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01

鄰桌的同事今天很鬱悶。

原來,早上起床後女兒非要穿新買的佩奇外套去上學。

室外氣溫只有十度,穿這麼薄的春裝肯定要凍透的。

一早上她都耐心地給她講道理:你今天要是感冒了就得請假,你請假就得耽誤上課,剛開學就耽誤課考試你還怎麼趕上同位……

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孩子不但沒聽進去,臨出門還霸道地大叫著要她把手上的厚衣服放下。

上了車同事故意沒開暖風,走到半路孩子開始打噴嚏,好在車上還有一件棉衣備著,這才不情不願地換上了。

到了學校門口又發現沒戴校徽,說她也不服,說來說去都是她的理,跟人頂嘴一套一套的。

“道理講了一百遍,好話說了一籮筐,硬是油鹽不進。碰上這麼不聽話的熊孩子,上起火來想死的心都有了!”

剛入職的一位小美女在旁邊慢悠悠地開了口:怪不得網上說,這屆年輕父母最鬧心的,莫過於家裡有個不聽話的熊孩子。

想起前段時間《我家那閨女》焦家父女的辯論賽。“要注意個人形象”“人到了什麼時候就該幹什麼事,一個女人如果不結婚生子是會遺憾的”“分擔痛苦就有一半痛苦”,中規中矩的道理說了一大堆,焦爸爸也是為閨女操碎了心。

沒想到焦俊豔寸土不讓,尖牙利齒底氣十足三連懟,人家根本不接你這個茬。焦爸爸表示很無奈,顯然這閨女在他眼裡是個極不聽話的孩子。

天下父母都那麼愛講道理,可事實卻是,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

其實,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總以為自己會理性分析,能聽得進去道理。但實際上,人遠沒有想象中理智。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02

蜥蜴腦,是“無意識選擇”的幕後推手

大家覺得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的行為是經過思考之後作出的嗎?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的朋友都會給出肯定的回答。許多人都認為,我們平時所作的每一件事情、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一定都是經過我們的思考之後才會去做的,因為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為我們做的每件事情找到一個理由。

大家會覺得,我之所以會選擇這個人作為朋友,是因為他幽默、風趣、對人友善,之所以選擇這道菜作為我的午飯,是因為我今天特別想吃這道菜,或者是這家餐廳做的這道菜特別好吃。

但其實,在心理學的範疇裡,這些行為都是屬於無意識的行為。

要了解什麼是無意識行為,我們需要首先知道什麼是有意識的行為。有意識的行為是指我們在經過權衡和比較之後再作出的決定,是我們在思考過後果之後作出的決定。比如,當你在兩份工作進行選擇時,你一定會對兩份工作的優缺點進行比較,然後選擇更好地一份,這是有意識的思考。

而無意識的思考,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下意識的思考。我們喜歡的人、喜歡的一道菜、喜歡的一首歌,其實都是憑藉著我們自己的感覺去作出的,而不是經過成本和收益的比較之後才作出的,這是無意識的思考。

而我們今天所講的蜥蜴腦效應,其實就是無意識思考,蜥蜴平時的思考模式就是無意識的思考模式,因此這種思考方式被稱為蜥蜴腦效應。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實際上,不止蜥蜴,基本上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在作無意識的思考。而蜥蜴腦效應,實際上就是利用這種無意識思考,來對人的行為作出影響。

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實驗,發現人類平時所作的大多數思考,實際上都是無意識的思考。無意識的思考,實際上就是非理性的思考,而之所以人類會更加傾向於在大多數的時間裡進行非理性思考,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結構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實際上,所有如人類一般的脊椎動物的思考方式基本上都是無意識的思考模式。

實際上,正是因為無意識思考大量的存在於人類之中,這使得我們一方面可以利用蜥蜴腦法則來解釋許多我們平時感到不理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蜥蜴腦法則來更好地說服和影響他人。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03

六個技巧,教你成功說服他人

要應用好蜥蜴腦效應,需要注意三個原則。

首先,當你想要說服他人的時候,不要試圖改變他人的態度,而是改變他的行為。

談到這一點時,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問題:你願意用幾百塊的價格去購買一把普通的雨傘嗎?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正常情況下你肯定不會花幾倍的價錢去購買一把雨傘,因為你覺得這不值得,這是你對於金錢的態度,如果我想讓你花大價錢來買傘,靠說服改變你對於金錢的態度是十分困難的。但如果你在有馬上要做的急事的情況下,突然發現天上下起了大雨,這個時候,如果我讓你花幾倍的價錢來購買一把雨傘,你就很有可能會花這個錢了。

你在下雨天花大錢購買雨傘是一種行為,但是我想你的態度是不會改變的,你日後肯定不會再花同樣的價錢購買一把雨傘,但是,行為的改變就已經足夠讓你花大價錢購買一把雨傘了,我的目的便已經達到了。

