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最有情懷的聲音在這裡▼

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傳法,所傳包括“二入四行觀”。

所謂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即理智悟入,以及觀行悟入佛道。

其中的觀行悟,包括有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這“四行”就概括了大小乘佛學經論的要義。

南懷瑾老師說:“真正的禪宗是行到,而不是嘴裡講的口頭禪。”。這四種行都要做到,如果行不到,在見解上可能偶然有超脫的見解,在修定的心境上打起坐來,偶然有一下空靈,但那不是禪,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今天主要來講“報冤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雲: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南師解釋“報冤行”的意思是:我們到這個世界上,所做的一切都在還賬。

達摩祖師的“報冤行”是如何做的呢?

到中國以後,因被人嫉妒,曾被五次施毒,但是他既不還報,也無怨言。找到傳人後,因所願達成,為了滿足妒嫉者的願望,才中毒而終。南懷瑾先生說,這是達摩祖師以身教示範的宗風,是真正的宗教家、哲學家的精神。

蘇格拉底從容自飲毒藥;耶酥被釘上十字架;子路正其衣冠,引頸就戮;文天祥從容走上斷頭臺等,也都是同此道義,而無二致。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如果來這世上一遭,是為了消業障,還宿債,人生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老公/老婆是自己挑的,

孩子是自己生的,

老闆是給你發工資的,

那個對你不好的人,

一定是前世相欠,今生來討債。。。

世上沒有什麼人可以讓你抱怨的。

永嘉禪師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這種精神與孔子的“忠恕之道”,以及“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入世之教相吻合,也與老子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效法天道自然的觀念,以及“以德報怨”的精神相同。這也同於《金剛經》所說的: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

佛家與老子的思想都是大慈悲,以仁慈去感化對方

對於佛陀而言,因為證悟了空性,不公平和受委屈,都如夢如幻,所以當他“以德報怨”時,內心其實是沒有情感波瀾的。而對於凡夫,在現實中,“以德報怨”其實很難,就像被別人踢了一腳,可以“以德報怨”;那被砍了一刀呢?

況且“以德報怨” 的結果是否會“助紂為虐” ,助長作惡的風氣,也是個問題。所以,“報怨以德”,這中間有大小、多少之別,還有事情的重點所在。

老子曰:“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逆境並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一切現狀都有其成因

,只是凡夫無法知曉緣之起因。如果能看到自己過去造下的因,估計我們都會說一句“我活該”。

達摩祖師說“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本故。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人生就是一場報冤行,事情到了忍不過的時候,就告訴自己:

“宿債未了,我是來還債的。”

雖然可能事情還是不好過,但起碼能讓自己好過點。

這不是說人應該消極聽天命。雖然惡業已造,但未來的境遇卻取決於現在的因。所以“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對過去的行為負責,其實也在現在改變著我們的未來。

你今天有抱怨嗎?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附錄: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靜境」你今天有抱怨嗎?——達摩祖師報冤行|我讀《南禪七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