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樑,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1.

“哥哥”張國榮是很多人心中無法磨滅的男神,一生善良溫厚,卻被抑鬱症,痛苦的折磨了兩年。

快樂成為如此困難的事情,哥哥累了。結束意味著解脫,於是,繁華的人生翩然謝幕。

他留下一紙遺書,來感謝那些陪伴他抗衡抑鬱的朋友們。末尾的那句話,道出了令人錐心泣血的感觸:“我一生沒做過錯事,為何會這樣?”

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梁,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這大概也是所有抑鬱症患者哀怨和無措的心聲吧。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起,“抑鬱症”這個生僻的詞語走近了我們,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當年,那部《我們的十年》,還在熱映期間。

卻傳來了男主演郭宇辰的扮演者,喬任梁棄世的消息。

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梁,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得知他出事,《十年》的劇組,還有眾多喜歡他的粉絲們,都陷入了沉沉的哀傷之中。

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在娛樂圈中有著極好的人緣的喬任梁,怎麼會深陷抑鬱而無法自拔?

印象中的他,總是洋溢著快樂。陽光中帶著不羈,乖巧中略帶頑劣,一副樂觀、自由、奔跑的大男孩形象。那張漂亮臉,從前笑得有多沒心沒肺,現在就有多麼讓人痛心。

趙麗穎一度哽咽著,唱完陳奕迅的《十年》,去紀念,那個曾經,給了無數人溫暖,卻沒能溫暖得了自己的——喬任梁。

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梁,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2.

曾經覺得,抑鬱症離我的生活很遙遠,那種能夠吞噬生存慾望的憂鬱情緒,也許只是個例。

直到它毫無徵兆的發生在我的生活裡,讓我親眼目睹年輕的生命枯竭耗盡,溫馨的家庭支離破碎,年邁的老人淚眼縱橫。

2017年的夏末,一位飽受抑鬱折磨的同事,棄我們而去。

我知道他沒有放棄過治療,也曾試圖通過自行車遠騎、野營拉練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可憐病情不見好轉,又患上了躁鬱症。

病狀的折磨,加之藥物的副作用,讓他的堅強徹底潰洩。

仍然記得,那一天,雨過清新,太陽溫和高照,卻沒有把溫暖送到他的心裡。

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梁,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那裡,視野開闊,風景秀美,卻沒能換回他對世界的留戀。

那一天,他的小女兒,剛剛滿月,酣睡在襁褓中,卻被剝奪了享受父愛的機會。

焦急的妻子,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來回走在空曠的山頂,一遍又一遍,聲嘶力竭的呼喚他的名字,卻始終沒有回應,也不會再有回應了。

那一聲聲,戳心的呼喊,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裡,無法抹去。

我的心被撕扯著,痛。

不只是對生命的逝去的惋惜,更是被眼前無力迴天的挫敗感,深深地鞭撻。

3.

該怎樣從死神的手中,把陷入抑鬱的朋友拽回來?

讓他們重新獲得,生的勇氣,活的動力?

抑鬱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觸摸到他們的靈魂,去撫慰那個受傷的影子?

其實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深度的憂鬱,能夠使人對一切事物,都興趣索然,甚至,覺得麻煩。也會讓你對周圍所有事物,漸漸失去愛的能力。

相反,它卻滋生了低落、自我否定、睏倦、懈怠、麻木和焦慮。

眼看著,能夠給你快樂感覺的事物,一件件的減少,生活的細碎常常使你覺得一切毫無意義。

仍然不放棄的努力活著,是不想讓身邊愛著自己的人蒙受誤解。

每一個夜晚都在與悵然惆思做著對抗,真想好好睡一覺,期待再次睜開雙眼時一切都是豁然開朗。然而,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循環往復。

陽光太刺眼。絕望的黑夜,又孤獨的讓人畏懼。

身體裡有一個巨大的黑洞,越是想填補它,就越是充滿了無能為力的挫敗感。而那個深邃的黑洞,似乎也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把生的希望,一點點的吞噬。

是不是很可怕?

4.

他們脆弱嗎?不。

每一個正在經歷抑鬱困擾的人,都會覺得身體裡有兩個做著博弈的自己。一個要積極的生活,另一個要消沉的放棄。

消沉的那一個,總是讓你覺得,更接近真實的自己。因為,放棄更容易做到,痛苦也會少很多。

或許抑鬱的痛苦,正是來源於掙扎,——絕望中掙扎。

他們的心聲,常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 那些想要一吐為快的情緒,漸漸地欲言又止,最終,不想啟齒。感同身受是他們渴望而又不能奢望的訴求。

最初,他們總是控制不住的想哭泣。漸漸地,眼淚都成為奢華的饋贈。一位走出重度抑鬱的人,這樣形容當時的自己——“我希望我可以哭得,像天空那般隨意,眼淚不會卡在靈魂裡。”

沒有經歷過憂鬱的我們,的確沒有資格對他們的感受妄加評判。

溫良的哥哥,不羈的喬任梁,抑鬱的黑洞緣何總能吞噬人生的陽光?

安德魯.所羅門在《走出憂鬱》一書中說:憂鬱時,你需要別人的愛,但憂鬱症會破壞別人對你的愛。憂鬱的人會拿釘子扎破自己的救生筏。

現在,我們終於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是那樣的需要愛,又那樣矛盾的拒絕我們的善意。

所以,如果你還有機會,請給予身邊陷入憂鬱的朋友,最大的包容和接納。去擁抱他們的靈魂,溫暖的陪伴他們吧。用最善意的微笑賦予他們勇氣,重建自我,去發掘生活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