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身懷六甲被媽媽趕回武漢的女兒終於回孃家了

記者身份賦予我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些一線抗疫的英雄們,這幾日我也是東奔西跑,應各種邀請去採訪、寫作,雖然是寫作者,比普通人要更客觀理性,但是他們的事蹟依然令我感動。

從大年三十開始,湧入門診的病人越來越多。高峰時,一天多達五六百人。

杏林春暖,身懷六甲被媽媽趕回武漢的女兒終於回孃家了

面對洶湧而至的疫情,所有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特別是那些有咳嗽和發燒症狀的患者,首先得經過發熱門診就診。

湧入門診的患者越多,發熱門診的主任曹玉芳和衛世珍擔負的責任就更加重大起來。衛世珍每天都要把所有病人的數據上傳給院方的對口部門:要認真核對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身份證、聯繫方式、現居住地以及發病日期等等。經過反覆核對,準確無誤後,才能確定。

隨著湧入發熱門診看病的患者增多,外面的帳篷根本無法容納那麼多人。

轉移到室外的發熱門診,很快因為患者蜂擁而至而告急。

1月24日晚,曹玉芳帶著全科室人員,在後勤部的協助下,僅用5個小時,就在醫院入口處停車場搭建起50平米的板房,並順著地形分為三個區:等候區、預檢區和已預檢區,如此一來,及時改善了預檢分診的環境,可以及時有效地分流患者。

為了充分滿足患者就診的要求,預檢分診實行24小時工作制,即12小時由發熱門診護士承擔,到晚上21:30後,則由急診科承擔。

1月22日前,參加發熱門診輪轉工作的第一批醫、護、藥劑、檢驗、掛號及保潔人員陸續到位。從這天開始,為保證門診人員能高效運轉,她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對所有人員提前培訓。比如,組織分批培訓各崗位各班次職責,發熱門診就診隔離住院流程,穿脫防護服流程,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防護要求,發熱門診工作指南和新冠肺炎診療指南等。

這些培訓內容,大多無先例無教材,全憑她積累多年的醫療經驗自己摸索和總結,再針對疫情的特殊要求而制定。正因為她未雨綢繆,才使得春節期間,大量發熱患者湧入門診後,才能應付自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讓所有人員能儘快掌握新的知識,曹玉芳特意建起微信群,將培訓內容發出來,隨時供大家學習參考。在兩個月時間內,參與輪轉人員達103人,其中護士62名,主治醫生7人,副高3人,護士有17人,一共30多人。

防疫培訓一結束,她即迅速制定崗位職責,並因地制宜地制訂好發熱門診應急工作流程、發熱患者就診流程、隔離病人住院流程、標本採集流程及發熱門診工作職責要點等。

在接診時,曹玉芳發現各類發熱兒童較多,就向院領導提出:合理改進發熱門診佈局,儘快增設兒童發熱門診,保證發熱小患者及時就診。

2月9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經院領導研究決定,很快將公共衛生科整體搬遷,改造為兒童發熱門診,2月10日投入使用。此舉大大方便了兒童的就診。

同時,她建議擴大現有發熱門診的診療區域,將武漢名醫堂關閉,診室和候診室改造為值班室,關停腸道門診和結核門診,設置發熱門診特殊診室和普通診室,改造緩衝間,三區明確,標識清楚。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雷厲風行的曹玉芳所制訂的一些主要工作流程吧:

1月23日,發熱門診正式開通24小時運行。為了防疫應急,她又建議關停腸道門診和結核門診。

1月29日關停專家門診,將內、外科門診專業整合設置,呼吸內科單獨設區。1月30日設立標本採集點。

1月31日,關停口腔科門診。

2月10日,發熱門診針對疫情發展實況,科學調整,靈活機動,決定由發熱門診護士負責,實行24小時預檢工作。

2月14日開設體溫檢測點;

