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崔顥,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所作的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後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

但是隨後李白曾有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

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想與崔顥爭勝。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崔顥的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也甘拜下風

有一句名言叫“文無第一”,對於如浩瀚煙波般的中國傳統文化,再如各領風騷唐詩宋詞,萬千才子筆下的每一句詩詞都能暈染滿紙菸霞,都能飛出冰河鐵馬;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風華絕代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