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這幾天,我狼吞虎嚥地看完了《阿迅》,這是央視主持人朱迅的一本隨筆集,記錄了朱迅的前半生。


從童星到清潔工,從出國到歸來,從“可愛而空洞的花瓶”到央視當家花旦,從“海待”到“接盤俠”,以及她和王志從相識相戀,到結婚生子的心路歷程。


期間,她經歷了親人離世,事業清零重啟;她經歷了背叛、也曾被嘲笑貶損,感受過孤獨,遭遇了絕望,經歷了生死。


她感謝上蒼恩賜、祖先庇護、神仙點撥、貴人相助,還有一直奮鬥的自己,讓她擁有了今天的一切。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朱迅在《阿迅》的後記中,交代了本書的創作初衷。


去年,回大學參加校慶,與同窗時隔18年再聚,多人提到:“現在中國留學生約10萬,在日本華人70萬,自sha率、犯zui率,抑yu症的發病率比我們在校時要高太多了。我們那時那麼苦,現在條件這麼好,孩子們怎麼了?”


回國後,這個問題仍堵在心裡,這些文字就自然流出來了。不願說教,我把自己出國回國的心路歷程和盤托出,希望能在某個無助的夜晚陪伴你,鼓勵你,握住你衝動的手。


朱迅說:“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地,都不要放棄自己的未來。別害怕厄運,他是你的老師。"


看完《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注:本文大部分圖片選自《阿迅》插圖)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1:眼裡有渴望,心中有方向


朱迅第一次拍電影,是在她15歲那年夏天。


那天,她和大姐一起去試鏡,朱迅覺得《搖滾青年》的女主角,非她大姐莫屬。


可是,導演田壯壯卻向男主角陶金力薦朱迅,理由是:“她眼裡有渴望”。


角色定好後,朱迅開始讀劇本、練霹靂、改造型,化妝師把她打造成“爆炸式麥穗頭、墨綠色牛仔裙、煙燻眼、鮮紅唇”的一個叛逆十足的搖滾少女。


沒想到,電影公映後,朱迅“火”了,走在街上,她的回頭率明顯提升,信件鋪天蓋地,找她拍戲的劇組絡繹不絕。


一個人如果沒有渴望,即使機會擺在ta面前,ta也會選擇繞道而行,機會就會與之失之交臂。


而一個人如果想做什麼,就會全力以赴去實現它,眼裡有渴望,心中有方向。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2:媽媽的尊重,是孩子的福氣


對於朱迅拍電影,老師非常反對,理由是“考不上大學就毀了”。


還有個老師專門寫信給遠在日本的朱迅媽媽,言辭懇切:“攝製組的人趿拉著拖鞋來學校找朱迅,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接到信,媽媽打來電話,朱迅輕聲重複:“我真的喜歡電影。”


媽媽沒有反對她,而是對她說:


你的前途,我不當導演,我做觀眾--你最忠實的觀眾!


朱迅說:“

感謝媽媽的尊重,一輩子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最大的幸福。並且有了家人的喝彩,一切變得格外有意義。”


表演給了充滿幻想的她極大的滿足感,生活有如此多的可能,讓朱迅對生活也有了更多敬意。


媽媽越尊重孩子,孩子越信任媽媽,這樣的孩子懂得自尊自愛,人生也越不容易跑偏,因為她不想辜負媽媽的信任。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3:老不離家是貴人,少不離家是廢人


1990年9月9日,朱迅出國。


她放心不下姥姥,又是給姥姥錢,又想請舅舅接姥姥去上海。


姥姥既不要朱迅的錢,又叫朱迅放心,她一個人可以的。


朱迅父母和兩個姐姐都在國外,工作的工作,求學的求學。


姥姥說:“老不離家是貴人,少不離家是廢人,我在這兒看家,等你們回來。”


人在年少時,如果一直在父母身邊,享受父母的庇護,以後父母不在了,你很難獨當一面,隨著年歲漸長,人也就廢了。


反之,人到暮年,不用再為生活奔波,守著老家,等待兒女們歸來時,有個可去之處,這是幸福。


所以,趁年少,能有機會走出去歷練,積累社會經驗,學到一些本領,自強自立,獨立富有,是一種貴氣。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4: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那些活得不盡人意的人,大多沒有目標,還貪圖安逸。


朱迅到日本後,她沒有花父母的錢,而是一邊學習日語,一邊打工掙學費。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掃1樓到18樓的廁所,她要積攢上大學用的120萬日元。


