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这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由张艺谋执导的《影》,改编自《三国·荆州》,讲述了从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影子”境州,不甘心被当成傀儡替身,历经磨难,努力寻回人性自由的故事。

该片自上映以来,连续入围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及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展映单元,并一举斩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等多项提名表彰。不同于张艺谋导演在《英雄》、《金陵十三钗》所展现出的浓墨重彩的画面技巧,《影》采用物理褪色手法,营造出烟笼水纱的效果,从美术效果、角色设置、衍生意义等多方角度入手,深入三国,探索人心,呈现出浓郁大气的中国风格

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浮世绘的背后隐喻

色彩心理学认为,颜色能够影响人的脑电波,透过视觉能看到情感和意志的表达。

而色彩作为电影创作的手段, 既是表达思想情感

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电影艺术形式美的一种表现因素。好莱坞顶级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曾不无羡艳地说,张艺谋是可以用色彩讲故事的导演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服饰不仅具备泼墨特点,图案花纹的设计更是贴合角色而设置

《影》这部作品,从色彩入手,化繁为简,将场景、道具的设置尽量黑白化。剧组通过单独制版服装,让每个角色的服饰都有不同韵律的泼墨,又于阴雨天实拍大量戏份,最终达成了中国水墨画的感觉。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电影中的整体风格防制中国水墨画特色,墨即百色

以电影的水墨特征为例,场景中的色彩运用,实现了如下画面特色:


①统一色调,赋予画面独特的层次感,也提供了更多精雕细琢的可能性

北宋沈括《图画歌》中的那句:“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说的就是水墨画。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延及明清及近代。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可产生丰富变化,仅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就能表达万千世界的千姿多彩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大战前的都督府,墨色运用的很到位

在《影》中,水墨手法极简、表意极繁的特征被运用的淋漓尽致。焦墨被用于金戈铁马的战场,渲染出雄奇肃穆的氛围;浓墨被用于风云诡谲的朝堂,大王群臣运筹帷幄,又是一番惊心动魄;重墨淡墨交辉,点缀出山水外景;清墨描摹,细致的将女性的柔美纯良形象勾勒显现,黑白色调淡化柔和,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剧情相互照应,水墨般的风景与连日暴雨,整体画面精雕细琢、层层叠叠、舒洒荡漾,展现了中国古风的强大美感与深邃意境


②暗示剧情走向,彰显人物情感

黑白片时代,最盛产旷世美女,嘉宝、褒曼、费雯·丽……原因在于,色彩的弱化,让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集中到了环境与演员本身。

低对比显色下,人物的脸是鲜明的彩色,越向背景环境退,越呈现无色,这样的设计,使得角色

面部细节更容易被捕捉,环境变化也更容易被感知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浮世绘屏风前的长公主与小艾

比如电影开头,有个小艾与长公主在隽着浮世绘的屏风前占卜的情节。这里黑白色调的浮世绘,设置巧妙,不仅在氛围上,给原本的轻松愉悦蒙上了一层压抑,更在人物走向上做出暗示——

朝堂本就是另一角度的浮世绘,有着浓缩市井风情,又高于市井的层次,由此给到的大量镜头特写,一方面,将花街柳巷的艺术画与大战前的紧张氛围对比,暗示皇帝朝臣争渡其中的局势,另一方面,将浮生绘里的人物、浮生绘外的环境皆是无色,与小艾、长公主或惶恐或天真的神情互比互衬,相得益彰。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特殊色调下,身形不同的都督与境州,让画面颇具表现力

再比如,为了使假扮更加彻底,子虞为境州割出新鲜伤疤的画面,在电影的特殊色调下,显得格外醒目,加之大卫·柯南伯格式的造型与长镜头的处理,将这场身份的受封仪式展演的无比震撼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层峦叠嶂的山、连日不歇的雨,黑灰色调下浓郁的沙场氛围

还有杨苍应战前,手持大刀、威风无比的画面,镜头着重特写了湿漉漉的战场与朦胧的山隘,暗示不明朗的局势,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置信孤与胆,金戈铁马中的爱恨情仇

与其他影视作品不同,《影》里爱情成分,更为宏观与复杂。家国背景下的爱情,权谋参半其中,矛盾而贞烈。故事中出现两个女子——长公主青萍与子虞之妻小艾,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情、诠释着不同的爱情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长公主随军亲赴战场

