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無論貧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應做到:茶葉質量好,沏茶水質好,茶具質地好,泡茶調製好,待客禮貌好。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泡茶是技術更是學問:

人人都會喝茶,但不一定會泡茶。如今茶葉品類繁多,水質差別明顯,沖泡技術各不相同,每個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即便擁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沒有掌握好泡茶工藝和技術,也難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泡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

水 質:

水為茶之母。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水 溫:

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品類、製茶原料密切相關,比如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需用沸水直接沖泡,而細嫩原料製作而成的茶葉則需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沖泡。

時 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品類、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有一定聯繫。

在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至5分鐘後,便可飲用。一般茶葉以沖泡三次為宜。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茶的分量:

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量卻要減少一半。

心 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總之,泡茶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學問,值得愛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敬茶是修養:

通常,敬茶包含四個環節:備茶、取茶、敬茶、續茶。在備茶中,準備用來泡茶的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潔淨,待賓客坐定後,主動詢問客戶是否對所飲的茶有特殊的要求。

取茶時,用茶勺、茶匙等專用的器皿,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儘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在敬茶中,茶杯應放在賓客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續茶時從桌上端下茶杯,雙腿一前一後,側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體現舉止文雅。當賓主邊談邊飲茶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為賓客敬茶時,有四個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一、淺茶滿酒:

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倒往茶杯裡的茶水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如衝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

二、敬茶動作: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客人即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三、敬茶表情:

敬茶時敬茶人的表情要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親切端莊,以給賓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敬茶順序:

敬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或來賓中的年長者,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敬茶除奉茶外,還包含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等禮儀內容。

在日常待客過程中,敬茶禮儀需要結合平時生活實際,不斷地練習,若是品茶者對茶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些敬茶的細節不僅能體現出敬茶人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更體現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與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