3月2日開通新冠肺炎複診門診。

3月1日下午,馳援大冶的江蘇醫療隊有關專家進院,令身心極度疲憊的曹玉芳和眾多醫護人員猶如注入了強心劑,興奮不已。

經有關感染科專家提議,她再次提議將預檢點移至門診入口,搭建起4個帳篷,僅留兩人可通過的入院通道,這樣就可以確保每一名患者短時間內進入預檢。

疫情期間,防護裝備和生活物資必須得到有效地保障。剛開始,護目鏡不足,不能及時供給,曹玉芳多次找到有關部門協調,一週後,終於到位,保證了同事們的人身安全。

疫情伊始,她趕緊指定本科室年紀最大、經驗極豐富的衛世珍專門負責防護裝備。在這位任勞任怨的老護士長的調配下,每日所需N95口罩、外科口罩、防護服、隔離衣、帽子、手套等防護用物品能快速及時到位,使醫護人員能按量計劃領用。

特別是,後來因為各地援助物資到位,這才滿足了發熱門診需求。

為了節省時間,為儘量避免感染的危險,她要求後勤部門每天將工作餐按時定量送達,為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提供了有力的生活和物質保障。

從事門診管理工作12年的曹玉芳,歷經了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2年手足口病爆發流行等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與防控,深深體會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和緊迫,加之持續二月剛結束兒童流感疫情的應對,深感疲憊和體力不支。

在領導的關心下,1月17日院辦主任趙懇(原醫務部主任)替崗兩週。這樣,疲憊不堪的曹玉芳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

今年50歲的曹玉芳,經常被同事戲稱為“鋪姐”,意為大箕鋪人直爽、精幹,敢於直言的豪放性格。她個頭嬌小,說話如蹦豆,走路帶陣風,幹事就一個字:快!在疫情面前,她多次體驗了現實版的“速度與激情”。

作為人民醫院的第一道防守堡壘,發熱門診在篩選完患者後,並非只是分流了之,經常會面對多種危急情況。關鍵時刻,身為門診部負責人的曹玉芳要當機立斷,不僅要及時向院領導彙報,更要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搶救生命。

2月8日上午11:40分。正是午飯時間。然而,曹玉芳剛從兒童發熱門診處理完事情,正返回到成人發熱門診的路時,迎面看到發熱門診的值班護士吳珊英急急跑來找她,老遠看到她就急急跑上前說:“曹主任,剛剛救護車送來一名老年患者,病情極為嚴重,醫生和護士正在緊急處置之中。請您趕緊過去。

曹玉芳當即拉上她一起,朝發熱門診飛奔過去。

時年76歲的患者喬某,男,陳貴鎮人,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突然發作導致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口唇發紫,而且體溫高達39℃。因為患者無家屬陪同,具體發熱情況不清,得趕緊查明。她立即向分管院長馮定柏彙報,指示邊搶救邊組織專家組會診。

10分鐘後,馮院長和隔離病區的袁念芳、重症ICU的陳金龍、以及急診科的盧義軍等三位主任,急急趕到急救室,與發熱門診當班醫生餘樂佳一起共同搶救患者。

由於搶救及時,1小時後,患者生命體徵終於轉為穩定。隨後被收住在隔離一病區急救室,繼續留觀。後來,喬某轉危為安。當他的家人獲知是曹玉芳救了親人的性命時,在出院前特意找到她,當面表達了全家的感激之情。

3月3日下午1時許,正在值班的曹玉芳,忽然接到總醫院劉犇的電話:有名叫胡秀珍的女患者,今年61歲,系密切接觸者。

需要對她進行診治後,馬上隔離。院裡已調派救護車前往大冶商城接人。請你們趕緊完善相關檢查收治隔離區,作好充分準備。

曹玉芳認真瞭解清楚對方的相關情況後,趕緊告知預檢接班醫生羅瑋說:“此患者系黃石西塞山人,其哥哥已經確診新冠肺炎,正在我院隔離病區住院。她是密切接觸者,需特殊處理,更要儘快處理。”