长公主青萍,是个不矛盾的角色,想到就去做了,受辱就去还了,她甚至因被纳妾感到羞辱,亲自提刀上战场,粗衣陋服满身泥污,唯双眸明媚动人,是孤注一掷的干净。青萍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至少是不要什么,她不想参加男人的游戏,只循着自己的兴趣性格,寻找自己的尊严。

在战场上,坚持要讨个说法的青萍,见到了那个扬言要让她做妾的男人,乱战后,被砍伤的青萍奄奄一息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青萍被杨平砍伤

“你一个女人,跑到这里回来做什么?”杨平的语气,带着些好奇

“谁让你欺负我,竟敢让我做妾!”这是她对杨平说的第一句话

“是你?”杨平皱眉,单膝蹲在她身旁,拿手扶起她的脸,神情竟有些疼惜

“我来把它还给你”,伴随着青萍的第二句话,一把尖刃,将那个温柔俯身、想听清身边人说话的少年一击毙命

敌国将门为压倒对方士气,讥讽和亲公主的一句话,成了杨平与青萍之间最大的鸿沟。也许杨平会对眼前这个一身傲骨、执拗着要为自己讨回尊严的长公主,一见倾心;也许青萍也会为战场上亲见的那个丰神俊朗、满眼纯直的少年所感动,但事实却是,他杀了她,她杀了他,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了解对方,萌芽的爱情,就至此结束了。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一眼未及千年,刹那却成永恒。懵懂天真的少年人,还不完全懂得爱是什么,就这么莫名的被裹挟着卷入战场,是他们错了?不尽如此,他们只是时代的炮灰,在四起的硝烟中,永远的倒在了那片的修罗场上杨平与长公主的爱情故事,将稚嫩的、美好的少年情怀揉碎给观众看,以残缺幻化美感,达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长公主的爱情是夹杂在国朝之间的迫不得已,那么小艾的爱情,则是一种更为矛盾的自我博弈与斗争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爱与背叛,是小艾的情感主线。电影开篇,王上要她与“影子”一同弹琴,她宣誓境州一天不收复,她就一日不碰琴,一个将夫君的志向当作自己志向的女人,何等情深,小艾爱夫君,如爱自己。但她背后的都督,运筹帷幄与斗室之中,为夺境州,启用影子。决定是都督一人做的,被推向风口的却是小艾,她独自一人,面对君王的怀疑,承担着极大的后果。

此后便是与影子日复一日的相处、假扮夫妻,在这个过程中,善良又缺乏安全感的影子唤起了小艾对爱情最初的向往,两人的感情也在小艾悟出伞刀绝技,并传授给影子时初现端倪。小艾不忍境州送死,偷偷给境州上药,在境州奔赴战场前,悉心安慰,小艾背叛了都督,辗转之间,不知所措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境州凯旋而归

大战之后,境州用聪慧和勤奋改写了都督的剧本,战胜归来,境州杀了王上,嫁祸给了被蒙面的都督,自己顶替都督接受万臣朝拜。显然,历经沧桑的他,不再纯良,眼神凶狠、充满野心,仿佛与从前形容枯槁的都督完全重合了,身上那份让人心动的气息也随之消散。故事发展到这里,电影给小艾单独安排了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相对于蒙太奇的拍摄方法,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镜头流转间,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便得以完美发挥,电影中长镜头的语言表达,实现了以下功能


①增加剧本真实性,引发观众共情

长镜头通过镜头运动,建立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同时,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全程目睹大殿所发生的一切的小艾,在境州珍重又小心的将荷包还给她时,脸上的神情由万分惊恐,转变为一种熟悉的顾怜;境州在门外向朝臣宣誓主权,原本坐在地上的小艾,突然甩掉荷包,神色慌乱急切,在长廊上奔跑,从殿内冲向殿外,将要拉开门的一瞬间,她的情绪从

紧张失落之后平复。这短短几分钟的,通过长镜头的展现,将演员、剧本、情节串联的无比连贯,让观众仿佛置身戏中,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主人公的矛盾与压抑。


②渲染氛围,连续记录时空、传达事态进展

长镜头的另一个功能,是采取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从而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长镜头前篇,留白电影效果,意味悠长

