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我讀過很多史書,縱觀千古,數不盡的名流,寵辱匆匆,花開花寂。唯崇拜一人,後周世宗柴榮。

沒錯,就是那位剛繼位就立下“朕當以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雄心壯志的柴榮。“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深刻踐行者。世宗雄才大略、勤政愛民、一生戎馬、勇字當先,奈何天不假年,在位不到六載,壯志未酬便遺恨離世,年僅39歲。而後不到半年,便被他親手栽培的託孤重臣趙匡胤篡權,把他8歲的兒子柴宗訓趕下皇位。

柴榮早年

公元921年,柴榮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彼時正值唐末連年戰亂,是為我國曆史上最為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及其父柴守禮那一代開始家道中落,幼年柴榮無奈投奔姑母。其姑母曾是唐莊宗的嬪御(盲猜長相氣質應該算是個美女),唐莊宗死後唐明宗遣其歸家,途中偶遇年輕時的郭威,二人一見傾心,結髮為夫妻,柴榮也便成了郭威的養子。

戰亂時期,郭威作為壯丁肯定是要從軍打仗的,柴榮為了幫助姑母賺錢補貼家用,十四歲便跟隨同鄉商人推車往返各地販賣茶葉,小小年紀便嚐盡人間疾苦。在這期間少年柴榮也不忘苦讀史書、勤習武藝,深得郭威喜愛,視如己出。此時郭威追隨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在征戰中略有建樹當了軍官。郭威開導柴榮,現在軍閥割據,經商不如習武,救家不如救國。柴榮便棄商從戎,追隨郭威南征北戰。

後漢政權建立後,郭威因戰功顯赫,被劉知遠任命為樞密副使,掌握重兵。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封郭威為樞密使兼宰相,開始獨攬軍政大權,又在北伐契丹時屢立大功,負責鎮守邊關。此時漢隱帝覺得郭威功高蓋主,遂起殺心,殺了郭威和柴榮留居在京城開封的所有親屬,郭威盛怒之下發動兵變殺了劉承祐,立劉贇(劉崇的兒子)繼位,假借北伐之名調出重兵又身披黃旗折返開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

此時,歷史的強運血淋淋的眷顧了柴榮。因為漢隱帝殺了郭威的三個兒子(柴榮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也被漢隱帝殺了),柴榮便成了郭威皇位的唯一繼承人。皇儲身份的柴榮,被郭威派去做了地方官,從基層學習治國。早年投靠郭威的趙匡胤,也得到了柴榮的賞識,一手培養並提拔了趙匡胤。趙匡胤認識柴榮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運轉折。

世宗繼位

郭威出身貧寒,秉性端良,在位期間勤政愛民,虛心納諫,改革弊政,發展工農,使後周國力日漸強盛的同時,也給柴榮樹立了一個非常積極的明君榜樣。公元954年,僅在位三年的郭威去世,33歲的柴榮登基成為新皇,是為後周世宗,年號顯德。

年富力強的柴榮雄心勃勃,意氣風發,問擅觀天象的左諫議大夫王樸:“朕當得幾年?”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曰:“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隔著千年的風雨,我仍被世宗的宏偉目標深深折服。

世宗繼位後不久,北漢國君劉崇為報殺子之仇奪國之恨(郭威兵變時殺了劉崇之子劉贇),北結契丹,南犯中原。柴榮要御駕親征,遭眾臣力勸,因為後周正處於政權交替的敏感期,朝內大臣和軍中將士都對柴榮的能力持觀望態度,一是政權不穩,親征太冒險,二是萬一京城開封發動兵變,後果不堪設想。

柴榮深思熟慮後,力排眾議。因為這場戰爭關乎後周存亡,只有親臨陣地督戰他才能掌控局勢,而且他要憑鐵血帝王的形象樹立軍政威信,以此來穩固政權。柴榮決意率軍御駕親征,在高平與北漢軍隊遭遇,結果後周的右路軍不戰而逃,柴榮不畏矢石率張永德(郭威的駙馬,殿前司都點檢,為禁軍最高統帥)和趙匡胤左右夾擊,大敗北漢軍隊,契丹軍見勢潰逃。

高平之戰大捷,趙匡胤殺敵有功,得到了皇親張永德賞識,並被柴榮晉升為禁軍高級將領。右路軍的潰敗讓柴榮意識到禁軍亟待整頓,於是趙匡胤奉旨整軍,把老弱病殘遣鄉務農,只留精神小夥,提拔了一票中下級軍官。為6年後篡權奪位黃袍加身,埋下伏筆。柴榮一生無過,非要硬挑他的缺點,那就是他忽略了人性的貪婪,他太信任趙匡胤了,一直苦心栽培施以重恩。哎!

