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在传统封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婚配嫁娶都离不开“包办婚姻”的安排。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曾试图反抗,却又发现自己不得不为了现实妥协。就连批判“吃人礼教”一辈子的鲁迅先生,自己也同样深受其害,一生都无法摆脱。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1.

1906年7月,绍兴鲁镇,周家大宅前,一座大红花轿被抬到门前停落。帘幕被掀开,一只绣花鞋刚伸出轿口,便先掉落下来,露出了里面的小脚。

此刻,围观人群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唯独一个人却笑不出来——他便是这场婚礼的另一位当事人,后来改笔名为鲁迅的周家少爷,周树人。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照道理新婚燕尔,作为新郎官的鲁迅为何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反而板着脸跟奔丧一般?原来,这场婚礼,对于他来说,至始至终都是一场骗局。

1902年,21岁的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去日本留学,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到了1906年,因为大家熟悉的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事件之后,有感于国人的麻木不仁,决定弃医从文。

然而,没过多久,一封家书打断了鲁迅的求学进程。在家书中,母亲称自己身患重病,希望鲁迅能迅速回国。鲁迅的父亲早逝,由母亲一直苦苦支撑着家庭,孝顺的鲁迅一直把母亲视作自己最信任的人,然而直到他回去才发现自己彻底被骗了——母亲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婚事,就等着鲁迅回去拜堂成亲。

“妻子”朱安比鲁迅还大3岁,是位典型的传统妇女: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裹小脚,跟在国外接受新式教育的鲁迅显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尽管鲁迅对这种包办婚姻深恶痛绝,但他又无法反抗:一方面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顺,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对于朱安来说,若被丈夫退婚,面临的将是极其悲惨的结局。

“不是我娶娘子 ,是老太太在娶媳妇”。事已至此,鲁迅最终妥协了,但也仅仅是保留了这种形式上的婚姻。他甚至连朱安的手都没碰过一下,就在三天后匆匆返回了日本。

2.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三年后在蔡元培邀请下到教育部任职。

1918,周树人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写出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创作出了《孔乙己》 《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1919年,母亲和妻子朱安从绍兴老家来北京投奔鲁迅,全家得以团聚,然而鲁迅与朱安仍然形同路人,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

“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在鲁迅看来,没有爱情,屈从于欲望的婚姻是毫无意义的。结合当事人及身边亲朋好友的回忆可以推断,鲁迅自始至终都没有碰过朱安。郁达夫曾回忆,鲁迅为了克制自己的欲望,甚至在冬天依然坚持不穿棉裤。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一所牢笼,似乎将要困住鲁迅的一生。

1923年,鲁迅出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然而,鲁迅也没有料到,自己人到中年之时,沉寂已久的内心会被一位小自己17岁的女学生所撩动。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3.

1898年,广东番禺的一户官宦人家诞生了一位女孩。按照旧时传统,仅仅出生三天后,她就被长辈碰杯为婚,许配给了一户姓马的人家。

到了女孩15岁那年,马家上门提亲。但是,从小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的女孩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我父亲同你碰杯订亲,但我自己不同意。”

这也引起了长辈们的震怒。然而,她一直没有妥协,终于在哥哥的帮助下得以最终逃脱婚约,去到天津念书。

1923年,这位叫做许广平的女孩考入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成为了鲁迅的学生。

“那补丁呢,就是黑夜里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许广平如此回忆刚见到鲁迅的场景。

在她看来,尽管眼前的老师看起来不修边幅,不苟言笑。但他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已经深深吸引了自己。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1925年,女师大的校长杨荫瑜因为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引起学生不满。在校园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驱杨运动”,许广平成为了领头人之一,鲁迅也积极对学生展开支持。也就在这时,许广平在私下给鲁迅寄出了第一封信。

鲁迅先生,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稀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课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座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在听讲时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

很快,鲁迅就回了信,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两人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这些书信后来都收集在了《两地书》中。

