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专访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陈钟晗

全媒体记者 许泽淳

笔走龙蛇,泼墨成丘壑;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陈钟晗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但他的骨子里留着华裔的血,他对中国的热爱从他对书画的痴迷便可见一斑。作为一名双手皆能运笔的书法家,陈钟晗的出彩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至少花两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他是一名营销经纪,工作较为繁忙,但他总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挤出空隙,哪怕是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他说:学习书法不要好高骛远,不得其法切勿随意“创”字,汉字是“写”出来,不是“画”出来的。


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专访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陈钟晗

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 陈钟晗


勤能补拙 苦练左笔

陈钟晗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学也在新加坡,但他从小对中国儒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兴趣。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0%以上,汉语言文化占据一定的比重。但官方的语言还是以英语为主,陈钟晗接触书法是在17岁时,当时还在初级学院读书,这个时候对书法的认知只停留在“皮毛”层面。

正式进行书法的系统学习是在38岁的时候,这时候陈钟晗是一名燃油营销经纪,从事贸易的相关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幡然发觉,人生不应只有生活的苟且,还要有一门修行养性的兴趣嗜好。于是他重拾旧好,进行书法的学习。2017年,陈钟晗加入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开始“拜师学艺”。

一开始陈钟晗学的是楷书“颜体”,通过半年的学习后,书法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他遇到了瓶颈。于是他改变创作方向,重新拜师,进行行草的学习,正式成为新加坡书法名家余国郎老师的弟子。

“余国郎老师写字有一个特点,他擅长左手写字,但他其实是一个右撇子,他用左手写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破自己的惯用思维,运笔灵活,用时短,行书快,且左手写的字比右手写的艺术造诣更高,”陈钟晗回忆恩师,“所以我决定跟余老师学书法——尤其是左笔!”

刚学习左手书法的时候,陈钟晗花了很大的功夫,他从来没用左手写字,改掉三十多年的写字习惯,一切从零开始,无异于初生幼儿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陈钟晗摒弃杂念,刻苦钻研,每天花三四个小时进行书法练习。他的观点是写字要让别人看得懂,讲究“字出有据”,要求“自己写的每个字都可以在书法典籍上找到章法”。

作为一名从事贸易工作的生意人,陈钟晗几乎每天的行程都安排满满,但是他总能挤出时间进行艺术创作。经常早上五点起床,夜里一点睡觉,起床后和睡觉前的时间就是他练字的黄金时间。每天睡眠不超过6个小时,他把睡觉的时间拿来创作,却不觉得困顿,书法带给他的不仅是内心的沉静,更有精神的丰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通过两个月的适应期,陈钟晗已经能用左手自如地写字了。


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专访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陈钟晗

陈钟晗书法作品


天道酬勤 大器晚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陈钟晗的创作心路再合适不过。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在左手能进行创作后,陈钟晗书法有了长进,但进步不大。余老师挖苦他:你把作品发上社交软件时别说是我的学生。

调侃归调侃,余老师还是给陈钟晗提出切实有效的学习建议。他让陈钟晗先临摹“当代草圣”于右任的书法——于右任草书,用笔纯为中锋,线条较为纤细,而圆劲一如行楷,其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的《标准草书》对草书的初学者影响巨大。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余老师又让陈钟晗学习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书法,弘一法师的行书特点是“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陈钟晗专攻“细笔法”,而老师却让他用细笔练习朴拙的书法,这让他摸不着头脑。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陈钟晗把作品拿给余老师看,老师又把他数落了一顿:笔法太硬、太死,结体和布局太过整齐,运笔控制得“太好”,太刻意。陈钟晗自嘲道:从未听说过“布局整齐、笔势控制得好”也是缺点。但老师既然这么评改,定有他的道理,于是陈钟晗继续琢磨,精益求精。

一年之后,陈钟晗再把作品拿给老师看,老师欣慰地点点头——他修得了自己的“法门”,可以出师了。在余老师的众多学生中,陈钟晗的书法是“最不像”余老师书法风格的那一个。回顾余国郎对自己的指导,陈钟晗心里满是感激,时至今日他终于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学习书法需博览众长,择优祛劣,并引为己用,切忌一味地模仿,要领悟、要专研,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笨鸟先飞,跛鳖千里,也许陈钟晗并没有过高的天赋,但是勤奋和坚持,绝对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力。

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专访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陈钟晗

陈钟晗书法作品


研文“脱俗” 臻于至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019年,陈钟晗逐渐地参加一些大型的书画大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在新加坡第38届陈之初博士美术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第三届神州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首届岭南杯全球华人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在获得首届岭南杯全球华人书画大赛金奖后,新加坡国内知名媒体《联合早报》还对陈钟晗做了专访报道,在岭南杯的众多参赛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获得金奖的新加坡人!

对于自己的获奖,陈钟晗踌躇满志:本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能获奖,但我作为外国参赛选手也获奖了,证明努力还是有回报的,这对于我的艺术创作之路也是一种鞭挞。

陈钟晗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常常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现在的他会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中华文化的研究,他认为,艺术不能只流于表面,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书法是文化艺苑中的瑰宝,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练好书法必须深究中华文化,包括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他正慢慢地去掉作品中的“俗气”,只有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创作的艺术作品才能“脱俗”。他常常会把刚创作的作品撕掉,因为他觉得不满意,对此他解释道:学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现在我的技法趋于稳定,但还有进步的空间,一天比一天进步,撕掉不好的作品,鞭策着我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来。

陈钟晗是一个“业余”的书法家,但他对书法的热爱却十分专一,因为书法带给他的收获是不可比拟的——他的右手擅于楷书,端端正正,这是他为人的准则;他的左手工于行草,潇洒飘逸,这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书中有“法”,美中有“意”,练字能陶冶情操,亦能撷取内心平静;他并不是靠“卖字”为生,但他希望他的字能流传开来,不说是“流芳千古”,至少也有人认可甚至学习他的技法。

采访的最后,陈钟晗分享了他关于“书法”的理解——在学习书法的技法和法度时,应该努力从历史典籍中汲取养分,广读经典,临摹古帖。以敬畏之心学古人之“法”,再创自己之“法”。师心自用地闭门造车,“自得其乐”,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专访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陈钟晗

陈钟晗书法作品


人物名片

陈钟晗,字鳌振,1979年生,新加坡人(祖籍潮州),国际左手书法研究会会员,东莞市金羊书画院荣誉院长。曾获得新加坡第38届陈之初博士美术优秀奖、首届岭南杯全球华人书画大赛金奖、第三届神州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第十二期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画春节联欢晚会全国书画大赛特别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