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任何人有太高的期望


不要對任何人有太高的期望

文 | 實用菌

01


一位學生朋友曾經講過這樣的經歷:


她平時對同宿舍的舍友很熱心,經常主動幫別人做各種事情,但讓她失落的是,舍友們似乎並沒有像她期望的那樣熱心地對待自己,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經常得不到期望的那種回應。


她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自己對別人那麼好,卻得不到同樣善意的對待。


這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感受,我們對一個人失望,並不一定是TA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而只是TA沒有按照我們期望的那種方式對待自己。


這種心態在親密關係中尤為常見。


過節日的時候,愛人沒有送自己禮物,或者沒有送自己想要的那個禮物,你就會感到失望;心情不好的時候,愛人沒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對勁,或者發現了但沒有說出自己期望的寬慰話語,你就會感到失望。


02


對待他人,我們之所以懷有如此多的期望,是因為期望一旦在現實中被回應,被滿足,那種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期望不是一般的需求,而是比一般需求更高一點的需求。


如果這樣的需求被滿足,就證明了一件事:


你在對方的眼裡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特殊的一個。


這才是我們在關係當中最想要的,一種被偏愛的感覺。


只有被偏愛,我們才能夠更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自己是有價值的,從而體驗到一種高自尊的感覺。


人人都想要這種高自尊的感覺,所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別人有一些比較高的期待。


相同的是,當這種期望落空時,人們都會感到失落,內心受挫。


不同的是,失落之後,多數人會很容易通過心理的調整讓自己接納這種情況,也就是不好受歸不好受,但事情過去後這種難受勁兒也會慢慢過去。


但也有少數人失落之後,會困在這種感受中,長時間地難以解脫。


也就是說,他們會嚴格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別人,覺得朋友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愛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內心就會崩潰,從而激發出激烈的反應。


在他們的意識中,並不把這種期望當成一種理想的、最完美的狀態,而是當成一種必須實現的最低標準。


03


什麼樣的人會這樣想問題呢?


顯然,那些低自尊,自己對自己不夠認同的人會很強烈的有這種傾向。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是缺乏的東西,越格外地想要。


當一個人自己無法認可自己的時候,就會把被認同的渴望轉移到關係當中,不管是和朋友在一起也好,還是和愛人在一起也好,就會希望對方儘可能多地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來對待自己,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被接納了,在關係中更有安全感。


就像我們剛開始提到的那位學生朋友的例子。


她就是一個很在乎別人眼光,對他人依賴性很強的一個女孩。


她之所以對別人很熱心,總是主動為別人做各種事情,就是期望別人也這樣對待自己。只有當舍友也這樣對待她的時候,她才會在宿舍這個小圈子裡有安全感。


但問題是,對她的那些舍友來講,他們的自尊水平是沒有那麼低的,因此,他們既不需要過多地討好別人,以獲得更多的認同,也對別人會如何對待自己沒有太高的期待。


因此,她們只會以舍友關係的標準來與那位女生相處,而這與那位女生期望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於是,在那位女生看來就成為了“不被善待”。


04


人際關係中的很多問題根源就在於此。


你和一個人產生矛盾,有了隔閡,不一定是你做錯了什麼,也不一定是對方做錯了什麼,而只是雙方的期待不同,不匹配,導致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有了很大的差異。


有的人向朋友借錢,朋友沒有借,或者只借給了很少的一點錢,於是很生氣,覺得這個朋友不夠意思。


但是他可能很少想過,自己和朋友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有沒有達到足以匹配自己期望的那種密切程度?


很多人在關係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有了過高的期待。


05


當然,還有一點很值得關注的是:


即使你們之間關係很好,很密切,也要允許自己的期望落空。


原因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期望是一種很高的要求,它能夠被滿足最好,但即使不被滿足也不意味著是對方的錯。


畢竟現實是複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和難處,切不可事事都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期望。這個要求太高,即使是你的父母也無法做到。


所以,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期望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能懂得,期望被滿足只是有時會實現的理想狀態,而不是常態的話,那麼在與人相處時,就會少很多不必要的期望,自然也就會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失望。


留言互動區


你如何看待關係中的期待?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