随着两人关系进展,许广平在书信中已经亲昵地称呼已经44岁的鲁迅为“嫩弟弟”。

正如久旱逢甘霖一般,一个寂寞中年男人的内心也被撩动。鲁迅甚至用了“7月16日下午7点25分8秒半,致许广平” 这样颇具王家卫式的句式来作为回应。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随着学潮越闹越大,政府开始派军警拘捕为首的许广平、刘和珍等人。鲁迅见状,把自己的家作为避难所让学生躲藏。

在鲁迅家中,许广平也第一次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是,已经有着婚姻关系束缚的鲁迅不想耽误自己心爱的人,他拒绝了。

但是,许广平没有放弃,她以“平林”为笔名, 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公开表达对鲁迅的爱,表示自己“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1925年10月20日晚 ,鲁迅和许广平在寓所书房展开了一次深谈。

“你胜利了!”

鲁迅第一次握住了许广平的手。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4.

1926年3月,著名的“3·18”惨案发生,刘和珍等六名同学在混乱中被杀。鲁迅在悲愤之际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同年,为了躲避风波。两人分别离开北京,鲁迅去了厦门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东女子师范学校 任训育主任,

在这段时期,一直分隔两地的鲁迅和许广平几乎每天都会通过书信沟通 。到了冬天,许广平给鲁迅寄去了自己亲手织的毛衣。而鲁迅的回信则附上了一张自己在刻有许字的石碑旁的相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浪漫。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1927年,鲁迅去广州找许广平 ,两人一起来到上海,开始了半地下式的同居生活。

但是,这段“不论恋”很快就遭到了曝光,

1930年4月,一篇名为《中年》的文章发表,不指名地暗讽鲁迅的“风流情史”。

而作者,正是一向跟其不和的弟弟周作人。

身为社会改良、男女平等的倡议者,五四运动的发起人,竟然重拾封建糟粕,公然“纳妾”,

鲁迅一时之间也成为了文化界口诛笔伐的对象。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但是,鲁迅和许广平最终顶住了外界压力继续生活在了一起,并于1929年生下了儿子周海婴。一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两人看似无名无份却携手共同走过了十年,许广平在为爱牺牲的同时,也成为了鲁迅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在丈夫去世后整理出版了其多达六百万字的著作。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再回到原配朱安这边,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尽心尽责照顾婆婆,等待着丈夫的回心转意,但终究成为了一厢情愿。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的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负责继续供养朱安。但是时局动荡,许广平也是自顾不暇,无暇照顾朱安。而婆婆去世后,朱安也跟和鲁迅关系不好的弟弟周作人一家断绝了来往。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朱安动起了鲁迅藏书的主意。这时,鲁迅生前众多文化界的好友听闻后开始出来阻拦,让朱安不能卖掉先生的遗物。

但是朱安却哭诉道:“我也是先生留下来的遗物,为什么没有人来保护我?”

是啊,对于鲁迅而言,朱安也仅仅只是个遗物。有人说朱安生前不肯识字、放脚最终导致被鲁迅放弃。但是我们要考虑到这是一位接受封建三从四德教育长大的女子,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并顶住宗族亲戚们的压力谈何容易。

当年鲁迅为何终生未跟原配朱安同房,转身就娶了女学生许广平?

1947年,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但是她却并不怨恨谁,只怪造化弄人。她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鲁迅,也想念许广平和自己视入己出的海婴。

朱安去世后,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一年后,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

写在最后: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关于当年三位当事人之间的风风雨雨也皆成过往。

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是非来评判三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拿现代人所谓的“出轨”、“渣男”、“小三”之类的观念去看待显然是有失偏驳,如果把我们代入鲁迅的角度看,这或许已经是他对于朱安,所能做出的最好安排了。

我们不应该去苛责任何一方,对于鲁迅、朱安、许广平来说,他们无疑都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