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说起中国最会拍电影的导演是谁?很多人会说张艺谋,陈凯歌,其实这话也不错,但是真要论会赚钱还得是冯小刚,冯小刚的电影看起来大俗之中透着一点雅,作为一个游走在商业电影和文艺之间的电影,冯小刚掌控了一个平衡,将小市民的生活贯穿于时代之中,嬉笑怒骂,逗乐贫嘴,冯小刚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爱看什么,虽然艺术成就不高,但是相比而言冯小刚的电影更加的接地气儿,懂的变通,变通可以说是小人物改变命运的契机,冯小刚用电影把自己一步步从冯裤子变成了小钢炮!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冯小刚的身世确实不是太好,不过凭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能够走到如今的位置,变通才是小人物的契机,不得不说冯小刚的能力确实不错,一步一步成为京圈中的大佬,早期的京圈分为两种,一种是部队大院子弟,一种则是电影大院子弟。这样的圈子其实很排外,毕竟身世,地位,家境,才华都基本上差不了多少,圈子代表了人脉和资源,冯小刚能够走到这一步,确实是受到了圈里人的帮助。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冯小刚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得不提的是郑晓龙、王朔,郑晓龙算是恩师,王朔是贵人,郑晓龙点头才让冯小刚进入了艺术中心,因此结识了王朔,得到了王朔的帮助之后冯小刚才有了机会,从美工到编剧,再从编剧到导演的飞跃。当然冯小刚懂得变通,更重要的还是会来事。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真正让冯小刚一夜成名的就是97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这部电影成本仅有300万,票房高达3600万,正是这部电影确立了每年一度的贺岁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首次采用了导演拿票房分成的模式,潦倒的冯小刚一夜之间名利双收。但是在这个阶段却和王朔闹掰了,为了让电影过审,冯小刚并没有署名王朔,最后让人送去5万稿费。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王朔和叶京可以说是莫逆之交,叶京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其中有一个角色就是冯裤子,拍马屁,贪便宜,性格欺软怕硬,总被哥几个欺负,而且还特别爱哭鼻子。这个角色就是叶京专门膈应冯小刚的,一度冯小刚总是被人叫做冯裤子。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不管怎么说冯小刚作为一个导演来还是比较厉害,他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冯小刚一心扎进了贺岁喜剧电影中,6部贺岁电影直接奠定了冯小刚在电影行业的地位,会赚钱,能赚钱,成为当时票房最具号召力的导演。让观众笑起来这样就足够了。稳坐贺岁片的宝座。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冯小刚一直游走在商业和文艺之间,之后开始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算是从之前的套路中走出来了,即使是这些属于冷门题材,冯小刚还是拍出来了,当然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其它,不得而知了。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在我看来冯小刚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导演,当然冯小刚的作品都是为票房而服务的,在这点上面冯小刚还是比较的纯粹的,兼顾文艺属性的时候也不放弃对商业上的追求,不过,他依然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导演。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圈里人为啥不待见冯小刚?

人就得把自己看的值钱一点,冯小刚能走到这一步,确实是真牛,不管你是捧还是骂,观众只会记得成功的人。就电影而言,冯小刚确实是最成功的商业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