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之《遗悲怀》

唐 元稹

古诗词赏析之《遗悲怀》


元稹,生于七百七十九年,卒于八百三十一年,字微之,祖籍河南洛阳,但是他青少年时代生活于凤翔(在今陕西省)和长安。他幼年时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在德宗贞九年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史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遭到这次打击后,他逐渐与宦官和权贵们妥协,并且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但由于他和宦官勾结,反对曾立过大功的裴度,因此不久就被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

元稹和同时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及其后代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影响,被称作"元白"。他的文学主张也与白居易相近,主张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议论时政得失,反映社会上某些现实问题。他的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深度。他自己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不乐露于人”。作者的这种创作态度和他后来终于与恶势力妥协一样,说明了他的怯懦。

作者创作了不少的讽谕诗,还写过不少抒情诗,尤其是悼念妻子韦惠丛的《遣悲怀》等作品,无夸张,无矫饰,以极平常的语言,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厚情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古诗词赏析之《遗悲怀》


原诗如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贪贱夫妻百事哀。

题目赏析:

《遣悲怀》是元稹悼念妻子韦惠丛的一组组诗,这组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大约作于八百二十二年。其妻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他们结婚时,元稹生活贫困,其妻毫无怨言。韦早逝,元稹很悲痛,写下了不少悼亡诗,从这些诗中可见他对妻子的深厚情感。这首诗语言浅显,不夸张,不矫饰,直抒胸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词语赏析:

"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意",有些版本作"事"。

"施”,给与。"行看尽",看看快要完了。意思是说妻子的衣裳差不多都已经给了别人。

"针线",针线活。这句是说自己还保存着妻子生前所做的针线活,但怕引起悲伤,不忍打开来看。

"怜婢仆”,怜爱婢女和仆人。

"诚知",确实知道。

贪贱夫妻”,贫困时结婚的夫妻。"百事哀",事事。一想到过去的贫困生话,觉得悲哀的事情很多很多。

古诗词赏析之《遗悲怀》


试译如下:

昔日,曾经开玩笑地,

说起死后的安排,

沒想到这些玩笑话,

今天都摆在了面前。

你穿过的那些衣服,

眼看已经施舍尽了,

现在剩下你还

没有做完的针线活,

我一直存封着

不忍心打开,

怕勾起我伤透了的心。

每每看到你当年的婢女和仆童,

心中便升起怜爱之心,

我常常在梦里去寻找

你的踪影,现在

只能给你烧化几叠纸钱。

但是,我也知道

夫妻死别的哀怨,

人人都难以避免,

但是我们多年的

贫贱与患难夫妻,

自从你离开,

我悲凉的心中,

事事都感到难以拟制的悲哀。

读着这首诗,不尽使人潜然泪下。韦氏美丽贤惠,二十岁嫁给元稹,夫妻感情深厚,恩爱有佳,但七年后韦氏就离开作者而逝,作者作诗托情于寻常之事,用毫无夸张掩饰的质朴语言,真切地倾诉衷肠,字字句句吐出了哀悼亡妻的深切情感,读来叫人悲痛欲绝,肝肠欲断。是悼亡诗中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