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的完美解析

如果你喜歡李子柒的“田園風”,你一定喜歡莊周的《逍遙遊》;如果你喜歡《瓦爾登湖》的寧靜,你更喜歡《逍遙遊》的豁達與自由;如果你能理解陶淵明那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定能讀懂《逍遙遊》冒出的那股“仙氣”。

《逍遙遊》: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的完美解析

《逍遙遊》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字裡行間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是道家學說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名著。

如果說《山海經》的怪、獸已經很怪誕了,那麼《逍遙遊》裡面說到的幾千公里長的鯤、鵬以及“乘雲氣,御飛龍”的仙女更是怪誕至極。但是,不管《逍遙遊》如何怪誕,其全篇皆在傳遞一個思想: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

一、藐視一切浮躁的表現

讀《逍遙遊》,給人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毫不留情地藐視一切浮躁的表現,他認為你爭我搶的人是最不值得尊敬的。

文中說道“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它的意思是說:楚國南部生長一種叫冥靈的樹,把一千年當作一年。古代有一種叫大椿的樹把一萬六千年當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歲,可是現在卻以長壽而特別聞名,一般人談到長壽,就舉彭祖去相比,這不是很可悲嗎!

由此可見,作者並不推崇攀比的行為,如果這麼無止盡的比下去,痛苦將會伴隨其一生。這個思想跟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的思想是一致的,梭羅也反對世間的各種爭鬥,他的《瓦爾登湖》可以說是對“迴歸大自然”的一種體驗。從梭羅寫《瓦爾登湖》這個行為來說,就已經是在向《逍遙遊》致敬了——梭羅雖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他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選擇了瓦爾登湖過平靜的生活,在那兩個月中,他感受到了心靈的自由和閒適。

梭羅的《瓦爾登湖》也是對浮躁社會的一個抗議。

但是,莊周的《逍遙遊》闡述“心靈自由”的同時,更多地闡述了“無我”的境界,他把“無我”看做是人世間極高無上的力量。莊周認為道行達到最高峰的人就沒有“我”,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不求功利,聖明的人不求成名。

也就是說,如果達到了“無我”的境界,就沒有什麼能傷害到他的了。正如《逍遙遊》中所提到的那位仙女一樣,她不吃五穀,只是吸清風、喝露水,可以乘著雲氣行走,駕著飛龍飛向天空,遨遊於四海之外。世間再沒有什麼能傷害到她的了。而仙女之所以能有這般能耐,是因為達到了“無我”的境界。

《逍遙遊》: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的完美解析

二、相對幸福,不是自我安慰

《逍遙遊》還透露出生活的哲學,闡述了道家的一個根本,那便是物外與無物,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及時說,幸福不幸福這件事,就看你怎麼看,如果你老是因為“事物”而悲喜,那你就會沉浸在無邊的“悲喜”當中。

但是如果你自我滿足,遵循自然發展之道,你就沒有什麼可悲喜的了。所以你機會覺得幸福。

我國大這些家馮友蘭也認可這樣的觀點,他認為《逍遙遊》裡闡述了關於“幸福”的哲學觀點,有一種幸福叫“相對幸福”,這種幸福如果按現代人看來,叫小確幸,也叫佛系。

不管是“相對幸福”還是“小確幸”亦或者“佛系”,人們往往認為這種思想是墮落後的自我安慰。

其實,在《逍遙遊》裡,作者並非強調自我安慰,作者認為還是要幹活的,但是在幹活的過程中,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做好本分即可。

在《逍遙遊》中,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隻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可是隻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喜歡做的,它們都同樣地幸福。

這就是馮友蘭認為的“相對幸福”,這種幸福更加科學、現實,畢竟萬物能力不一,只要你做到了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一種幸福。

《逍遙遊》: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的完美解析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

三、相對幸福,在平靜中脫穎而出

在《逍遙遊》中,出現了很多大咖,能力都超級了得,能飛的仙女、能活幾萬年的植物、身體大到一般人無法理解的生物等等。這些大咖有個共同的特點,都達到了“絕對幸福”的境界。

馮友蘭認為《逍遙遊》體現另一種幸福,這種幸福叫“絕對幸福”。而要達到“絕對幸福”的境界,也就是《逍遙遊》中所提及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說,一個人,乘著天地的正氣,駕馭陰、陽、風、雨、晦、田的變化,來漫遊於無窮無盡的空間和時間之中,那種人還依靠什麼?所以說,道行達到最高峰的人就沒有“我”,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不求功利,聖明的人不求成名。

這種人就是馮友蘭說的那種“絕對幸福”的人,達到這樣的人就是聖人,他也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別,"我"與"非我"的區別。

到這裡,我們似乎悟到了一個道理,表面上看,《逍遙遊》在推崇順其自然,而實際上,《逍遙遊》把“順其自然”當做一個“方法”,有點像太極道理,順著大自然,不爭不搶,做好本分,最後就能成為大咖。

《逍遙遊》: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的完美解析

四、《逍遙遊》的哲學觀點,領先於西方兩千年

《逍遙遊》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莊子被譽為道家的重要學說。它僅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古代後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對中國現當代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而西方的哲學觀念裡,主要來源於宗教,“救贖”成為了西方人的哲學基礎,隨後出現了類似尼采這樣的哲學家,強調發展。但是卻沒有真正提出“方法”,而我國的道家思想,不僅從思想上論證,還給出瞭解決的方法論。有零星學者(稱不上大家)到是提到過“迴歸自然”的學說,比如梭羅。但是提出這樣的觀點之時,已比我國提出的時間足足遲了兩千多年。

當然,清朝過後,世界處於大融合狀態,各種思想融會貫通,相信人類智慧將會在這次世界大融合的浪潮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1、《莊子.逍遙遊》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