人的心理存在一種趨向,那便是改變自己的態度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當你晚上熬夜玩手機的時候,你一定會安慰自己:沒有關係的,反正明天沒有上班。雖然你心中知道這樣對身體很不好,但你還是決定先做了這件事,再改變自己的態度。但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在熬夜玩一次手機之後,就會覺得熬夜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壞處。

因此,當我們希望說服一個人的時候,於其苦口婆心地希望改變他的想法,不如直接去改變他的行為,當你改變了他人的行為之後,人們內心中的無意識想法便會將這種行為合理化,最後你的目的便成功地達成了。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其次,當你希望瞭解他人內心的想法的時候,不要直接去詢問對方,而是通過自己的發掘來進行發現。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我們內心中的許多想法是不會直接跟他人講的,但這些想法基本上都會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當你作為一個外人去詢問別人內心的想法時,你很可能會收穫一個虛假的答案。

這種方法在美國的總統選舉中實際上是經常被運用的。

許多人都對特朗普最終當選總統感到特別驚訝,但特朗普能夠當選總統,恰恰是因為他很好地抓住了美國人的心理。許多美國人對於包括移民、種族等問題實際上已經有很大的不滿,但出於政治正確的需要,他們不會在公開場合中表達出來。但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團隊通過對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的行為的分析,發現了美國選民中存在的明顯的政策偏好,並在選舉中針對性地對這些政策偏好進行回應,因此切中了許多選民的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贏得了最後的選舉。

特朗普團隊的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通過發掘他人行為中潛在的心理而去了解他人的想法,這樣得出的想法,實際上就是人們內心中的無意識想法,也是更大程度上接近他人的真實想法。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第三,當我們需要說服一個人的時候,需要關注的是他的感受。

最近科學家研究的結果顯示,感覺在理性決定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經濟學家的研究得出,相比於口味單一的飲料來說,擁有多種口味的飲料的銷量會更加地好,這是因為口味豐富的飲料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充滿樂趣的感覺,而這種充滿樂趣的感覺可以促使人們選擇這個品牌的飲料,即便這些口味並不吸引這位消費者。

將這種經驗放到我們平日的生活裡,那便是當我們需要說服他人時,於其給他人講道理,或是許諾他人以獎勵,倒不如更加他人的感覺,如此便可以使得說服更容易成功。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第四,當我們希望說服他人時,我們需要提升他人對於這件事情的期待感。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的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這些體驗的期待。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充滿期待,那麼我們往往會在這件事情中收穫到更好的體驗。如果我們可以使得他人對一件事情充滿期待,那麼便可以更容易地說服他人去做這件事情。

曾經有市場學家做過一個調查,他們在不同的地區調查人們對於啤酒的感受,發現許多人都提到喝到某個牌子的啤酒時會感到頭疼,但是在不同地區導致人們頭疼的啤酒品牌並不一致。

經過研究之後,市場學家們發現,實際上並不是啤酒的化學成分導致人們頭疼,而是因為這一地區的人們不喜歡這一品牌的啤酒,因此使人感到頭疼。這一調查結果恰好說明,當人們對一件事情不抱任何期待,甚至帶有負面的期待時,這是會影響到人們的感受和選擇的。

蜥蜴腦法則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愛講道理?


第五,當我們在試圖說服他人的時候,需要注意溝通的技巧。

所謂技巧,就是不要再進行重複性地說教,而是要在說服中加入一些新鮮的東西,這樣對於被說服的那個人來說才會更容易接受。比如,當我們勸一個朋友戒菸的時候,如果你只是跟他說:“你一定要戒菸,吸菸對身體不好。”

相信這樣的說教他一定已經聽過無數次了,這樣一來,他也不會將你的話放到心裡去,你勸他戒菸的目的根本就不可能達到。

如果你在其中加入一些新鮮的、被說服者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東西的話,那麼他便更有可能接受你的說服,這便是說話的藝術。

最後一點,則是將希望他人做的事情變為他人的願望。

大家應該都有體會,想要說服他人去做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你去進行說服的時候,他人是會進行有意識地思考的,他會思考你為什麼要說服他做這件事,他做這件事情會有什麼利弊得失。

但如果你將希望他人做的事情變成他的願望,那麼這便會從有意識行為變為無意識行為,人們便會主動地去完成這件事情。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在競選中最著名的口號便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我相信這樣一個願望是大多數美國人都願意達成的,儘管他們可能不同意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但他們肯定都有一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望。

這樣一來,特朗普便成功地通過這樣一個虛無的願望,將許多選民團結在了自己的身邊,他便也不用詳細地向選民解釋他的政策具體是怎樣的,他的政策又是多麼完美了。

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應該可以看出,蜥蜴腦效應實際上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所作的思考基本上都可以和蜥蜴腦效應掛上鉤。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便可以細緻地去了解和學習蜥蜴腦效應。大家如果希望更深入地瞭解這種效應的,可以尋找相關的書籍來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