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分裂中國領土阻撓清朝收復新疆 歐美媒體杜撰涉疆假新聞由來已久

【多維新聞網3月18日文章】題:歐美媒體如何在晚清捏造“假新聞” 只為分裂中國領土

歐美國家無端指控中國治理新疆政策的做法由來已久,上從政府下至媒體,不時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彼此援引、自證其說。譬如美媒《華盛頓郵報》於3月17日刊登《你喜愛的耐克可能是強迫勞動所制,為什麼這麼說?》,延續作者替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撰寫、聲稱中共強迫維吾爾人勞動的報告論調。這種編造新聞信息進而扭曲中國政情的行徑,起碼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以新疆為例,當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於1865年入侵新疆後,相繼向英國、沙俄等國求援。為了分裂中國並擴大在華利益,英國既透過官方表露不希望清朝收復新疆的心思,又通過報刊鼓吹“復疆必敗”的論點,希冀影響清廷決策。

而散播“新疆無用論”最力的,非1872年由英國人美查於上海創刊的《申報》莫屬。《申報》乃近代中國第一份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但在1907年被華商收購前,其立場不免替歐美迴護,並時時引用英媒《泰晤士報》與《字林西報》報道評點中國。尤其在左宗棠預備西征收復新疆之時,《申報》更是杜撰許多子虛烏有的“假新聞”誤導視聽,力圖阻止清軍步伐。總的來說,可分為財政、軍事與善後等三方面。

財政上,《申報》屢次刊載“以有用之財取其不毛之地,已屬失算”、“中國收回新疆後非竭關內各省之財力不足以守,其耗費定非前代所能及”之類的意見,甚至胡亂編派“左帥於去年借用西國之債一千萬兩之後,復欲借貸西國之債二千萬兩”的新聞。

然而,左宗棠在1875至1878年之間的戡亂軍費年均不過881.7萬兩,借款雖達2000多萬兩,但實際上是向華商與洋商借款的合計,根本沒有《申報》所報道的那樣誇大,且在光緒年間很快就還清。

軍事上,《申報》杜撰的報道可謂汗牛充棟,不是說左宗棠部下缺餉譁變、就是說清軍避戰毀城,或是乾脆宣稱阿古柏大軍已佔領嘉峪關、甘肅全省“淪陷”的警訊。最讓讀者啞然失笑的是,1876年6月5日《申報》竟發佈了《西陲噩耗》這麼一則爆炸性“獨家”,稱“傳左爵相統領大兵西征回部,近已敗退,爵相亦陣亡”,將活生生的左宗棠給寫死了。

《申報》既在預算與軍事上替大清“操心”,又“善意”地提供諸多善後之策,比如主張讓阿古柏成為像朝鮮、安南那樣的藩屬國,中國還可與之簽約通商牟利。

由此可見,歐美利用媒體操弄輿論、進而影響中國政局的手法,早已使用了百來年,即使當前中國信息發達、平均教育水平也高,但仍無法完全杜絕西方話語霸權的進逼。(作者塗柏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