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


(1)路基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鋪筑前,應對基層的平整、潤溼情況、鋼筋的位置和傳力杆裝置等進行全面檢查。基層平整度差易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在過薄或厚薄交界處形成薄弱斷面,混凝土收縮時,易受拉開裂。此外,基層應保持溼潤,但無積水現象,防止吸取混凝土水份造成混凝土塑性失水裂縫。

(2)立模

立模時應檢驗模板高度和模板間寬度是否符合要求,並使模板與基層表面緊貼,並且牢固,經受住振動梁的振動而不走樣。若模板與基層間有縫隙,應將間隙填塞以防止振搗時漏漿。為便於拆模,在模板內側塗隔離劑或鋪上一層農用塑料薄膜,鋪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漿,保證混凝土板邊和板角的強度、密實度。

(3)攤鋪混凝土

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應分散佈料,確保混凝土拌合物均勻分佈,無堆積現象。攤鋪時應用鐵鈀子把混凝土鈀散、鋪平。使用翻斗車或攪拌運輸車卸料時,嚴禁集中幾點布料,使混凝土堆積,施工人員在平整過程中,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勻質性破壞。混凝土板厚大於220mm時,可分二次鋪築,下部厚度宜為總厚度的2/3;板厚小於220mm時可一次鋪築。攤鋪時的鬆散混凝土應略高過模板頂面設計高度的5%左右。

(4)振搗

混凝土澆築後,使用震動棒以30°~45°的角度“快插慢拔”,充分振搗,以“品”字形進行均勻振搗,做到不漏振,不過振。振動棒的每棒移動距離不大於其作用半徑的1.5倍或按照30cm控制,其與模板距離小於振搗作用半徑的0.5倍。振搗時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有漿體泛出,拌合物充滿模板,不再顯著下沉,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氣泡明顯溢出。

混凝土使用振動棒充分振搗後,應採用振動梁緊隨其後來,回行走2~3遍,達到表面平整、均勻、不露石子,表面平整均勻。振搗時應輔以人工找平,並應隨時檢查模板。如有下沉、變形或鬆動,應及時糾正。

振搗梁整平後,用600mm~700mm長的抹子(木或塑料)採用揉壓方法,將混凝土板表面擠緊壓實,壓出水泥漿,至板面平整,砂漿均勻一致,一般約抹3~5次。

(5)收面

在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無泌水時,用磨盤搓揉表面,使表面進一步提漿壓實,消除混凝土泌水過程中產生的泌水通道,消除微小裂紋,控制裂縫擴展。抹壓工序要做到及時、到位,切實消除表面裂縫的目的,抹壓工序要做到“抹”,更要做到“壓”。夏季高溫、大風天氣,蒸發速度較快,應及時採取保溼措施,防止表面蒸發過快,產生硬殼,內部過軟形成彈簧路面。

在混凝土終凝前後要完成收光、壓紋等工序,收光要進行3~4遍,切實壓實混凝土表面,防止混凝土路面起粉。

抹面結束之後的10min左右,可以使用棕刷、金屬梳沿著橫順方面輕輕拉毛,拉出深度為2~3mm,間隔1.5~2cm的橫向防滑槽。

(6) 拆模

拆模時間應根據氣溫和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確定,採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一般允許拆模時間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混凝土板允許拆模時間

晝夜平均氣溫(℃)

允許拆模時間(h)

5

72

10

48

15

36

20

30

25

24

30以下

18

注:1.允許拆模時間為自混凝土成型後至開始拆模時的間隔時間。

2.當使用礦渣水泥時,允許拆模時間宜延長50%-100%。

拆模以不得損壞混凝土面層的邊、角為最低要求,在保證混凝土路面邊角完整時才能實施大面積拆模。

拆模時先取下模板撐、鐵釺等,然後用扁頭鐵撬棍棒插入模板與混凝土之間,慢慢向外撬動,切勿損傷混凝土板邊,拆下的模板應及時清理保養並放平堆好,防止變形。

(7)切縫

切縫設專人負責,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和切縫技術要求進行切縫。要把握好切縫時機,是防止混凝土路面橫向裂縫、斷板的重要措施,應“寧早不晚”和“切縫不淺”,以切縫時刀片不蹦起石子,不撕邊為最早切縫時機。切縫深度:有傳力杆縮縫的切縫深度應為1/3~1/4板厚,最淺不得小於70mm;無傳力杆縮縫的切縫深度應為1/4~1/5板厚,每間隔5m設一道伸縮縫。

(8)養護

混凝土路面收光後應及時採取保溫措施,一般優先採用吸水棉氈較好,前3天要保證棉氈潮而不溼,3天后才可以溼水養護。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於混凝土表面養護,雖然也可以防止水分流失當吸附在薄膜上的水珠與混凝土接觸點起粉。養護時間不少於14d,養護期滿後方可清除覆蓋物。

混凝土路面板在施工養護初期階段,不產生溫度收縮斷板的最大溫降值一般在5~6℃。當溫降值超過該溫降值時,溫度應力高於該齡期混凝土的強度,很容易發生斷板現象。

(9)通行

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時,可允許開放交通。當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前開放交通時,混凝土板應達到設計強度的80%以上,其車輛荷載不得大於設計荷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