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傳統與互聯網的陰陽觀

今天繼續閱讀新零售,新零售是阿里巴巴率先舉起的一面大旗,後入場的騰訊雖然失了先機,但兩者殊途同歸,最後的落點都是“數據賦能”。 阿里巴巴CEO張勇為新零售做出的解釋是:“用大數據賦能,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阿里巴巴的數據賦能在於直接介入零售,用數據進人、貨、場的重構,使其運行更快捷,更高效。阿里的前期用陰陽學說來說就是陰,走奇而致勝,現在線上線下結合方是陰陽互補!

而騰訊在2018年“兩會”後的媒體採訪中,馬化騰談到騰訊為什麼頻頻佈局線下零售:“原來零售企業和電商是對立的,是一個此消彼長、互斥的業態,所以過去這十幾年零售企業很悲觀,基本上被線上的電商侵蝕了其原有的份額。現在我們發現,傳統零售和線上電商彼此間的融合開始了,已經不再互斥。用戶的體驗需要線上、線下整合,傳統線下的體驗是沒法簡單用線上替代的,畢竟人作為一個實體,總要生活在周邊。” 因此,很多企業希望尋找一套合適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在這個基礎上,騰訊當然也要抓住機會,通過數字化機遇打通人、貨、場。 馬化騰進一步解釋了騰訊的定位——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更多的方案是助力、賦能,提供一層很薄的能力,包括用戶的連接能力、小程序、公眾號、雲、AI等。它們都是為用戶服務的,同時聯合周邊的生態合作伙伴、開發商一起為用戶服務,這對騰訊來說沒有利益衝突。 這就是騰訊的新零售,馬化騰稱之為“智慧零售”,其核心也是數據賦能。騰訊的數據賦能在於利用其數據做陰陽之間的界限,做相互置換與引導,在不改變本身定位下,給自己的數據做了商業賦能與變現,並且通過擴大期賦能效應來促進自身成長!

用傳統的思想解讀最新的變化,現在才是互聯網真正從泡沫走向真實的開始,在互聯網初始階段互聯網就是虛、陰等,雖有一定能效,但能效未顯。如今不管是數據賦能或者依託與互聯網的人與物,已經做到陰陽相合,虛實相生,相互依賴相互成長,方才脫離獨陰難存的狀況。“數據賦能”提升“場”的效率,是新零售的三大核心邏輯之一。數據是新時代的“能源”,數據無色、無味、無形,卻默默地“滋潤”著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讓零售質變為更高效率的零售。 在全新的零售革命下,誰的數據賦能力強,誰就能獲得這次革命的關鍵籌碼,所以任何可以交互的數據慢慢的都被植入“賦能”的角色,新興行業層出不窮,以流量帶動消費!

雖然未來數據流量,將直接引導消費趨勢與價值走向,但流量如河,妥善使用與引導,並規範保密、安全措施,才是未來流量經濟或流量生活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