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志:走好養牛路 過上“牛日子”

面對繁重的家庭負擔,如何挺起堅硬的脊樑?面對拮据的家庭收入,如何依靠產業開源增收?這是許多貧困家庭都要面對的重要考量。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恩州村貧困群眾尹承志依靠黨的產業扶貧政策,發展庭院經濟,走上了養牛路,硬是在困境中闖出了新出路,過上了“牛”日子。

今年62歲的尹承志是西橋鎮恩州村村民。全家6口人,既需要維持家庭生活,又需要供孩子讀書,全靠尹承志的姑爺賀鳳軍一個人勞動來維持生活,生活過的緊巴巴的。2016年,尹承志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黨的扶貧政策也讓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幸福的曙光——2017年,依託 “菜單式”產業發展項目,尹承志一家每年能增加4200元的資產收益。

然而依靠資產收益項目,雖然能幫助家裡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卻不是長久之策。人們常說“窮則思變”,怎樣才能穩定持久地擺脫貧困,真正把日子過到衣食無憂,成了尹承志苦苦思考的“難題”。後來,當他聽說村裡貧困戶利用國家的 “菜單式”產業發展資金,在自家院裡養牛增收的消息後,不由得怦然心動:“別人能在自家院裡養牛,為什麼自己不能養牛呢?別人能幹的事,自己也能幹。”於是,依託農家院發展庭院養牛業,逐漸在尹承志的心裡紮下了根。

機遇只偏愛於有準備的頭腦。2018年,尹承志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按照產業扶貧政策,尹承志獲得 “菜單式”產業發展鞏固提高扶貧項目資金2.4萬元。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尹承志沒有簡單的選擇資產收益項目,而是把眼光對準了養殖業——他決定利用2.4萬元的資金,在自家院裡發展養牛產業,走出一條養牛脫貧路。目標定了,思路有了,資金又成了難題。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尹承志又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借了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用籌集來的7.4萬元資金,購買了6頭基礎母牛,並迅速開始了建牛舍,購設施,買草料,清牛糞,抓防疫等的一系列動作,走上了轟轟烈烈的養牛路。為了幫助他養好牛,旗農牧業局下派的產業指導員不僅多次入戶指導養殖技術,還送給他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駐村工作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也經常到他家裡進行走訪,及時叮囑他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功夫不付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飼養,尹承志家裡的6頭牛增加到18頭,並將其中的 5頭牛出售,獲利6萬元,家裡還存欄13頭。

“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了我發展產業的機會和動力,我一定好好幹,爭取把牛養好,把日子過好。”嚐到了產業發展甜頭的尹承志,對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讚不絕口。

有一次駐村工作隊到尹承志家走訪。正在清理牛糞的他,看見工作隊來了,高興地迎上去,並指著窗下的一個牛犢說:“看!昨晚下的牛犢,現在一個牛犢能賣6000多塊呀!”尹承志那幅高興的樣子,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個60多歲的老人,反倒像一個年幼的孩子。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機遇面前,作為一名60多歲的養牛老漢,尹承志依託家裡的小庭院做起了產業發展的大文章,實現了脫貧夢——一年下來,僅憑養牛,收入就達5萬餘元,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如今,牛不僅成為他家庭院裡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成了他發財致富的“搖錢樹”。而他的成功,也吸引了鄰村不少養殖戶上門取經,尹承志儼然成為貧困戶學習的榜樣。

走好養牛路,過好“牛”日子,正在尹承志家成為美好的現實!(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馬文基 林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