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如果您的孩子

1. 每次寫作業都需要您催促,不要求他寫,他根本不會主動動筆。

2. 每次看到作業,臉上都會露出不耐,厭惡的表情。

3. 經常上課遲到、曠課,不願意去學校。

4. 對作業、學校、老師感到厭煩。

如果您的孩子擁有以上幾點特徵,那您可得注意了,您的孩子現在正處於"厭學"狀態!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1、 孩子為什麼會不想學習了呢?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想

習?以前學習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現在不逼Ta根本不主動學。

是啊,學習,為人父母的,唯一的指望不就是想讓子女以後能

有出息,能不愁吃不愁穿。為了這個,很多父母寧願自己捱餓,也要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面對掏心掏肺的父母,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懂事?還是不想學習呢?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1. 學煩了,學累了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留意過一個現象,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累

了。我曾在知乎上看過過一位"神童"媽媽的教育分享:

孩子是男孩,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媽媽就送孩子去藝術機構學習課外興趣,學了街舞、美術、口才、啟蒙象棋。平均每週要上2天班的興趣課。

上了小學後,媽媽就沒讓孩子繼續上興趣班,不過語文,英語,數學倒是統統給孩子報了個遍。孩子的成績一直很優秀,一直是全校前十,但是在孩子小升初之後,媽媽發現孩子突然變了,天天上的補習班孩子不願意去了,以前聽話懂事的孩子也時常跟自己頂撞起來。恨鐵不成鋼的媽媽沒少打孩子,孩子被打哭,媽媽心裡疼。媽媽很苦惱,她不知道為什麼一向品學兼優的孩子為什麼不想學了,難道是她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也錯了嗎?

這位媽媽的教育投入資金很大,看得出來,這位媽媽是特別想讓孩子優秀,為此可謂是不惜重金!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不知道這位媽媽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您孩子學習的程度是不是太強了!三歲,孩子就得上這麼多的興趣班,在別的孩子可能嬉戲打鬧的時候,您的孩子卻在瘋狂的學習,他在該玩的年紀被迫學習,又在該學習的年紀拿命學習。

一根繩子是不能繃得太緊的,中國有句古話叫"過剛以折",人不是機器,做不到每時每刻,每分每秒的都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孩子也是一樣,他在該玩鬧休息的時間被迫學習,那麼當他想玩了,想休息了,自然而然的會跟學習發生衝突。

該休息時就休息,別讓孩子太累

現在的家長往往都有一種特別的緊張感,總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停下來休息的話,下一秒就會被無數的孩子追趕並超越。為此,家長們都恨不得把孩子掰成好幾份,恨不得讓孩子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學完。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孩子再苦不就苦這兩年嗎?先苦後甜,我現在讓Ta拼,就算孩子現在恨我,等TA長大了,就會明白我這是為Ta好。

孩子不往死裡學,到時候考不上好大學出來怎麼找工作,只有孩子成績好了,以後才能出人頭地。

別的孩子都學,我家孩子只有更努力學,才能超過他們。

……

相信這一類的話語,家長們是時常掛在嘴邊的,沒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孩子更好的,為此我們不惜自己受苦受累,但只要孩子好,一切就都值得。

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緊了呢?在孩子上學的年紀,我們過早的替孩子考慮到這兒考慮到那兒,但這兒是不是我們想的太多了呢?

孩子才上初中,我們就已經替孩子想到了大學,在孩子上高中,我們就開始替孩子考慮起哪個工作好,哪個工作賺錢多,在孩子上大學,我們就開始替孩子籌備起未來的彩禮跟婚房了。

這是所有中國式家長的通病,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正因為太愛,我們恨不得把孩子一輩子呵護在手心裡,恨不得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替孩子抗了。

這樣的父母稱得上是偉大,但也稱得上是悲哀。

他們一邊全心全意的為孩子掏心掏肺,一邊又在不經意間把孩子捆綁的太緊。

別把孩子捆的太緊,孩子遲早會長大,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2. 沒有學習目標

現在絕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為誰而學,或者說:

他們認為自己是在替老師跟家長學習。

很多老師都曾在課堂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明白,你不是為了我學習,是為你自己學習。

這句話老師可能已經說了無數遍了,但孩子真的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學的嗎?

作為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前輩,我僅站在我的角度闡明一下我的觀點。

只能說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初三以前,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為誰而學的。您可以抽空問下您的孩子,問問Ta,學習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

這兩個問題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幼稚倒了極點,但對孩子來說,這些問題勘得上是人生疑問了。孩子的學習其實往往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的學的,他們只是被動的完成父母或是老師的任務而已。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有人說,學生分兩種,好學生跟差學生,不是好學生的就是差學生。之所以出現了這兩種不同的群體,只因為一點。

好學生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他們找到了學習的目標 ,如:長大了想當科學家,為此他必須好好學習儲備知識,為以後成為科學家打好基礎。又或他們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他們願意學習,喜歡學習。當然了同理,沒能達到還學生層次的學生們,也只能他們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不喜歡學習。

喜歡是一個有魔力的詞,喜歡一個人,你可以為他做出許多看似荒唐的舉動。喜歡一樣事物,你會毫無理由的喜歡。同理,如果一個孩子喜歡學習,那麼不需要任何人督促TA,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學習。

與其給孩子報六七個補習班,不如培養孩子喜歡學習。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3.
看不到成效

區別學生不同程度的就只有一樣——成績。所謂的好學生就是成績突出的學生,所謂的差學生就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故為差學生。

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好學生,都希望可以受到老師的表揚,父母的讚許,以及同學們的羨慕。

為此,有無數的孩子不惜挑燈夜戰,奮戰到凌晨深夜。但是,每當成績下發的時,總會有那麼一批學生感到心有所惑,內心不甘。

為什麼自己也努力了,也拼搏了,為什麼自己的成績依舊達不到優秀。

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好好安撫孩子,不要指責謾罵孩子!

孩子學習需要鼓勵,需要支持,有些家長就只是關心孩子的成績,完全不在意孩子的心靈。孩子考好了喜笑顏開,孩子考差了,言辭激烈,不經意間就會傷到孩子的心。

孩子得了“厭學症”,病根是在這裡,父母引導需要對症下藥

孩子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家長必須要用心呵護。

我有一個朋友,一次閒聊時,他跟我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我媽當初是這麼罵我的,直至現在有時候回想起來,我都有種想哭的衝動。

這句話是我這這個朋友哭著說的,有時候父母的一句話,會讓孩子記住終生。

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謾罵指責孩子,要多鼓勵孩子,一次沒考好,下一次就更加努力,總有考好的時候。孩子不要急,家長更不要急!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認同與鼓勵,千萬別把孩子逼得太緊。

4. 結語

孩子不是機器,別把孩子逼得太緊,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孩子

不是超人,他也需要鼓勵和支持;孩子需要目標,只有孩子想幹的事情,他才能幹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