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古往今來,名將而能得善終的很少,有些還是含冤而死。就拿民族英雄岳飛來說,就死得讓老百姓都覺得不應該。如果說漢初韓信還是兔死狗烹,那麼,岳飛就是:兔未死,狗也烹。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莫須有的罪名

岳飛的故事,婦孺皆知,不必多說。他也是很多少年們心中的偶像,讓人崇拜,只是,結局太冤了,讓人憤恨難平。

岳飛一生精忠報國,卻在南宋的河山眼看就能得到時,被連續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後,又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什麼是“莫須有”呢?就是說不一定有罪。朝廷要殺岳飛,告訴大家岳飛可能有罪,這個罪是什麼還不確定,也可能壓根沒有罪,但是先殺了再說。殺一個名將,找理由都如此敷衍,最終無罪而殺,實在令人氣憤。君主專制時代的不合理和令人壓抑,也由此可見一斑。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誰是最大的贏家

話要從頭說起,自從宋太祖趙匡胤,經過一夜燭光斧影,莫名其妙地被宋太宗趙光義取代,“祖”變“宗”,宋朝就一派萎靡軟弱,不見雄風骨氣。

北宋時,楊家將差點打成了娘子軍;南宋時,岳家軍曇花一現,又被自己人殘害殆盡。

岳飛的老闆是趙構。趙構這個皇帝,簡直是撿來的。當時,金人打到開封,所有皇室成員都被擄走了,只有他出差在外,屬於漏網之魚,金兵退後,他自然成了唯一候選人。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世人都知道,岳飛是被秦檜等人害死的。事實上,這何嘗不是趙構授意的呢?主戰派也好,主和派也好,玩弄他們於股掌的,都是趙構。趙構才是最大的贏家。

岳飛之所被處死,一個很大原因在於,這是金人提出的和談條件。這裡,實在讓人費解。每次宋金和談,都要宋朝先自殘,哪怕是打了勝仗也是如此。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寧可偏安,也不讓部下功勞太大。只要當皇帝,偏安就偏安。這就是宋朝皇帝宋高宗。

岳飛,危急的時候頂一頂還行,真正打出去,於偏安無益。或許,高宗還有一個考慮,若岳飛真的收復了山河,把被虜走的皇族也解救了,他這個撿來的皇帝要不要讓位呢?聖意難測啊。

死於盡“忠”的名將

這再一次證明了,軍事要服從於政治,而這時的政治,說到底就是權為君系,利為君謀。這大概也是一切專制政治的特點。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曾說: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西方人到底是太單純了,還沒怎麼做呢就說了出來。哪像中國人這般深沉,真正做的,向來秘而不宣;表面說的,倒是要逆向猜測一番才行。

在趙構面前,岳飛的忠心,確實是太單純,實在不夠體貼。有人說,政治就像談戀愛,總是認真的人受傷害。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精忠報國?趙構只是掛在嘴上說說的,岳飛卻把它刻在了背上。

所謂“埋頭苦幹,死得難看”,岳飛大概也是這方面的典型。反過來也不難理解,為何許多君王左右,都有奸佞之人伴隨。君王有需要就會有人來滿足,而且這些善於迎合的人比起那些忠義棟樑,往往都混得更好。

岳飛就是死於一個“忠”字。專制之下,一切都要向君主扭曲。道義的實行、創造力的發揮,若不合君主的需要,就沒有空間。於是,火藥只能用來放煙花,文辭只能用來修飾盛世,至於知識則可能越多越不聽話。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秦以後,就沒有敢於對自己的君主掘墓鞭屍的伍子胥了;而岳飛也好,作為太能幹的人才,最終也是要被清除的。其實,專制制度真正能做的就是:聚天下英才而毀之。這一點,從秦始皇鑄十二金人和焚書坑儒開始,就已經定了調。此後至清,莫不如此。

欲使之為奴才也,必先使之為愚民;而即便對上愚忠,不合時宜了也要被清除。這就是封建專制時代的特點。

岳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回望歷史,感慨時代進步。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改天換地,推翻了封建專制社會,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如今,只有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人,才會被人們歌頌,而那些作奸犯科,對黨和人民不忠的人,終究會被黨紀國法嚴懲。

文|烏衣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