勵精圖治

政權鞏固之後,柴榮開始潛心發展國力,剋制執政,廣納賢士,刺激農耕,優化科舉。

剋制執政。五代時期法治黑暗,柴榮令人重新修訂法典。史書記載柴榮在位期間,從未枉殺一人,也從未因個人喜惡實施獎懲,並且還經常自我批評。讓朝臣們寫下命題作文《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君臣坦誠以待,執政環境空前開明。

廣納賢士。柴榮讓在朝文臣每人舉薦一位賢士,只要有才華品行佳,即便是自己親友也無妨,但是被舉薦人一旦在為官時貪汙亂政,則視情節輕重連坐舉主。

刺激農耕。五代連年戰亂,很多農田實際耕種面積大大小於之前統計的納稅面積,於是柴榮下令重新測量。並且流民撿種沒有主人的荒地,3年內田地主人回來只歸還一半面積即可,5年沒回來,田地就歸現耕種者。

優化科舉。五代戰亂重武輕文,科舉制度名存實亡。柴榮在位6年不僅每年都進行科舉考試,還增加了制科,制科就是非常規考試選拔專項人才,這也側面說明柴榮對教育的重視和對人才的渴求。

佛教的朋友可能對柴榮滅佛事件心存芥蒂,這裡我補充一下柴榮滅佛的背景。唐朝非常信奉佛教,到了五代十國,民間信佛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甚至私融銅錢去鑄造佛像佛具,各處大肆修建寺廟,很多青壯年去寺廟當和尚,社會勞動力銳減。柴榮滅佛時說,如果菩薩心善,肯定願意看到國富民強,拆毀寺廟佛像這件事如果菩薩怪罪,我柴榮一己承擔。

南征北戰

柴榮令朝臣每人寫一份《平邊策》,制定統一天下的策略,最終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定下策略之後,第一步就是徵南唐,柴榮依舊親征,率趙匡胤等將攻打後周和南唐邊境的軍事重地,壽州。圍攻一年潰敗數路援軍,南唐皇帝李璟(後主李煜他爹)想割淮南的六州求和,柴榮不允,前後三度徵南唐,最終攻下淮南十州,李璟實在受不了了,又送柴榮四州,表示不再稱帝,並用後周年號紀年,柴榮這才班師回京,自此富庶的淮南十四州悉數劃入後周版圖。

回開封以後,柴榮因趙匡胤在三徵南唐中屢立奇功,再度晉升趙匡胤軍職,此時趙已經是禁軍高級將領中的核心成員,職權僅次於禁軍兩大司的一把手:郭威的駙馬張永德(殿前司一把手,都點檢)和郭威的外甥李重進(侍衛司一把手,都指揮使)。

公元959年,柴榮改變了征戰計劃,決定暫時放棄南征轉而北征契丹。因為契丹在柴榮徵南唐期間屢屢犯境,而且契丹所佔領的燕雲十六州(今京津地區)是中原和契丹的分界地,是軍事重地,拿下此地對北伐契丹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拓展閱讀:燕雲十六州本來就屬於中原,是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拱手讓給契丹的。石敬瑭一心想建立後晉稱帝,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認當時的契丹太宗耶律德光為父,雖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還大10歲。歷史上很多漢王朝懼怕契丹這種彪悍的遊牧民族,不是和親就是割地,像柴榮這種敢於徵契丹的皇帝還是很罕見的。

柴榮北征契丹時一路凱歌,收復燕南(今河北北部),打到固安(北京城南50公里左右)時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會議上柴榮與一眾高級將領發生重大意見分歧。眾將一致認為,此役取了燕南地區已是不世之功,再打下去就是幽州(北京),而幽州以北便是契丹的重兵集結之地,宜回京從長計議。而柴榮決意繼續北伐,誰料攻克固安當天,忽覺身體嚴重不適,這才停止北伐。數日後,柴榮病情越來越重,決定班師回朝。

世宗託孤

寫到這裡我很悲痛,因為距離世宗離世還有月餘。他自己也感覺到命不久矣,可天下未定,壯志未酬,更可怕的是他目前最大的兒子柴宗訓年僅7歲,難當社稷之重。在生命中最後的一個多月裡,柴榮苦心安排了軍、政、地方節度使三方輔政的格局,以保幼子繼承江山。

首先是立後,立了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之女為後,其實在此之前病逝的皇后就是符彥卿的另一個女兒,再度立後依舊選他女兒,是因為符彥卿集團是當時實力最強勁的地方軍事集團,天雄軍地理位置北可抵禦契丹入侵,南可牽制京城開封兵變。你符彥卿當姥爺的總不能奪外孫的皇位吧?

政治方面,範質、王溥和魏仁浦皆為內閣權臣,併為相位。範質性格暴躁,喜歡面責同僚,執政廉潔。王溥忠誠卻又吝嗇,也是柴榮繼位初期北漢和契丹聯手南犯後周時,唯一主張柴榮親征的大臣。魏仁浦忠誠,是位品行端正的謙謙君子。這三位宰相的性格缺陷使然,決定了他們不能形成威脅幼子的政治集團。

軍事方面,託孤趙匡胤(世宗啊世宗,您怎知託孤的便是半年後篡權的國賊),把趙匡胤晉升為殿前司都點檢,也就是禁軍兩位最高指揮官之一,另一位是侍衛司都指揮使李重進,戍邊去了。柴榮還留了一手,他把兵符也就是調兵權留給了侍衛司的二把手副都指揮使韓通,用以制衡趙匡胤

公元959年7月27日,世宗遺恨離世。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導演假傳契丹再度南犯後周,宰相範質、王溥命趙導演領兵出京應戰,到開封城外20公里的陳橋驛安營紮寨,假裝醉酒沉睡,提前指使一幫軍事將領擁到趙導演大營前山呼萬歲,趙導演假裝驚醒推辭,此時不知哪個遭千殺的狗奴才給趙導演披上龍袍,此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後進京把世宗8歲的兒子,20多歲的皇后孤兒寡母趕下皇位!

恨只恨蒼天,天不假年!怨只怨世宗,對趙匡胤恩重如山!痛哉世宗!惜哉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