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教育战线上的守与行

铜陵市第三中学 杨 奇

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接到省录播课的任务时,得知要在屏幕上面对全省师生和家长,我倍感压力,明白任务艰巨,同时,我深知,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我虽不能像一线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抗击一线,但上好课、守好岗,便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为保护学生视力,省课要求一节课不超过30分钟,如何在30分钟的时间里讲清这堂课的重难点,展现思政课的魅力,这需要精心的构思和准备。

特殊时期催生了新事物,相较于传统课堂,网课的师生互动有一定时空距离。针对这一新课型,我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了这堂课的传统上法,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采用了情境式、主题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融入在故事中,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一步一步探寻知识点。

一周的备课时间十分紧张,为使这节课更加饱满生动,同组老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我一起磨课探讨;市教研员江一新也不断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我沟通,给我意见。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我有了新思路、新想法,其间三易其稿,更换教学情境,重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思路。备课过程中,不知不觉,熬过五个通宵。录课过程中,电教馆老师反复调试,力求影像清晰;谷越局长、钟士标校长、教研员江一新特意赶到录制现场,给我鼓励加油,叮嘱录制相关细节。后期剪辑繁复,我校苏科老师剪辑、转码、上传,耗时八个多小时,一直剪辑到深夜12点。

一节省课,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付出,我们努力想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知识,更想隔空传递一种师生相依的力量。本节课的录制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市教体局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学校的大力配合、关心支持;教研员和同组老师的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录制剪辑老师们的敬业认真、无私奉献……我看到的是,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正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守与行,让千千万万种微光汇聚成炬火,一点一点照亮着中国。

“不同”的网课同样的爱

铜陵市特教学校 沃先桃

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在这轮线上教学工作中,我兼顾多重身份,作为市特教学校教务处负责人,要统筹安排好全校的线上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全面做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安排及防疫宣传;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录好网课,教授学生知识……在这多重身份下,如何“转换”,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安排?

和其他中小学线上教学不同,省内各个特教学校情况不一,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所以特殊教育并没有统一录制课程,孩子们无法通过网络电视或者互联网进行统一学习,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攻坚克难,自己摸索和总结出适合我校孩子们的线上教学模式。

作为教务处负责人,我迅速拟定工作方案,又在校园网站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提供上课所需要的教材、小黑板、粉笔,检查和整理学校的录播室,安排疫情期间的临时课程表和分配各班级任课教师,制定统一的授课月计划和周计划表格模板……加班加点,前前后后忙活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终于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可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需要解决——老师们怎样上传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老师们的想法和创意百花齐放,抖音、钉钉、QQ、微信等等,都希望能像平时的课堂教学一样,和孩子们进行及时的、面对面的交流。然而不少学生家长不会用手机下载抖音、钉钉等APP,最终选择微信平台的比较多,可是这个软件无法上传较长时间的视频。我就自己先行尝试、摸索再分享经验,以便其他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节课我录了16分钟的视频,用电脑和手机进行上传尝试,QQ是可以上传视频的,可打开视频加载速度太慢,而微信根本上传不了,于是,我将视频剪切成4个4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再进行格式转换成功上传了,并把这一尝试结果通过教师群及时分享。这个过程仅花了一天的时间。

此外,我还担任本校培智601班班主任,在班级群里组建了任课教师团队,及时解答家长和孩子的疑问以外,还进行了防疫知识的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压力疏导。此外,我还担任本校培智801班的数学老师,自2月10日学校开展网络授课以来,我就仔细制定了教学计划,积极搜集教学资源,定时上传学习内容,并做好在线交流。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概括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特殊儿童在这些方面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采取了先上传教学视频,随后运用任务分解法在群里逐步讲解知识要点,再结合作业反馈进行针对性评价的方式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班级有个孩子接受能力较强,每节课内容都能出色掌握,我私下添加了该学生家长的微信,单独为这名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学。班上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稍微弱一些,部分家长不愿意提交孩子作业,老师也无法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就挨个与家长们取得联系,耐心疏导,鼓励他们要多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作业,遇到错误,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孩子纠正,才能促进孩子进步,在这样的鼓励下,家长们都积极晒出孩子练习的照片。我把这些照片一张张保存下来,再一张张用记号笔批改好发到群里,对于孩子写错的题目进行一一讲解,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习效果。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过程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护人员,不能奔赴抗“疫”一线,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老师们提供服务,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养分,同样深感骄傲。

用声音温暖前行的路

铜陵师范附属幼儿园 杨 郴

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当生活中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湖北告急,武汉告急!当确诊数字一次次刷新,当我们的城市也出现了一例……我的心一次次被拿起,却怎么也放不下来。

钟南山面对镜头,眼神坚毅,语气坚定地说:“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而他却在1月18日,匆匆上了从广州出发的高铁,目的地:武汉!当时,我就在朋友圈里写道:看到“钟南山”这个名字,心里就踏实了!留言无数,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