九月的日本,悶熱潮溼,刺鼻臊臭,廁所沒有空調。


清理廁所要求很高,小便池要擦得乾乾淨淨,連漏口邊的一點黃色,都細心用手摳掉。


紙簍裡的髒東西,用手一個個掏掉,再用抹布把便池旁的shiniao擦乾淨。


至於廁所要乾淨到什麼程度,朱迅說,示範的“領導”,拿過一個紙杯,從便池裡接了一杯水,一飲而盡。


朱迅每天累得筋疲力盡,腰直不起來了。


三個月後,朱迅又換了一份在餐館刷盤子的工作。


長時間泡在洗潔精裡,朱迅的手不到一個月就變得粗糙開裂,但她無怨無悔。


自己選擇的,只能背水一戰,毫無退路,為了掙錢,她只能一步步跪著向前走。


掃廁所讓她甩掉了嬌氣,廚房裡她學會了感恩。


正如她說的:“吃苦,苦十年;不吃苦,苦一輩子。”


生活沒有不勞而獲,成功也沒有一蹴而就,只有瞭解艱難,才能感受快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5:長期熬夜,真的會讓你生病


早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把熬夜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與高溫油炸食品同屬一類。


丁香醫生說:“長期的慢性睡眠不足,比急性的通宵熬夜更嚴重。”


我們來看一張朱迅在日本求學時的時間表。


07:20--08:50,上學路程。


09:00--17:00,語言學校上課。


17:00--18:00,打工路程。


18:00--23:00,打工時間。


23:10--00:00,回家路程。


00:00--03:00,做學校作業。


03:00--07:00,睡覺。


一年來,她每天睡眠時間絕不會超過4小時。


長期熬夜,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無益的。


朱迅患了腫瘤,不能不說跟她長期熬夜有關。


我敬佩她的努力上進,也心疼她的辛苦無助,惟願她以後的日子,平安健康,幸福甜蜜。


同時,我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要再熬夜了,沒有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能彌補你身體的“垮臺”。


從今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熬不必要的夜,不敷衍自己,不自我感動,每天保證充足睡眠,精力充沛。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6:所有的好運,都藏著過去的積累


朱迅在大三快結束時,他的朋友修建打電話給她,說NHK正在招人,問朱迅要不要去試試?


她穿著那套藍色的蠟染衣褲,準備去電視臺碰碰運氣。


她看到NHK大樓晃得人眼暈的灰玻璃,樓旁停著大型的轉播車,門前握著稿子、掛著牌子、提著攝像機的工作人員跑來跑去,她覺得自己在做夢,日本是個多麼現實的國家,她怎麼有希望呢?


NHK領導宮本面試朱迅,問她以前做過電視嗎?


朱迅鼓起勇氣說:


我在中國拍過電影,電視劇,也主持過青少年的電視節目。

宮本得知朱迅演過《搖滾青年》時,吃了一驚:


那個在午門前跳舞的女孩就是你?


朱迅點頭,面試通過,朱迅將做NHK《中國語講座》的主持人。


標準的中文發音,讓《中國語講座》人氣飆升,當時,全日本學習中文的有將近100萬人,堅持收看講座的有50萬人。


朱迅被人尊稱為“朱先生。”


在日本只有三種備受尊敬的人才可稱為“先生”--議員、醫生和老師。


接著,朱迅又和SKY簽約,為《亞洲歌壇》採訪王菲、張學友、郭富城、巫啟賢,享受著眾星捧月的青睞。


1997年7月,朱迅又做了《今晚》的主持人,要求精通日、中、英三國語言。


朱迅說她在日本最得意的事,是連續三年獲得了文部省得國費獎學金。


這是所有學生的最高獎學金,不僅免學費,而且每個月還有19.8萬日元的生活補助,這都得益於她的優異成績。


她的事業全面鋪開,可謂春風得意。


朱迅的好運不是與生俱來的,她過去日積月累的舞臺經驗,流利的日語、中文、英語,都為她的事業順利奠定了基礎。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7:人要有隨時清零,從頭再來的本領


正當朱迅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時,她接到國內電話:媽媽病了


她想,姥姥已經不在了,如果在失去哪個家人,她的事業、榮譽、掙來的錢,一切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朱迅要回國。


第一個反對的就是病床上的媽媽,她不想因為自己拖累孩子的前程。


媽媽對朱迅說:


三三,你已經走了那麼多年,現在得到這份工作不容易,待遇好,報酬高,你回國會不習慣的。

爸爸意外贊成:


三三是中國人,生活上過一陣就習慣了。我馬上退休了,你回來可以繼續為黨和國家工作。再說媒體這行,還是把根紮在自己母體文化上最牢靠。


都在有為之年,何不早回來,把精力用於有用之所呢?