她讓羅醫生提前登記相關信息,自己則帶兩名護士迅速準備好輪椅,直等到下午2:00後,才等來患者。她護送胡秀珍至發熱門診就診。

早作好充分準備的羅瑋醫生對患者傷情進行緊急處置,隨後查血、作核酸檢測。曹玉芳帶著一名護士護送她做CT檢查。

15:30分,患者CT檢查結果沒什麼大的異常,算作疑似病人。當班醫生陳興華正在向專家組彙報病情,請示收治病區。經領導和專家組會診,指示收治隔離五病區 。

這天是一個陰雨天。煩人的冷雨滴答不停。曹玉芳瞅著外面的小雨,不由犯了愁。因為第五病區在五樓,根本沒有電梯,加之患者腿部骨折,輪椅不能用,需用擔架抬進病區。

特別是,因為隔離住院患者專用通道,原本是建築工地的工人所用的狹窄通道臨時改建的,平時只能兩人通過。

晴天倒還好些,雨天道路坑窪不平,加之前兩日一直在下雨,道路泥濘,積水較多。送檢班的女醫生薑贇也不由面露難色。但是,病人得馬上送入隔離區呀,拖一分鐘就多一分鐘危險!

曹玉芳立即召來兩名男醫生,她帶著姜贇,四人共同把胡秀珍扶上擔架後,一頭兩人抬起她就沿著狹窄不平的通道小心前行。汪佳佳和姜贇在前,瘦小的曹玉芳和羅瑋在後。

她瞅著胡秀珍蜷縮著,身子歪到一邊,趕緊叮囑她抓緊擔架,保持平衡,以防意外。誰知話音未落,她腳底下的鞋套打滑,溼漉漉的身子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她趕緊叫停羅瑋他們,擔心患者摔下來,需重新整理一下擔架,才能繼續前行。

泥一把水一把的,好不容易將人抬到隔離區入口,經過大廳也顧不得休息,曹玉芳望著病房的步梯,又擔心抬上去時發生意外,就建議三名同事:樓梯又窄又陡,他們四個人抬起來很不方便,再說,抬擔架上樓梯,在轉彎處時,稍有不慎,擔架上的人就會有摔下來的危險。

見她說得有理,幾個人統一意見,由兩名男同志攙扶患者,一名托住患者臀部,一名在後應急。就這樣,四個人如履薄冰,一步一步,一個轉角接一個轉角,一層一層地往上走,大家出了一身熱汗後,好不容易才將這名腿部骨折的患者弄上五樓隔離室。

比曹玉芳大兩歲的劉舒南,與嬌小的妻子相比,顯得高大壯實,戴著一副寬邊近視眼鏡,因為過度操勞,一頭過早的白髮看上去令人心疼。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虎彪大漢,在妻子面前總是百依百順。沒有多少人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他是大冶唯一一名參加湖北省對口支援漢源縣醫療的隊員 。

疫情開始時,劉舒南就向院領導申請要上抗疫一線,相關領導考慮到此時是關鍵時刻,兒童感冒發燒的很多,兒科更離不開他,就讓他堅守兒科。沒有設立發熱門診時,兒科發熱患者每天多達兩百多人。

老劉憨厚地說:家醜不可外揚,但我卻不怕外揚呢。說心裡話,我一向怕她。她平時本來就脾氣直。防疫時期,她在工作中受了氣,回到家就會衝我發火。我甘願做她的出氣筒,總是笑嘻嘻的。

同為醫生,我十分理解妻子的不易。不管在門診裡遇到什麼煩心事,她絕不能對病人發火,只能自己忍辱負重。加上剛開始時,上面的計劃不停地變化,加上發熱門診大多數人是臨時組建的,許多事情都有個磨合的過程。