接着,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组队支援湖北,支援武汉,铜陵也派出了精英战队。那一个个穿着防护服,分不出谁是谁的身影,又让我泪流满面。感恩,感谢,感动!白衣天使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平安稳定,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疫情之下,寒假延长,焦灼漫长的日子里,我该做些什么?作为幼儿园老师,平日里的“孩子王”,我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于是,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拽妈读童书”里,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童书。我读《一个不能溜达的春节》,告诉孩子们,是病毒破坏了原有的安宁,虽然是春节,我们也一定要安心居家;我读《带花冠的病毒,你为什么那么坏?》,让小朋友了解冠状病毒,学习有效防护的方法;我读《噼里啪啦细菌来了》,教会孩子们,讲卫生,保护自己;我读《南丁格尔》,让孩子们心存感恩,感谢医护工作者的奉献与牺牲;我读《宅在家里的“小怪兽”,今天是什么颜色?》,关注孩子们的情绪,也给孩子们释放情绪的出口;我读《蛤蟆爷爷的秘诀》,希望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力量!我读彭懿,读宫西达也,读“遇见美好”,给大班的孩子读《君伟上小学》……

“拽妈读童书”公众号在朋友圈一次次转发,点击率一次次增加。在读故事中,我懂得了从容与坚守;在听故事中,孩子们学会了感恩与奉献……

那天,我们读过故事《小蝌蚪长大了》之后,我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想长大吗?为什么?”许多孩子说要当医生,打败病毒,治病救人,研制药品;想当空姐,接华侨回来;想成为军人,保护祖国妈妈!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在疫情中,他们找到了心中的英雄!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动,我深知,春天的花儿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

孩子们每天听我讲故事,我也坚定了信心,用声音传递爱和力量。疫情之后,相信我们都会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勇敢、坚强。心中充满爱,才会有方向!

挑战全新高度 打造精彩课堂

枞阳三中 许新苗

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为保障学生“宅”在家中学习不断线,我接到通知,参加省线上课的录制工作,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于是,我决定使出浑身解数和“十八般武艺”,让知识在云端有效传递给莘莘学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我钻研技术课程标准,深入学习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理清课程结构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我钻研教科书,熟练掌握章节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并理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其它知识章节的关系。最后,我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构思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在缺少与学生现场互动反馈的情况下,如何将知识生动、有效地讲授,突出技术学科的特点呢?我认真思索,设计课堂活动,精选案例。采用多问题、多任务来启动学生思维,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能利用身边简单物品完成课堂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飞跃,使课堂具备深度和厚度的同时,既亲切又有温度,提高学生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互联网+教育对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短时间内我努力转变授课习惯,熟悉教学载体,谋划教学方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科学上好网课,打造精彩课堂。第3周的课受到了好评,又分配给我第5周的课。

录课也是一面镜子,记得第一次试录后,我的教态不够自然,身体左右晃动,教研员建议我向电视台的主持人学习;录课的技术人员也提醒我,遇到卡顿的地方身体尽量保持不动,后期剪辑也方便。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后,我试着把镜头当学生,自信地微笑,从容地表达,同时用我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营造和学生面对面的感觉。我想让听课的学生们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屏幕,而是面对面的亲切交流。

通过录课,反思自己,也有诸多不足。我告诉自己,要敢于创新,不断实践,突破空间的限制,营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要进一步锤炼,如果课堂语言可以更严谨、更精练、更连贯一些,那就更好了。

网络教学,授课方式变了,但我为学生服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初心和使命永不变!学习着,成长着,幸福着,这是我,一个为人师者在这次活动中的最大收获!

我和孩子们的七点半之“约”

铜陵市瑞龙小学 潘 洵

疫情之下,请记住铜陵这些老师们守护的样子


“七点半了吗?”“还没有,还有五分钟”“26”“27”“28”“29”……看着钉钉群里孩子们的留言,电脑旁等待直播的我思绪万千。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生活方式,本应在教室的孩子们有了新的课堂——“双师课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同事们纷纷化身答疑主播。每晚七点半是数学答疑时间,一盏台灯,一个手机,一个三脚架,我和孩子们的“约会”开始了。

视频中名师们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短短20分钟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获取知识点,可始终和大家隔着厚厚的电子屏,听不到孩子们的疑惑和精彩的回答,也少了人文关怀。小学数学的学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线上答疑如何和录播课程形成互补,把孩子们缺少的思考、交流、倾听和表达补回来,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

科技改变教育,孩子们在钉钉平台拍照提交作业,我也可以随时批改。“老师,这题我不明白。”“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的消息迅速传来,视频课程缺少的互动就这样进行着。直播答疑中,“连麦”这个功能最受欢迎。露脸的孩子逻辑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围观的同学还可打字参与讨论。跨越地域限制的课堂中,孩子们放下了害羞和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就像我们的课堂教学吗?

看着孩子们互相交流的话语,我想起了方舱医院那个被隔离治疗却依然坚持读书的“清流哥”。疫情阻隔了你我,却阻隔不了知识的传播。只要想学、愿意学,就能找到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居家隔离没有正方体学具,孩子们用橡皮和坏掉的马铃薯切出了不同的学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发散思维,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疫情是场考验,也是挑战自己的机遇。有了这次特殊的学习经历,孩子们一定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终身学习的意义。

期待每晚的七点半之“约”,更期待疫散花开早日来。相信,就算黑夜,也总有萤火之光,而晨光,总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