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先後兩次,都差點毀於這些謠言,歷史教訓值得今人深思

從人類有歷史的那天開始,謠言就一直伴隨左右。縱觀各個王朝,謠言總伴隨著王朝的興衰起落。有的能人,善於利用謠言,將謠言變成了利器,其威力堪比百萬雄師;而有的人,卻因輕信謠言,甚至葬送了大好江山。尤其是在一個王朝面臨危難的時候,更是給了謠言滋生的溫床,讓謠言興風作浪,甚至左右王朝的走向。在秦國風雨飄搖的時候,就面臨了一場極大的考驗,差點因為謠言毀於一旦。

大秦王朝先後兩次,都差點毀於這些謠言,歷史教訓值得今人深思

秦孝公剛繼位沒多久,就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因為其父親秦獻公窮兵黷武,連續二十多年與強大的魏國作戰,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國力卻幾乎被耗光了。獻公中箭身死後,秦孝公嬴渠梁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秦孝公深知,此時的秦國已經國力衰弱、危在旦夕,已經成了一戰即敗的風中紙鶴,再也經不起折騰,必須休養生息。因此他做出了驚人之舉,將其父親獻公辛苦打下來的河西之地全部放棄,將函谷關重新割讓給魏國,只為秦能有機會緩一緩。

然而,魏國有個人卻不想讓秦孝公如願。他就是魏國上將軍龐涓。龐涓立志要成為一代名將,而滅掉秦國就是他計劃中的第一步。他是最早看出秦國外強中乾的人,因此,他制定了一個滅秦計劃,主要有三點:一是聯合韓、齊、楚、燕、趙五國,組成六國同盟,共同瓜分秦國。二是派人聯繫秦國背後的戎狄部族,讓他們共同起兵,瓜分秦國。三是在櫟陽大肆散播六國即將攻秦,秦國將在六國攻擊下瞬間崩潰的謠言,讓秦國不戰自亂。

這三點,任意一條成功了,對當時的秦國來講,都是滅頂之災。也許天佑秦國吧,龐涓的第一招、第二招因一場提前了半月的老霖,讓秦孝公抓住了時機,意外的化解了(之前的文章中有講過)。那麼,這第三招秦孝公贏取了是怎麼化解的呢?

大秦王朝先後兩次,都差點毀於這些謠言,歷史教訓值得今人深思


先說說是誰散佈的這些謠言。為了在瓜分秦國的時候獲得更多的利益,山東六國心照不宣的在會盟之前,就像秦國派出了大量的商人間諜。那時候的秦國,因為長期被魏國封鎖,物資極為匱乏,對這些帶來罕見貨物的商人非常的歡迎,根本就沒有想過他們是六國的密探。這些商賈密探從兩個方向散步謠言:一是重金結交秦國的國府重臣和地方官員,將六國會盟、圖謀分秦,不久將聲勢浩大的聯合來攻擊的消息透露給這些人,意圖分化秦國高層;二是在老百姓中間散步,而這個才是最讓人防不勝防,但瓦解民心最厲害的。舉個例子,這些商人在和秦國人做生意的時候,胡侃海侃中無意的說出“聽說”的壞消息;或者有秦國人向他們打聽是否有六國分秦這回事時,無意中說出六國已經大兵壓境的更壞的消息。

一時之間,六國已經同時對秦國出兵,秦國將遭受滅頂之災的謠言流傳起來。縱觀人類歷史,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無法躲開的一個人性問題:人的慌亂和恐懼是互相傳染的。那時的秦國也不例外,秦國將滅國的慌亂和恐懼很快就在人群中傳開了,而那些被感染了慌亂和恐懼的人們,又無形中誇大了這種慌亂和恐懼。一夜之間,整個櫟陽城便處在了慌亂之中。

謠言剛開始在市井間傳播的時候,秦孝公並沒有察覺。直到雍城令發現民眾逃亡,星夜前來向秦孝公,嬴渠梁才知道這件事。驟然遇到如此危機,嬴渠梁展現出了剛毅果斷的一面,迅速採取了幾個措施:一是派出護衛探聽櫟陽的消息;二是調集騎士,務必一夜之間,將六國商賈盡數拘禁。三是讓雍城令速回雍城,並沿途宣告孝公急令,各城全力搜捕六國斥候密探,如有抗拒殺無赦。

很快,櫟陽城裡所有的六國商賈都被抓了起來。在古代,對密探都極為痛恨,一旦抓住,多半是除之而後快。當時的大臣大多都贊成殺掉密探。面對這種情況,秦孝公並沒有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不僅不殺,而且財貨不動、人身不傷,但有一條,半年內不許離開秦國。

大秦王朝先後兩次,都差點毀於這些謠言,歷史教訓值得今人深思


為什麼說秦孝公雄才大略呢?仔細分析這個命令,發現他對局勢的把握妙到毫巔:不殺六國商賈,不會給六國進攻秦國的藉口,這個時候的秦國,能緩一點是一點,更別說激怒六國;讓這些人半年不許離開秦國,且這些人都被監視居住,那麼只要正面應對謠言,謠言將很快破滅,民心自穩。退一萬步,當真六國來犯,這些人還可以當人質,再殺也不晚。只此幾點,便讓秦國渡過了一場謠言危機。一個偉大的君王,便善於化解各種危機,而秦孝公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秦孝公這種能力,也是後來商鞅入秦國,群臣聯手擋住老舊貴族反撲,成功實行變法不可忽視的一環。

秦國在弱小的時候,經過秦孝公妙到毫巔的處置,成功化解了謠言危機。然而,歷史總是充滿輪迴。在秦國滅掉六國,問鼎天下、盛極一時的時候,卻因為一個謠言,間接導致了秦王朝的覆滅。這就是那句相當有名的“大楚興、陳勝王”。根據大部分史書記載,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大雨延誤工期,按照當時的立律要被斬首示眾。不過,近些年出土了不少秦簡,上面記載,秦國徵發徭役,對遲到者的最高處罰並不是殺頭,只是繳納價值一副甲的罰款而已。而如果因為自然原因導致的遲到和工期延誤,那不僅不會處罰、而且還會取消徵發的命令。加入這些竹簡記載為真,那麼陳勝吳廣就是善於運用謠言的高手。從魚腹藏書、狐狸夜叫、誤期當斬一連串謠言,加上最後那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讓他成功取得了眾人的支持,其一連串誇大、扭曲事實的輿論引導,在今天看來,都是相當的精彩,令人拍案叫絕。

大秦王朝先後兩次,都差點毀於這些謠言,歷史教訓值得今人深思


歷史是一面鏡子,今天我們尤其要以史為鑑。尤其是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攝像機的今天,一個謠言可能瞬間引爆朋友圈、微信群,很快就傳遍全國,其危害無疑數倍於秦國那時候。遠的不說,最近中學食堂的事情就很值得我們深思。放眼看世界,已經有很多國家深受其害,必須引以為戒!

(參考史料:《史記》、《秦史》等。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