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有人说他“大嗓门”,经常吼得震天响,可社区群众听得挺悦耳;还有人说他“大脚板”,天天忙得脚生风,可邻里百舍感觉最心安……孔令法,是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黄屯派出所教导员。在这场战“疫”中,他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为社区居民构筑了“铜墙铁壁”。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大嗓门”社区群众听得挺悦耳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同志,口罩戴起来,只要出门,就得戴口罩!”“疫情防控,天大的事儿,关系着咱老百姓的安危,所有人都要遵守防疫要求……”在济宁市高新区黄屯街道金色嘉苑社区,时常回荡着孔令法洪亮的声音。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疫情防控集结号吹响后,孔令法主动请缨包保住有2990户,7751人的任务最为繁重的金色嘉苑社区。“习惯啦!我这大嗓门自带高分贝,交流无距离、沟通零障碍!”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用“大嗓门”及时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将聚集人员“喊”回家,让群众形成了“宅在家里就是最好防控”的共识。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随访排查工作是主动隔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链的重中之重,但也是难中之难。他灵活运用“转换立场、风险评估、因人施策、跟踪解决”“四步工作法”,通过大喇叭在社区内不断宣讲疫情防控措施,发动群众参与防疫,换位劝告获得相关人员理解和支持。社区居民赵某在隔离期间私下出门走动,并且没有佩戴口罩,孔令法发现后,当场进行劝阻,赵某一开始非常抵触,觉得自己在小区里走动走动有何不可。孔令法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劝说,最终使赵某认识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因他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服从管理返回家中。

面对社区管理中的“疑难杂症”、矛盾纠纷,他能讲理会说话,仅疫情防控以来,就妥善处理夫妻、邻里、医患等各类纠纷12起,让双方和解,问题清零。1月28日晚,孔令法带队夜巡时,发现社区一起因水管漏水的邻里纠纷,当事人情绪激动,现场一度混乱。他分别安抚当事人情绪,仅用10分钟就做通了双方思想工作,快速处置化解了矛盾纠纷。

“疫情还没结束,复工复产的同时,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随着疫情缓解,他的“大嗓门”又在工业园区久久回响。企业复工复产以来,黄屯街道复工企业130家,复工人数达2994人,人员、物流的防疫工作较为繁重。其中,辖区九尔、鲁抗两个企业满负荷生产,他每天到企业指导防疫、消防安全,确保了内部职工零感染。华能热电厂项目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涉及江苏、江西等省外数百名施工人员陆续返回,他主动靠上,指导施工方做好务工人员的防疫工作,确保了项目正常复工。

“大脚板”风风火火踏万家

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每天拨打省外、国外返回重点人员电话随访,询问体温等症状、提醒防疫消杀,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电话联系不上的,他逐户上门见面、消杀测温登记。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2月2日凌晨,36名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被送到留观点,气氛忽然凝重起来。作为防疫突击队长,孔令法第一个站出来,毫不犹豫地投入到隔离防护工作中。“这里要摆放提示牌”“这里要加强消杀”“这里要增加监控探头”...... 既要事无巨细,又要处事果断。随着他的指点,各项应急设施一一健全。

“大嗓门”孔令法连续53天奋战防控前沿

人员随访、督导检查、防疫宣传、解决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孔令法用自己厚实的大脚板,每天穿梭于社区,跑成了辖区“活地图”。他白天到社区开展防疫,晚上带队值守隔离点,从大年初二到隔离点撤销,他连续工作了53个昼夜,始终吃住在工作场所,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先后随访重点人295人,发放防疫宣传资料3600余份,检查企业395家次。

3月12日,辖区37个相关人员信息需要紧急核实,接到指令后,他立即会同街道办事处迅速开展工作,不到12小时全部落实到位,并将详细信息上报指挥部。例行排查中,他发现一名外省人员未携带健康证、体温过高,立即对其采取消杀防疫措施,并安抚稳定其情绪,后经核酸检测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派出所、值勤点、巡逻车,他每天就在这三点一线来回奔波,累了就在车上闭闭眼,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喝口矿泉水,停在隔离点门口的警车就是他的家,同志们称之为老孔的“房车”。

疫情不灭,何以家为!他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顾不上照顾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妻子和上高中的女儿。但是,静下来的时候,他和家人总要微信视频相聚,那时对家人亏欠也会涌上心头。“爸爸,我每天都在上网课,老师讲得很细,我听得也很认真,请您放心,您安心工作......”女儿写给他的信,他反复看了好多次,总是不知不觉泪眼朦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侯宪锋 牛文县 代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