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一、波蘭復國與進攻利沃夫的西烏克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1918年10—11月間,三分波蘭的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都處在國家分崩離析的慘境,這就為波蘭的復國提供了有利的國際形勢。

10月28日,奧匈帝國境內的波蘭愛國組織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蘭清算委員會”。

11月7日,在俄羅斯帝國的盧布林,社會民主黨人成立了波蘭共和國臨時人民政府。

10月23日,德意志帝國佔領下華沙,成立了波蘭政府。

11月11日,畢蘇茨基到達華沙,接過波蘭政府的領導權。

11月18日,盧布林的臨時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員會也宣佈接受畢蘇茨基領導,畢蘇茨基遂在華沙組成聯合政府。

1918年11月1日,在奧匈帝國軍隊中服兵役的烏克蘭裔官兵發動兵變,攻佔了奧匈帝國加利西亞首府利沃夫,宣佈成立“西烏克蘭共和國”,隨即遭到波蘭國防軍的進攻。

於此同時,波蘭國防軍和蘇聯紅軍按各自政府的命令,開始分別向東、向西開進,爭奪雙方之間的空白控制區。

1919年1月5日,紅軍進入明斯克,在此的白羅斯人民共和國就此垮臺。

到1919年2月14日,波蘭人也已經推進到尼曼河一線,並建立據點。

1919年2月14日,波軍在格羅德諾附近的莫斯蒂遇到紅軍的先頭部隊,雙方從立陶宛,經白俄羅斯延伸到烏克蘭的前線逐漸形成。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蘇波戰爭前的形勢

二、波蘭軍隊的東進

1919年3月,波蘭軍隊展開攻勢,越過尼曼河,攻佔平斯克,到達利達外圍。

4月,蘇聯紅軍反攻佔格羅德諾,但不久就被波蘭軍逐出。

波蘭軍繼續東進,3月19日攻佔維爾紐斯,把立陶宛政府驅離其首都。

到8月8日,波蘭軍攻佔了白羅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明斯克。

同月28日,波蘭軍首次出動坦克作戰,經過激戰後,攻佔了白羅斯的鐵路樞紐博布魯伊斯克。紅軍需要把主力用於對抗白軍,只好在北起拉脫維亞、南抵烏克蘭的西面戰線逐步後退。

1920年4月24日,波蘭軍展開基輔攻勢。到5月7日,進佔基輔。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波蘭軍的最遠推進線

三、蘇聯紅軍的反攻

1920年5月29日,蘇聯紅軍在被普里佩特河一分為二的南北兩條戰線上同時發動反攻。

普里佩特河北側的西方面軍由圖哈切夫斯基指揮,包括第3、第4、第15和第16步兵軍以及加伊·汗的第3騎兵軍。

普里佩特河南側的俄西南方面軍由葉戈羅夫指揮,包括第12和第14步兵軍以及布瓊尼的第1騎兵軍。

波蘭方面,與圖哈切夫斯基對峙的是波蘭第1和第4軍。與葉戈羅夫對峙的是是波蘭第2、第3和第6軍。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為:俄軍約18萬人,波軍約12萬人。

在北線,7月4日起,圖哈切夫斯基沿斯摩稜斯克-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一線發動攻勢;在南線,葉戈羅夫沿羅夫諾—盧布林一線發動攻勢;由於兵力不足,波軍被逼全線後退。

由於波軍頑強抵抗,到7月7日,圖哈切夫斯基企圖突破波軍戰線,把波軍壓到西南方平斯克沼澤的計劃落空。到7月14日,維爾紐斯失守。

在加利西亞,布瓊尼的騎兵深入波蘭軍後方,佔領了羅夫諾,向利沃夫攻擊前進。

7月19日,蘇聯紅軍攻佔格羅德諾;8月1日,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失守。

8月2日,紅軍越過納雷夫河,距離華沙只有60英哩。

西南方面軍把波軍逐出烏克蘭後,圍攻波蘭第6軍據守的利沃夫。波蘭軍發動了一次成功的反擊,阻止了紅軍佔領利沃夫的計劃。

在8月的第1周,波蘭人面臨著一個令人絕望的處境。從華沙以北到登布林,他們的部隊已被趕回到了維斯瓦河。俄軍已把戰線推進到從登布林沿維普日河到扎莫希奇和利沃夫一線。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蘇聯紅軍的最遠推進線

四、波蘭軍的右勾拳

8月13日,蘇聯紅軍對華沙發動了總攻,紅軍第16、第3軍在華沙南側進攻。第15軍將以納謝爾斯克為依託渡過弗克拉河進攻莫德林。第4軍則向西南推進,威脅普沃茨克,與第15軍協同攻擊波軍的翼側和後方。第3騎兵軍越過維斯瓦河,企圖從西面迂迴攻佔華沙。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而此時,畢蘇斯基則看到了蘇聯紅軍部署的巨大漏洞:西南方面軍的布瓊尼的第1騎兵軍進攻利沃夫受阻,致使西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的中間地區只有少量兵力去據守,而從此處往北進攻,則可以威脅蘇聯紅軍的後勤補給線。他計劃,在華沙市郊部署的重炮支援下,波蘭軍至少能遏制住俄軍的進攻3—4天。這期間,他可以率領後備軍的5個半師從維普日河向北對俄軍第16軍的側翼和後方發起攻擊,對集中攻城的蘇聯西方面軍打出一記狠狠的右勾拳。

8月12日,畢蘇斯基離開華沙,沿維斯瓦河左岸驅車南下,在普瓦維建立了自己的司令部。8月16日,畢蘇斯基在維普日河一線發動了反攻。到8月18日,波蘭軍奪取了佈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華沙公路,。

與此同時,波蘭軍第1和第2軍向東發動了反攻。第5軍則向北直逼東普魯士邊境,以求切斷紅軍第4軍的退路。波蘭第4軍將全速向比亞韋斯托克鐵路線上的馬烏基尼亞推進。

8月12日,圖哈切夫斯基下達了撤退的命令。20日,紅軍第16軍被打垮,節節敗退。這又使得波蘭軍第2和第4軍能夠攻擊俄第3和第15軍的翼側。隨著紅軍第3和第15軍的敗退,紅軍第4軍和第3騎兵軍被切斷了退路,被迫湧入德國東普魯士,而被駐紮的一戰戰勝國英、法軍隊繳械。

8月25日,畢蘇斯基下令停止追擊。波蘭軍已經到了格羅德諾、佈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布格河上的弗沃達瓦一線。

9月12日,趁蘇聯紅軍立足未穩,波蘭軍便恢復了攻勢。到9月28日,已經攻佔了平斯克以南到捷爾諾波爾一線的地區。與此同時,波蘭軍在涅曼河上的格羅德諾地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爾後又在什恰拉河一線把蘇聯紅軍趕出了明斯克。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波蘭軍反擊的最遠推進線

五、雙方和談,簽訂邊界條約

到9月26日,蘇聯紅軍4個軍被消滅,5萬人被俘,160門大炮被繳獲。10月,波蘭和蘇聯達成了停戰協議。

1921年3月18日,戰爭雙方在里加簽訂《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條約規定:締約雙方承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獨立;劃定波蘭東部邊界,將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劃歸波蘭。


圖解蘇聯—波蘭的華沙之戰

波蘭的最終國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