種真實的樣貌中,感悟人生的真諦,這便是作者馮夢龍創作“三言”的目的所在。


他極力將洞察世間百態之後,所體會到的真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以啟迪世人。


也正是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有著很足的“含金量”。


“三言”之一的《警世通言》中,更是有著諸多精闢入骨的箴言,使人讀來受益匪淺,能成為我們所有人的處世參考。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不被譭譽擾:

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假如你是一顆樹,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一陣又一陣的風。如果你很在意別人的意見,那意味著,隨便一陣風,都會把你劇烈搖動,甚至將你吹倒。”


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


即便外界的譭譽如狂風呼嘯,他們也能憑風而立,堅定自我。


如同《警世通言》所說:“譭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不需要根據他人的褒貶做出選擇。


你只管走好你自己的路,如此才能欣賞到路旁獨特的風景。


孔子的六世孫孔斌德才兼備,外界對他的評價一向很好。


魏王聽說後,就派使者攜帶黃金綢緞聘請他為國相。


到了孔斌家中,使者向孔斌說明來意後,趕忙奉上禮品,並連連誇讚他能力高超。
誰知孔斌卻不為甘言厚禮所動,他說:“如果魏王能採納我的意見,即便讓我吃蔬菜、喝清水,我也無怨無悔。但如果只是讓我空享高位厚祿,那我和普通百姓就沒有區別,魏王哪裡會缺平民百姓呢!”


經過使者得再三請求,孔斌才勉強同意出任魏國國相。
上任之後,孔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活動。


百姓生活雖有了明顯好轉,可那些丟掉職位的人卻不高興了。他們開始製造謠言,誹謗孔斌。
孔斌的朋友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孔斌聽後,平靜地說:“那些謠言不聽也罷!歷史上治理政事的人,開始都免不了被誹謗。我的祖先孔子在魯國做相,不也是受了三個月的誹謗嗎?”


他雖然最終也沒能改變魏國的命運,但卻改變了後人看待譭譽的態度。


孔斌對待外界評價的態度,在今天依然能給人啟示。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一塊好硯,在於它石質的堅美和它潤磨出來的墨香,而不是被磨成一個圓球,任人把玩。”


一個看淡譭譽的人,能夠保持自己獨有的個性,如同被墨水薰陶的硯臺一般,散發著獨特的香氣。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不因吃虧悲:吃一分虧,受無量福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曾題過幾幅著名的匾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


對於“吃虧是福”,鄭板橋的解釋是:“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


他認為,吃虧未必是壞事。相反,有時候還會帶來福氣。


這與《警世通言》中所說的:“吃一分虧,受無量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事實便是如此,能吃虧,是一種做人的境界;會吃虧,更是智者為人處世的方法。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甄宇的太學博士。


他不僅博學多才,而且為人忠厚老實,與上下級都相處的很好。


有一次,皇帝下詔賞賜太學博士們每人一隻活羊。


在分配活羊時,負責分羊的官吏卻犯了愁: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也不均,怎麼分大家才沒有異議呢?


這時,大臣們紛紛獻計獻策。


有人說:“要不然把羊全都殺掉吧,然後根據斤兩分配好,每人一份。”


也有人說:“乾脆抓鬮好了!抓到哪隻算哪隻,全憑運氣。”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之時,甄宇站出來了,說道:“依我看,大家隨便牽一隻羊不就可以了嗎?這樣多簡單!”


說完,他就牽了一隻最瘦小的羊走了。


其他大臣看到甄宇牽了最瘦小的羊,也都不好意思選肥壯的羊。於是,大家都選了比較瘦小的羊牽,很快,羊就分好了。


這件事很快便在洛陽城裡傳播開來,人們紛紛誇讚甄宇,連光武帝也知道他的大名了。


不久,在群臣的舉薦下,甄宇被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


從表面上看,甄宇牽了最瘦小的羊是吃了虧。但實際上,他得到了群臣的擁戴與皇帝的器重,算是得了“大便宜”。


《道德經》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很多時候,福與禍是並存的。愛貪小便宜的人,往往會有大損失;而有人看似吃了虧,實際是因禍得福。


吃虧之於人生,就好比磨石之於刀刃。古往今來,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在不斷吃虧中成長起來的。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不為煩惱憂:

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


作家張曉風在《種種可愛》中寫道:“世事皆可作如此觀,有浪,但船沒沉,何妨視作無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視作坦途。”


其實,人生煩惱多多,皆因憂慮而起。


有一年輕人,家中以種地為生。


這一年,自然災害頻發,不是暴雨,就是乾旱。


在這種情況下,莊稼的收成自然不會好。因此,年輕人十分苦惱。


這一天,又下起了雨。在這種天氣裡,年輕人也幹不了農活,索性就向山中的寺廟走去。


來到寺院,見了禪師,年輕人將心中的苦惱統統傾訴給了禪師。


禪師聽後,便叫一個小沙彌拿來一個空杯子,然後將他帶到河邊,從河裡裝了一杯水靜靜地放在旁邊的石頭上。


禪師對年輕人說:“這杯水雖然渾濁,但你應該感到高興,正是有了這杯渾濁的水,將來你才能得到可以飲用的清水。”


二人就這樣對坐在石頭旁,看著杯底沉澱了一層泥沙,而上面的水清澈無比。


這時,禪師說道:“你看,這杯水剛剛還渾濁不堪,只是將它靜靜放置了一會兒,不去觸碰、搖晃,慢慢地就會變成清水了。”


年輕人聽後恍然大悟,從那之後,他再也不為惡劣的天氣煩惱了。


雨天,他將河裡存的雨水運到水池中,到了旱季,就用沉澱好的清水澆灌莊稼。


到了收穫時節,年輕人發現,莊稼的收成並沒有因為惡劣的天氣而減少。


《格言聯璧》有言:“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生活就像水,煩惱就是那混在水中的泥沙。


若不去搖晃、不去觸碰,久而久之,泥沙自會沉底。


同樣,若平心靜氣、心如止水,煩惱也終會消散。


“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


人生的煩惱如同那原上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如果你能做到拋卻眼前煩惱,不為瑣事憂愁,那麼,再煩躁的心,也終會歸於平靜。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警世通言》中的“三句經典名言”,做到一個受益終生


馮夢龍曾說:“大抵如僧家因果說法度世之語,譬如村醪世脯,所濟者眾。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從臾其成。”


與銘刻歷史的偉大史詩不同,《警世通言》記錄了平凡人物的現實故事,通過載道、寄情,為我們解惑、明智。


其中的句句箴言,是解決生活中大小難題的一劑良藥,使人受益良多。


人生在世,做到不聽譭譽,不懼吃虧,不憂煩惱,再棘手的問題,也終會迎刃而解。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


*作者:不雨亦瀟瀟,說書的俠客,仗劍的書生,追劇小能手,永遠“vip”。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