這樣一來,作為領頭羊的玉芳,肩上的擔子就重得多了。她工作中受了委屈,只能自己帶回家裡來。

她幾乎每天都要忙碌到七八點。總是我做好飯後,再開車去醫院接她回家吃飯。有時呢,一直得拖到十一、二點才能回家。

她發火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勸她脾氣要好一些。有時我還開玩笑說:現在我面對的最大敵人,就是新冠肺炎呀。面對疫情,我們要學會忍耐一點。非常時期,發熱患者多,醫護人員流動大,各種文件多,與下面聯繫不暢通,她不是受到批評,就是受到埋怨。

為了讓她解壓,我還特意要求女兒每天打電話給媽媽:媽媽這些日子壓力大,受到的委屈多,回家脾氣也大,你要多打電話勸勸。

作為同行,我深知這次抗疫的不易,更理解妻子的疲憊。因此,我只能默默地支持玉芳的工作。

提到丈夫,曹玉芳滿臉幸福,她對記者說:如果不是他的大力支持,我也許完成不了繁複的防疫工作。每天等我下班,遇到加班或晚上的緊急會議時,總會來醫院接送。因發熱門診核酸檢測結果下午五點才能出來,核酸陽性患者由總醫院調度車輛,通知留觀點對接送入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由發熱門診負責辦理入院並護送至隔離區住院。

此項工作的協調,我經常工作至凌晨一點左右,電話才結束。半夜都有電話,無法睡覺。十點半還要收一次病人。核酸陽性的必須要收。核酸三次,結果一出來,只要是陽性的就要收進來。兩點之前都有電話。根本無法休息。

劉舒南平時睡眠很差,我一回家總是電話不斷,自然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但他從無怨言。當我因工作壓力大或不順心發脾氣時,他就是忠實的聽眾,任我發洩,過後再幫我分憂排解,甚至悄悄電話在武漢居家隔離的女兒,讓她經常與我通電話,報平安。生活上,主動承擔家務,從不讓我再勞累。

醫院開設兒童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他主動要求上隔離區,領導考慮到我在一線,沒批准,讓他負責兒科普通門診和普通病房的工作。

曹玉芳自豪地說:“慶幸的是,我們雖然很辛苦,但面對那麼多發熱病人,我們科室沒有一人感染,我們全醫院也是零感染。這可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呀!”

大冶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量,從開始的日均167人次,高峰期23日高達245人次,3月16日後,逐步下降至日均46人次。

兩個月來,發熱門診接診發熱患者3733人次,收住隔離入院291人次,留觀650人次。

徵人歸鄉日,杏林春暖時。

4月12日,陽光明媚。一抹燦爛的陽光映射在曹玉芳的瘦削的臉頰上。她的臉上洋溢著陽光。大冶疫情結束了,她的獨生女兒劉璐和女婿張國慶特意從武漢回到了大冶。一家人難得團聚。

杏林春暖,身懷六甲被媽媽趕回武漢的女兒終於回孃家了

杏林春暖,身懷六甲被媽媽趕回武漢的女兒終於回孃家了

此次團聚,距大年初一,整整過去了兩個半月!

提及大年初一自己狠心將女兒女婿趕回武漢,曹玉芳一臉歉疚。她摟著身懷六甲的女兒說:“那時的發熱門診非常特殊。首先是具有極大的風險,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更重要的是對於病毒的傳播途徑、傳染的概率,人們並不完全清楚。

也就是說,敵人是藏在暗處,我們是根本看不見的。因為,儘管我們平時已經做好十足的防護,依然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大意。我每天面對那麼多原因不明的發熱患者,回家時,萬一將病毒傳染給女兒,特別是她肚裡的小寶寶,那可是罪孽深重呀……

作者石野,出生於鄂東農村。曾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服兵役。任過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首都公安週報及法制日報等報刊的記者編輯。曾接受過央視、鳳凰衛視等國內30餘家衛視專訪,應邀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北師大等60多所大學作過新聞講座。出版有《臥底記者》《我在北京當記者》《生死暗訪》及《我為人民說真話:人大代表王維忠傳奇》等暢銷書。現居北京。中國報告文學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