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在世界歷史上,擁有許多的帝國,他們在自己的區域都有著絕對的霸權。比如

羅馬帝國在當時是歐洲的霸權,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先後成為中東的霸權,在東亞,中華帝國維持了一千多年的霸權。

唐帝國的霸權

中華帝國中的唐朝可謂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當時唐朝的經濟、文化、軍事、政治體制都居世界領先地位,展現出一種開放、強大、包容、文明的形象。大唐的首都長安城佔地80多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時超過百萬,是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一詩“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就描繪了當時長安城人口密集的形勢。

經濟繁榮、文化鼎盛、人口密集、制度優越表明了大唐強盛的國力,既然國力強盛,那麼對外作戰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古代封建帝王只要有雄心壯志,都免不了想開疆拓土,如漢朝的漢武帝滅南越定朝鮮擊匈奴、成吉思汗徵中亞擊東歐、明成祖五徵塞外等等。

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從太宗李世民登基以來,擊突厥,徵高句麗,把蒙古高原、遼東地區納入版圖,設立安北都護府與安東都護府;後西征西域,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掌管西域;再擊敗當時強盛的吐蕃王朝;南方滅高昌、伐南詔,吞併越南設立安南都護府。可謂是戰無不勝。

唐高宗永徽年間,唐朝的疆域面積達到了巔峰狀態。北達蒙古高原,內含貝加爾湖;南部盡吞越南北部,至順化一帶;東北至現在吉林通化一帶;西達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地區。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疆域空前遼闊。

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唐高宗死後,武則天、李顯、李旦先後上位,在這期間邊疆地區時長反叛,雖然大唐設立了安北、安西、安南、安東等六大都護府掌管邊疆地區,處理邊疆事務,但還是丟失了漠北的廣闊地區。

怛羅斯之戰

唐玄宗即位後,任賢舉能,開創了開元盛世,大唐也進入了鼎盛時代。然而就在這個盛世時期,在遙遠的中東地區,阿拉伯人崛起了,他們以狂熱的宗教為信仰,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兩大帝國隨著擴張在中亞地區爆發了矛盾,這就是怛羅斯之戰。

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高仙芝影視形象

​提到怛羅斯之戰就不得不提到高仙芝,高仙芝是大唐名將,一生平定小勃律,滅掉石國與突騎施,奠定了大唐在中亞的霸權。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當時的中亞地區石國與唐朝關係密切,十分友好,這個國家農業發達又位於絲綢之路上,商貿業十分發達,當時鎮守安西都護府的高仙芝卻因為覬覦石國的財富,以“無番臣禮”為由向石國進攻,石國投降後又用計滅掉石國,俘虜了國王以及國王的部眾,掠奪財富。這個舉動引起了西域各國的不滿,人心惶惶,石國的王子向阿拉伯人求救,給了阿拉伯帝國出兵的理由。

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怛羅斯之戰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軍主動出擊,到達怛羅斯,開始圍攻怛羅斯城。這場戰爭阿拉伯人兵力十餘萬,高仙芝軍隊3萬人。戰爭初期,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唐軍驍勇善戰,靠著步兵的強弓勁弩,唐軍曾經佔有很大的優勢,唐騎兵一度完全壓制了阿拉伯騎兵。然而阿拉伯人的軍隊人數眾多,高仙芝的軍隊始終無法快速獲得勝利。戰爭爆發五天後,高仙芝的僱傭軍葛邏祿人反叛,阿拉伯人乘勢進攻,唐軍受到兩面夾擊,軍心大亂,無力支撐,只得撤退。這場戰爭唐軍三萬餘人,只剩數千人逃回,安西都護府元氣大傷(阿拉伯人死傷七萬餘人)。

怛羅斯之戰後的兩帝國

怛羅斯之戰後,作為事件起因的石國被滅國,阿拉伯帝國開始爆發各種起義,逐漸衰弱,從此無力東擴,後來被土耳其人所取代;唐帝國內部爆發了安史之亂,迅速衰弱下去,再無力向西部擴張,後來藩鎮割據,直到宋朝才重新統一。

結語

高仙芝以一人之私利而罔棄國家之大義,背信棄義。對國家而言,他的所作所為導致西域各國的人心不滿以及唐朝在西域統治的被動;對跟隨他作戰的士卒而言,讓士卒一腔熱血死於沙場;對於他個人而言,戰敗被問罪、被排擠,最終被唐玄宗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