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護士講述抗疫心路歷程“馳援經歷是職業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抗疫護士講述抗疫心路歷程“馳援經歷是職業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1994年出生的杜博耀今年還不滿26週歲,是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也是汕頭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同事眼中話不多、性格偏內向的杜博耀,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支援時,卻選擇了職業暴露風險極高的一項工作。


抗疫護士講述抗疫心路歷程“馳援經歷是職業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隊伍裡的男同志少,我年輕,身體好,採集咽拭子的工作我做最合適。”回到汕頭後,談起那段抗疫時光,杜博耀說,“對於我來說,馳援武漢的經歷是一場職業教育,也是一次生命教育。


抗疫護士講述抗疫心路歷程“馳援經歷是職業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杜博耀說,他在半夜接到院領導關於組建第二批隊伍馳援湖北的通知,當時直接就報名了。“其實在第一批援助醫療隊出發的時候,我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且在心裡打定主意:如果需第二批我就趕緊報名。”

護理專業原本並不是杜博耀的第一志願,預防醫學、臨床醫學是他最初想探究的,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有點失望,後來想到“護士也一樣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治病救人”,調整好心態的杜博耀就欣然接受了。畢業後,杜博耀進入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為ICU的一名護士。

報名參加醫療隊的事情,一開始,杜博耀沒敢跟家裡說,“怕家人擔心。”父母知道後,杜博耀就每隔一兩天利用在酒店休息的時間跟父母視頻聊天、報平安。

在方艙醫院,杜博耀對一位老阿姨的印象非常深刻。老阿姨自己患新冠肺炎,她的家人或在接受治療、或接受集中醫學隔離,家裡養了15年的狗因長時間無人照看,死去了,老阿姨心裡非常難受,常常躲在被子裡哭。“我那時覺得,武漢人民挺不容易的。”杜博耀說,

在方艙醫院看到了許多不同生命的悲歡離合,即使這樣,不少患者還自發組織當志願者,協助醫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心裡特別感動。”

工作中,杜博耀是風風火火的性子。ICU的工作分秒必爭,要求醫護人員對病人的病情迅速做出反應和決斷,膽大心細是護理人員必備的素養。杜博耀說,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後,他加深了對這份職業的責任感,“有很多衝在前面的前輩做出了犧牲,他們特別偉大。也希望疫情過後,人們能夠給予醫護這份職業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杜博耀說,從沒想過自己會收穫這麼多關注,等生活漸漸歸於平靜,他還會繼續當一名好護士。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