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对一样事物没有情感,便不会热爱,没有热爱,便不会产生真正的理解。绘画也一样。郭熙说:“写貌物情,摅发人思。”潘天寿说:“没有感情就没有作画的意愿,没有感情怎么能动笔?”可见情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对于山水画来说,写生不仅是画家一生探索的课题,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来源于他“明察秋毫”的眼睛、灵活的手腕以及对事物敏感的心。

从自然给予的深度心理感悟和体验中,把眼见的景色转变成纸上的艺术,以感情的笔墨记录下自然的万千规律,似乎已成了山水画家的天命。他们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表达“物我”之间是没有阻碍的。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黄公望是“元四大家”之首,他的山水绘画成就来自他的创新精神,也创造了诸多的山水技法。他观察了富春山四年才创作《富春山居图》,画中的富春江沿岸景色和现实中的并不完全一致。他是把自己对景物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画里,目识心记,精心经营。山体以渴笔随意写出,结构清晰,很少渲染,利用山体的大小来做空间处理,对追求苍茫一路画风的山水画家有着深远影响,还有他的雪景山水,用层层相加、不断重复的方角笔触形式写出,空灵繁杂。黄公对于绘画事业,可谓呕心沥血。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郭熙对自然山水深入观察后概括出“远近深浅,风雨晦明,四时朝暮之所以不同”,强调画家在写生时客观自然给予人们的感受。四时的景象、风味的不同、阴晴的各异,需要去用心体验,详审物象的变化。说明画家在写生时要将自然景色的特征和自己的心性结合起来,当内心有所寄托时,绘画自能精妙,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可见古代画家在山水画写生时已经非常重视自身的情感与自然山水的互相融合了。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从历代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清代的“四王”与“四僧”,他们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四王”墨守成规,坚持笔墨必守古法,每幅作品必须有出处和由来并以此为正宗。他们以如何更好地运用前人的笔墨作为最高追求,把前人画中的景物搬前挪后,以便达到前人画中的完美境界。

“四僧”则敢于创造,在继承前人的笔墨基础上,主张发展、创新。他们更强调深入自然,游历山川,对景写心,寄情与山水。他们以抒发自身情感为目的,而不屈附于社会的审美需求,以自然为师,隐居山林,静心专研山水画创作,创造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笔墨技巧,代表了笔墨程式新的发展方向。这充分说明了写生中的情感在笔墨发展、绘画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画出的作品也就不同。最好的画家,一定是有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主张,把内心世界的一些感悟在宣纸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画中有我,我中有画,画外有话,灵心自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能埋头在山水间赏析的人,是有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