小艾的这个长镜头段落,先拍的近景,甩掉荷包后镜头漫漫拉开,成全景,停顿几秒,随着音乐的节奏,镜头慢慢上摇,清楚地渲染出紧迫的氛围节奏,然后镜头移动横扫大殿,移动中可以发现大殿上的浮世绘以及狂草屏风,暗示人物内心的权衡与纠结,这时剧情已快结束,镜头随即又从特写边拉边移退到小艾背后,透过拍那条若隐若现的门缝,门缝外的世界未知,达成了悠远的留白意境,镜头在运动中忽而突出细节、忽而强调气氛,保持了整段内容的完整,产生了一种真实、自然、生动的效果。

跳出镜头,我们再从宏观角度,来看小艾情感线的完整走向,这时就不难发现,影子是都督真正失败的一个权谋之计,但最重伤的却是小艾。她先是处于爱与背叛的强烈矛盾之中,其后又只能选择终身保守这样惊天的秘密,与杀害自己夫君的人同床共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想象小艾此后的夜晚,定是格外难熬,每每想起殿上的那场大戏便生不如死。

欲望与平衡:若无真身,影子何在?是愿做真身、还是愿做影子?

欲望:没有真身,也有影子

《影》这部作品,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正是人性。电影中被赋予更高层次理解的影子,不是仅仅指的是替身,更衍生成为人们各自的私欲。可以说,影片中设置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影子”。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浮世绘上出现了沛王的影子,是为一处暗喻

君王的影子,不是安民,是安己。古龙说:“最好的博弈者,永不低估对手,而尽力让对手低估自己”。沛王,正是这样一个高明的角色,他忽而剑拔弩张眼神凌厉,忽而翩若斗酒诗仙,让人难以捉摸。为了坐稳王位,又不惜以妹妹青萍作棋,下嫁杨平为妾,表面求和,实则欲激起朝中大乱,让那些按耐不住心思的朝臣自乱阵脚。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形容枯槁的都督

将军的影子,不是杀敌,是诛己。都督,让境州替他走上朝堂和战场。成为助他改朝换代的利刃,也许夫人也是,一个帮衬影子的掩护。都督对权力的渴望,让他不在乎一切、近乎疯魔,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这一生醉心于权谋与征伐,却从未领略过天下之美”。这种急功趋利、丧心病狂的心态,也最终让都督步步落入圈套,万劫不复。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所以,电影通过“影子”意象,通过群雄纷争的三国背景,委婉揭示了那些躲在人后的欲望,那些冠冕堂皇外衣下,掩盖着的不断膨胀的私欲,同时也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愿做真身、还是愿做影子?

失去妹妹的沛王,一无所有的都督,惶恐度日的小艾……就这个问题,电影用人物的结局,又给出了非常明显的提示:欲望不能超载,影子更不能盖过真身,我们,要学会控制与取舍,方能坚守初心,实现平衡,其中解法,贯穿道家思想,与破解杨苍刀法的精髓一致

平衡:阴阳相生,道法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意思是,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世间万物的根本就是相互融洽以为和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电影中的阴阳美学、平衡之道

王尔德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阴阳之道,其实就是平衡两者之间、最高明的解法

若君王无欲无求,朝堂将为一盘散沙,若将军无意功名,疆土将无人守护。欲望、或者说是影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从人的基本需求——生存而起,饿求饱,饱求暖,暖求安,安求公……欲望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于失衡。这也是影片真正想传递给观众的概念:欲,要适当,我们需要有一颗淡定、但一定上进的心,使得欲望催人奋进,又不让欲望反噬掉自己,实现两者的平衡,得人生之大自在

总结:

《影》:水墨奇观下的中国意象,三国背景中的捭阖之术

太极、书法、古琴、竹林……融合大量中国元素的《影》,不仅将故事置身于三国背景、融水墨意境,以独特的水墨视角还原庙宇朝堂、边疆沙场,更兼顾阴阳美学的平衡隽逸之美,用黑白明分善恶,于角色立意处,深耕挖掘,由点及面,权衡欲望,在真挚透彻的人性故事背后,让观众产生反思和顿悟,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灵魂的启迪、找寻人生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