朱迅決定要扛起這個家,將之前的一切一切清零,未來如何,只有等回來了再說。


她說:“人只要下了決心,不僅會充滿力量,視野也隨之開闊。


回國後,她做了《正大綜藝》主持人。


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一輩子有飯吃,而是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重新開始的能力和氣魄。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8:每個人都有一段至暗時刻,熬不過,出局;熬過了,出眾


朱迅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正大綜藝》。


然而,事情並沒有她料想得那麼順遂如意,相反,朱迅迎來了她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一天,朱迅正在錄音棚,劇組有個姑娘跑進來,說朱迅上了《中國廣播電視報》。


朱迅高興極了,誰不希望自己被關注呢?


可是,她一看題目,臉就白了:《可愛而空洞的女孩--朱迅》。


她腦子一片空洞,狀態百出:聲音卡住了,錄到最後,突發性失聲。


正大組長在導播間急得團團轉:“從明天起,朱迅暫停出境。”


猶如“晴天霹靂”。


那一晚,她一會兒憤怒,一會兒傷心:誰寫的稿子?這十年的努力白費了嗎?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第二天醒來,她看著被眼淚浸溼的“花瓶”兩字,念頭有了180度的變化:“花瓶”有什麼不好,至少有美化銀屏的功能,就從“花瓶”開始吧。


“空洞”,那就把“空”補上,把“洞”填滿。


朱迅明白了痛苦的原因:把自己放在錯誤的位置上,失重了。


她是帶著“海歸”的光環,成名後的優越感回來的,這真害死人,在國外成功並不代表在中國也會成功。


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人生在高潮、低谷中奔湧向前。


朱迅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愁眉苦臉,她不念過往、不忘初心,把自己放在地上。


從那以後,朱迅爸爸每天遞給她一張《人民日報》,她學著播音員的調調,大聲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


守在媽媽病床邊,朱迅像箇中學生一樣,抱著《古文觀止》,一遍一遍地背。


臺裡還把她送到王璐老師家,改掉了她尖軟的發音習慣。


十節課後,朱迅又恢復了清晰的吐字歸音。


同時,她給主持人寫臺本、為各種工種打盒飯、策劃撰稿、後期編輯、錄音燈光、製片規章、導播輔切,各個部門她都一一涉獵。


她還在筆記本上記錄演播室“偷藝”心得:聲音不可過高、飄、抖;情緒要穩、要沉住氣;要設計“即興”......


朱迅也加緊學習“中國式”待人接物:少說多聽,大事要清醒,小事裝糊塗。管好嘴巴,加緊尾巴,心裡有觀眾。


就在2000年夏天,凱利推薦朱迅調入國際頻道《歡聚一堂》,同時,靜止了一年的工作出現轉機。她被選為第九屆步步高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主持人。


朱迅說:“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人會直接給你成功和巔峰,只有送你機會和平臺”。


每個人都有一段至暗時刻,熬不住,出局;熬得住,出眾,關鍵你要有一顆放低自己,虛心學習、努力進步的決心。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09:感情裡最美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別怕,我在”


陳道明對朱迅說:“身邊沒有男人的女人,相當於半個失業者,接下來你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個好男人。”


2003年非典時期,一個偶然的機緣,朱迅爸爸發現了一個好記者,當時他不知是誰,朱迅也不知。


同年,朱迅爸爸複查時,被診斷出腸癌,要儘快動手術,那時她在南美洲冰川,她打電話給王志。


12月29日,從腫瘤醫院出院的第六天,朱迅爸爸感覺心慌,醫院宣告病人可能只有一個半小時的生命了,叫她們做好心理準備。


朱迅爸爸被送進急救科,她看見爸爸嘴唇煞白,呼吸困難,氣喘急速,出現瀕死的狀態,病情十分危急。


朱迅媽媽嚇得癱軟在地,朱迅既擔心爸爸,又擔心媽媽,焦急又無助。


2004年1月1日,王志風塵僕僕趕回來,舟車勞頓,鬍子拉碴,拖著行李來到他們落腳的醫院。


朱迅看見他,大顆眼淚掉下來,忍了好久一句話“我好怕”,脫口而出。


王志走過來輕輕拍著她:“別怕,我在。”


好在,爸爸搶救過來了。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朱迅問他每天在想什麼,爸爸說:“我這輩子的經驗就是,在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出現希望。”


王志在醫院裡,一口一個“爸爸”叫著,以至於護士當他是兒子,朱迅是兒媳。


也就在這個醫院裡,王志請求二老,他要照顧三兒一輩子。


朱迅父母商量後,都同意了,媽媽說:“我要“永久”牌女婿,不要“飛鴿”牌姑爺”。


能在他們家患難時刻,挺身而出,不離不棄的男人,是值得託付的,他們領證結婚了。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之後,王志又說了兩次“別怕,我在”。


一次是朱迅被誣陷拍露點A片,網上謾罵聲如排山倒海襲來,婆婆也知道了,朱迅開始害怕,怕嚇著父母。


王志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上擔心她,他打電話個朱迅:“別怕,我在!你永遠是我老婆!”


