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負面清單”6年5次“瘦身”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提出具體工作任務,在吸引外資方面要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准入負面清單。

6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隨著這兩個“清單”7月30日起正式施行,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縮減至40項,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條目縮減至37項。

11月7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深化對外開放方面提出,繼續壓減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保障開放舉措有效實施,持續提升開放水平。

自貿區“負面清單” 6年5次“瘦身”

具體來看,2018年版負面清單由2017年的63項減至48項,2018年版保留的限制措施與2011年版相比減少約四分之三,製造業基本放開,服務業和其他領域也有序推進開放。2019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保持了2018年版的體例結構,進一步精簡了負面清單,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8項措施減至40項,較2018年壓減16.7%。

自貿區“負面清單”6年5次“瘦身”

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6年來歷經5次“瘦身”。2013年9月份,自貿區第一份負面清單因上海自貿區設立而出臺,設立之初為190項。2014年,縮減至139項。2015年,在自貿區擴容之際,減至122項,同時擴展到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2017版自貿區負面清單減至95項,並覆蓋當時的11個自貿試驗區。2018年自貿區負面清單減至45項。2019年進一步推出一批開放措施,自貿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減至37項,較2018年壓減17.8%。

梳理2019年版負面清單內容可以發現,在交通運輸、增值電信、基礎設施等領域,以及製造業、採礦業、農業領域均推出了新的開放措施,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負面清單條目 將進一步減少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利用外資規模穩步增長。今年前9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871家,實際使用外資6832.1億元,同比增長6.5%;9月份實際使用外資791.8億元,同比增長3.8%。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近日在“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從2017年到此次《意見》的發佈,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四份關於利用外資方面的文件。這些文件可以說對於改善我們吸引外資的環境、增強外資到中國來投資的信心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未來負面清單條目還會進一步減少,中國對外資開放的大門還會越來越大。

談到未來可行的進一步開放的產業或領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營商環境中心主任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鼓勵外資進入,不僅是資金融通,更是人才和技術的重要合作渠道,有利於加速中國薄弱產業的人才和技術積累,推動中國相關領域和行業的轉型進度。當前正在實行的負面清單,較前幾年做了大幅壓減,涉及製造業領域的市場準入基本全面放開,下一步負面清單的突破口將聚焦服務業。我們可以看到金融領域的開放幅度和進度已經大幅超出預期,未來隨著自貿區、新區的先行先試探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外資准入制度也有望有所突破。

“壓減負面清單,不僅為外資進入中國擴大了空間,而且有利於提升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進一步開放的領域主要是第三產業,如金融業已經明確到2021年取消證券業、期貨公司、壽險公司的51%外資股權限制,今後在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產業都會進一步擴大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