扛得住事兒的王志,給予朱迅安慰和託底,家永遠是她心裡最後一道防線。


之後,朱迅選擇沉默和忍耐,臺裡楊主任相信她,幾個月後,風平浪靜。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第三次是2007年,醫生檢查到朱迅脖子裡有個東西,乳頭狀瘤,不太好,需要做手術拿掉。


晚上,朱迅邊笑邊流淚:“如果我出事,你就可以有豔遇了。”


王志不笑,他緊握朱迅的手,用他手背給朱迅擦眼淚:“別怕,我在!”


每次遇到生離死別的大事,都有王志陪伴她,鼓勵她,幫她一起度過最難捱的時光。


感情裡最美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別怕,我在”,那意味著一個男人的勇敢擔當和踏實靠譜。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10:婆婆也可以成為兒媳的活菩薩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難搞,但朱迅說,她和婆婆的感情好得連她自己媽媽都嫉妒。


有一年重陽節,導演要求主持人帶自家老人參加,朱迅跟王志商量,要帶婆婆去。


婆婆先是推辭,說自己是小地方來的,老土,不敢去。


最後,婆婆在朱迅的再三要求下,去了。


化妝師幫婆婆化好妝,婆婆看見鏡子裡的自己就像看著別人。


上臺了,主持人老bi一聲:“有請朱迅的婆婆!”


朱迅婆婆像衝鋒的戰士,甩開朱迅的手,一步就跨上了高臺。


婆婆說:


我跟朱迅在一起十多年沒紅過臉,她一口一個媽地叫,有好吃好看的就帶我去。不嫌棄我,還吃我的剩飯,第一次去湖南就給我們買房,花了.....


朱迅嚇得去捂婆婆的嘴,婆婆抹掉她的手,繼續說:


八十了,這輩子最滿意的事,就是找了這個兒媳婦,她不是中國最好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兒媳婦


臺下掌聲雷動。


婆婆說朱迅是好兒媳,朱迅何嘗沒說婆婆是好婆婆?


王志出差,婆婆心疼她,不要朱迅做家務,朱迅每雙鞋都被婆婆擦得乾淨雪亮;婆婆還心疼朱迅兩年戴了兩回孝,兩人經常像母女一起談心。


老話說:“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朱迅說:“婆婆,豈不是就來開釋我的活菩薩?”


婆媳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因為她們愛著同一個男人,又都深明大義,彼此尊老愛幼,齊心協力,一家人才能和睦團結。


婆媳關係融洽了,一個家很難不幸福。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11:雙方都有讓另一半欣賞的閃光點,就是好婚姻


夫妻最怕的是彼此嫌棄,這樣的婚姻很難和諧長久。


朱迅和王志這對夫妻,彼此都有讓另一半欣賞的閃光點。


朱迅評價王志:


我真佩服王志,天塌下來,都能按自己的節奏和方式生活,頗有定力。


王志遇事沉著冷靜


這個湖南男人很堅韌


王志很溫柔


王志真幽默

她還誇王志: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王志評價朱迅:


你笑得好生動


誰能娶到這個女孩一定幸福得像那個太陽


文筆好,流暢乾淨


專注勤奮,擁有匠人精神


細節捕捉能力強,生動細膩

彼此欣賞的伴侶,都長著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善於欣賞的,心滿意足;被欣賞的那個,喜笑顏開。兩顆心靈也靠近了。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12:不斷追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後半生,怎麼過?


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ta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朱迅說:“現在想來,這三十年間,每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兒都是成長的邀請,每個絆腳的坎兒都是登高的臺階。”


我們不妨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後半生,怎麼過?


人一旦確立目標,就能把握人生的舵,不被自己心頭的浪打翻。


朱迅的“藥方”如下:


前半生全力拼搏,後半生坦然接受;前半生塑造自己,後半生服務他人;前半生馬不停蹄地得到,後半生留些時間給失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尊嚴美麗、自在歸去。


《阿迅》: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們透露了12個人生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